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朱赢椿:虫子比我们更懂“松弛感”
原标题:咏梅×朱赢椿:虫子比我们更懂“松弛感”
《小森林·夏秋篇》
9月28日,理想国邀请演员、柏林影后咏梅和艺术家、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参与“虫子说”系列绘本对谈“重读与虫逢”,这也是“咏读计划”三周年特别企划。三年里,咏梅将自己的阅读点滴分享给读者,一本本好书犹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跟着咏读计划漫游书海,能让人静下来。用最近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获得一种“松弛感”。
松弛感,或许也是设计师朱赢椿这些年观察虫子,思考“虫生哲学”时的感悟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速之客的虫子,对他而言,却成了灵感来源。蚂蚁渺小但坚强,蜘蛛懂得平衡之道,蜗牛慢吞吞,可是永远向前爬……从这些虫子身上,朱赢椿重新发现自然之道与生命的喜乐。
虫子可能比我们更懂什么是“松弛感”,只不过我们需要一点儿童心、纯真与好奇才能发现。
01.
在快时代里,慢下来,松弛下来
吕彦妮:“咏读计划”这三年来也是分享书的过程,我想先聊一聊这个。如果往回看这些节目,是形式越来越少的过程,因为最开始可能只是您对着镜头读,但是越往后面越多了很多东西,多了风声,多了天空,多了河流,还有雨声,这是为什么?
咏梅:一开始我们都是在棚里录,音频输出。后来是因为短视频比较流行,大家更容易接受短视频这种形式。我们进棚录需要一个条件,就是你一定要在北京,一定在那个时间是不忙的,才可以进到棚里去录。我拍戏或者工作很忙,时间掰不开的时候,只要空下来我就觉得好像有一件事没有完成,还是要看看怎么变通一下,争取每个月都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所以我觉得短视频,可能没有我跟主持人、嘉宾在棚里一起聊那么有意思,所以尽可能把它做得更有意思一点,让大家在愉悦的心情氛围里面认识和了解一本书。而且我本身很喜欢拍视频,我很喜欢影像的东西。
吕彦妮:所以后面几期咏读计划有一些剪辑,我看有在飞机上拍的。
咏梅:是我自己在坐飞机的时候,想到这个月要推的书(然后拍的)。你说坐飞机的那期就是在读《夜晚的潜水艇》,我就想拍窗外降落的过程,就是那一天,我们抓住时间,拍从开始一直到降落的完整过程。可能大家看着觉得太长了,也很乏味,但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着急,你要看进去,因为做这件事情的人一定有一个出发的想法,希望你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去了解我们想要传递的内容。
就像朱赢椿老师的那种“慢”,在当下这个大家很容易膨胀和焦虑的时代,你越快越容易膨胀和焦虑,因为你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看,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飞快地在你眼前、在你身边流逝过去,你抓不住这个东西,只看到那些让你很大欲望的东西,就会焦虑。
《野梨树》
吕彦妮:朱老师,我想问问您,您的手机里都会拍些什么?
朱赢椿:拍人比较少,我还是喜欢随手拍一些不经意见到的东西。有时候低下头来看,可能会看到一些动的和不动的,比如一颗小石子也会很好看,或者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一个小花儿,我特别喜欢看这些弱势的东西,尤其这几年,特别喜欢看平常的、弱势的,发现它有力量。 你看着它弱弱的,但其实有一点太阳、有一点雨水它就会长、长、长,我特别感叹那种生命力,会站在那感动好久。
吕彦妮:它们真的弱吗?
朱赢椿:从人的感觉来说,它们是弱的。在人的世界里,一只蚂蚁在爬,或者一只蜗牛过马路的时候,你一脚上去,它不就扁了吗?在人的眼睛里它是弱的,但其实你蹲下来看就会看到它是有力量的。
咏梅:我特别喜欢您刚才说的它们的力量,这些弱小的小昆虫、小虫子的世界,其实也是有它们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忽略了,忘记它们的存在,其实它们的世界有它们自己的规则。
朱赢椿: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感觉非常喧闹,信息爆炸,一天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到我们眼前、耳朵里,我们更多的是仰望,仰视、羡慕,甚至嫉妒,这是我们日常都会感受到的东西。其实当你低头的时候,它就像一个大镜子一样,你看到地上很多东西都是人自己的样子,人家说你会不会得抑郁症?我感觉我得不了抑郁症,我一低头就在疗愈自己了。
咏梅:对,所以我说您真的是有那种喜悦,就像老子说的,圆满的、自足的一种喜悦感。所以朱赢椿老师的艺术境界特别给我力量,也让我内心特别安详,我看完他的作品之后特别感激,还有人做这样的事情。
摄影 宁心
02.
