羌绣传承人陈云珍:手把手教羌绣 让北川羌绣传承下去丨我是党代表
原标题:羌绣传承人陈云珍:手把手教羌绣 让北川羌绣传承下去丨我是党代表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人物名片】
陈云珍,51岁,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陈云珍在县城开办羌绣培训班,先后帮助2万多人掌握羌绣的绣制方法。2014年,陈云珍成立羌绣专业合作社,让羌绣非遗产业在得到传承的同时,找到新的发展之路。
9月13日,北川县下着小雨。陈云珍早早地来到位于县城巴拿恰商业街的羌绣合作社,打开门做生意。在照看店面的同时,静下心来绣一幅客人所订制的绣品。
陈云珍说,羌绣是北川当地特色非遗产品,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接下来,她继续加大对羌绣的推广。
陈云珍
农家女传承非遗产业
带动绣娘致富增收
9月13日上午,身着羌族服饰的陈云珍坐在绣台前,一针一针地绣着一件客人所订制的绣品。“下雨的生意不是很好,就把手里的活做了。”
陈云珍的老家在青片乡一个偏远的山寨。在她的老家,当地妇女都会绣花,农闲的时候绣些衣服、鞋垫。“自己穿的、用的,都是自己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陈云珍说,年轻女子在结婚之前,还会绣一些自己的嫁妆。
后来,青片乡发展特色旅游,当地人也会把自己的绣品拿出去卖,给家庭增加收入。“用时一天绣出来的鞋垫能卖到25元,羌绣这一非遗文化也在无形中得到传承。”陈云珍说,她也在老一辈的教授下,学会羌绣的剪、裁、绣以及配色。
2008年,北川遭遇特大地震。“那次地震对我们羌绣的传承影响很大,有些羌绣传承人在地震中遇难。”陈云珍说,为了让羌绣这一非遗产业继续传承,她在北川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办起羌绣培训班,“喜欢羌绣的,我就教她们。”
陈云珍
陈云珍说,在开办培训班期间,为北川培养了2万多名喜欢羌绣的绣娘。2014年,她又成立羌绣专业合作社,把坚持下来的绣娘召集到一起,在传承羌绣这一非遗产业的同时,还能给她们带来可观的收入。“合作社除50多名固定的绣娘外,还有300多名绣娘给我们供货。”
与知名公司进行合作
让羌绣产业做大做强
受疫情影响,羌绣也遇到了发展“瓶颈”。“游客减少,产品卖不出去,使得羌绣的销售锐减。”陈云珍说,为了鼓励绣娘继续做下去,她在产品出来后就垫资收回来,“这些产品的保质期长,相信以后能卖出去。”
陈云珍
绣娘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手工熟练了才能出精品,也有利于产品的创新。为了给合作社找出路,陈云珍尝试与知名企业合作,让羌绣产业得到更好传承。
今年8月初,陈云珍与国内某知名运动装品牌达成合作协议,将羌绣羊角花与运动装进行结合。“我们第一期接了2000个订单,主要是时间比较紧。”陈云珍说,通过首期合作,让合作社的绣娘有了基本的收入,为后面的长期合作做好了准备。
绣娘任冬梅,平时主要是在家照顾孩子,在陈云珍开办羌绣班时,她参加了羌绣制作的培训,并成为陈云珍羌绣合作社的绣娘。在做8月份的羊角花羌绣中,任冬梅挣了3000多元的工资。而和她一起的绣娘,最少也挣了1000多元。“手里有活,我们的手工会越来越熟练。”任冬梅说。
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后,陈云珍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想借这一机会,把羌绣这一非遗产业做大做强。”陈云珍说,北川地处山区,羌绣非遗产品是当地的特色,通过对外推广,打响北川羌绣这一招牌,吸引了更多游客到北川观光旅游,让北川的农副土特产品走出大山。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羌绣传承人陈云珍:手把手教羌绣 让北川羌绣传承下去丨我是党代表
土族阿姑李卓么什姐:盘绣让我们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小小绣花针 绣出鸭兰村民族共富新图景
以非遗做帆,数藏为桨,科艺元宇宙携马尾绣首推国家级非遗数藏
潮州抽纱非遗传承人祝书琴要求徒弟“绝不能放下这根针”
绣春刀最后一战
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绣春囊让王夫人产生三个担心,其中一个不敢想象,无奈甩锅王熙凤
著名艺人杨绣惠深夜挂急诊!胃部巨痛难忍,57岁仍单身求助好友
夙昔集·中秋国风市集|弘扬传统文化,助力非遗传承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