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位老人的一句话,说出了普天下父母的心声
原标题:红楼梦:这位老人的一句话,说出了普天下父母的心声
这位老人,就是《红楼梦》中荣国府管家赖大的母亲赖嬷嬷。
她在第四十五回出场,使命是请荣国府的主子们去赖家吃饭,因为她的孙子赖尚荣捐官成功,选到地方做县令去了。
按赖嬷嬷的介绍,那赖尚荣“今年活了三十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最重要的是如今一改世代为奴才的命运,“翻身做主人”了,确实可喜可贺,荣国府上下也诚挚地为她一家高兴。
那赖嬷嬷也是个有智慧的老人,这回孙子算是出人头地了,自然更加可以现身说法,谈了一番不忘本、懂感恩的育儿之道,并且顺带对贾珍的“上梁不正”进行了批评,又教育宝玉要正视父亲的管教,不要乱“淘气”(我前期也曾写过贾府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不过,她说的那些话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一句话:
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
或许这也是说出了普天下父母心声的一句话。(公众同名)
赖嬷嬷说的“三灾六难”,估计跟现在也差不多,一方面,日子过得好,不用吃什么苦,身体却未必很好,加上环境影响,打针吃药是常事,而放到如今,则因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对身体疾患的介入越来越早,而构成这些保障的前提古今一致,都是白花花的银钱。
另一方面,男孩子免不了调皮捣蛋,管教起来费时费力,偶尔出点什么岔子,还得赔钱。
第三点,只要有条件,男孩子总要追求仕途经济的,贾府放赖尚荣成了“自由人”,估计没花钱,而捐官虽说比参加科举考试省力,但更需要大把银子(像贾雨村这样的,做“进士官”固然荣耀,但他就是想捐官也没人出银子,只有寒窗苦读一途);要请老师教,又是钱(可以参考秦业为秦钟入贾氏家塾读书所奉束修)。
以上还是最基本的一些支出,细究起来恐怕数不胜数。放到我们现在,自然是只会翻倍增长,不说别的,校外培训尤其是人们热衷的“一对一”就是个无底洞。虽说现在“双减”,但是听到看到更多的却是“双增”。
当然,本文并不讨论教育政策,而只是要表明一个意思,想要培养一个孩子,那是真的太不容易了,所花的成本也许不止能打一个“银人儿”,或者简直就是“金人儿”。
况且,这还并非只是“有钱人的游戏”。毕竟,普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这样的故事,在《红楼梦》里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读。如果尚未读过,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议抓紧购买阅读,早读早受益,并且无论何时读起都不会迟!
(网图侵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老戏骨 回到台湾后吐露心声! 老人也挺难的,不想难为一个老人……
杨笠怼李诞这个真的很绝,杨迪yyds,乔欣孙怡说出了我的心声
易立竞是年轻人嘴替吧,易姐简直就是问出了广大网友的心声!
为什么说男人过了65岁是最艰难的时刻?两位老人说出实话
著名作家唐国明这样神话般再现出了曹雪芹百回全本《红楼梦》
贵州老人一生坎坷,指着墙上照片泪目:这个娃娃兵就是我啊
撒贝宁一句话引发巨大争议:为什么不要随便把父母接到身边
一旦老人出现这4个征兆,时间所剩就不多了,子女要多加陪伴!
那个大字不识的千金小姐,才是红楼梦中最精明的管理者
为什么老人说“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7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41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9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