艺术创作,如何“道法自然”?
吕彦妮:想问问二位,难道创作这件事没有所谓的雕琢,或者所谓的设计?还是你们有的时候知道这个之后再去抗拒这个东西,或者怎么跟它共处?
咏梅:我作为演员来说是这样的,表演要去掉一些有意识的东西,争取做得更自然。
朱赢椿:我们做设计,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希望有一些明确的语言,比如会想这是我设计的,一定要看到是朱赢椿设计的,不然就不成功。后来做着做着,因为我那时候(做书籍设计)不读书的,我(的设计)比文字、比作者更重要。后来我自己看书了,才发现书应该怎么做。现在自己做书的时候,除了实验类的、艺术类的书,凡是文字类的书,发现字还是大一点好,我们以前做书,字越小越雅致、洋气。
吕彦妮:你以前考虑的是版式美观这些因素。
朱赢椿:我们那时候就希望字要秀气,但现在自己眼睛变老花,怎么这样不行了?后来发现要牺牲一点美学,对眼睛的功能,阅读要有造诣,字可以稍微大一点。而且用纸的时候,那时候什么样的纸酷、时髦,就用什么纸。现在会看这个纸用手抓上去是不是很可人,有的纸是伤人的,比如很硬的铜版纸,一不在意,手就划破流血,所以要用那种软的纸。所以,最好在设计的时候就不要刻意。
我想演戏也是这样,刻意演戏肯定不是上乘的表演。为什么咏梅老师这么受欢迎,我们的学生都是大学生,按理讲他们应该喜欢小鲜肉,可是我说我要去北京见咏梅老师,他们都很激动,所以还是你的表演打动了这些孩子们。我的书,包括演戏,很多是相通的。 自然是不容易做到的,这种自自然然的东西是很难的,要经过不断的阅历加深、体验。比如演戏就在模拟生活,我们做书自己要把书拿在手上看,所以这两个是有相通之处的。
咏梅:对,是相通的,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用心的观察,也不可能把昆虫的世界写得这么生动。
吕彦妮:朱老师新书《蛛嘱》前面还有一本《蚁呓》和《蜗牛慢吞吞》,《蜗牛慢吞吞》在德国被改编成舞台剧,所以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它其实和表演能够相互转换的。所以我好奇咏梅老师看书的时候会有角色的代入吗?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咏梅:这些书其实是在讲人的成长过程,通过这个形式呈现出来。角色代入的话肯定会有,因为我这个年龄不可能再演一个从出生,然后怎去,但是我会想到这本书要推荐给 处在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比如刚刚大学毕业,走到社会里的那些年轻人,还不了解各种生活的磨难和艰难,可能需要一些鼓励,需要一些精神上的东西来支撑,朱老师的书里面其实就是这些。
朱赢椿:都是平淡的事情,没有惊心动魄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遇见,都可以看到。
03.
用好奇心,拯救那只“便形鸟”
吕彦妮:朱老师有一本书是《便形鸟》,一本很神奇的书,有点想让朱老师现场给我们演示一下。
朱赢椿:便形鸟是这个地球上非常难得一见的一种鸟类,第一只鸟诞生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区,那是在一个春天,我去上海出差的时候,我的小猫跟着我要走,我想把猫放回屋子里,因为我星期六、星期天都要去上海。就在小猫爬到树上,我用相机准备拍摄的时候,第一只便形鸟诞生了,落在我的膀子上。
关于便形鸟,我讲了很多故事,一开始埋了很多伏笔。好多家长把这个书讲给孩子听,孩子不知道便形鸟是鸟粪做成的,那段时间我每天发一个便形鸟,好多孩子在妈妈手机上看我发的,都很喜欢。后来揭秘说是鸟粪的时候,妈妈们告诉我,不能告诉孩子这是鸟粪变的。
后来我马上想了一个故事,这个便形鸟不是鸟粪变的,而是来自于便形鸟星球,它们是这个宇宙当中最有好奇心的鸟类,特别想寻找外星鸟。便形鸟星球没有悲伤,没有战争,没有这些东西,都是快乐的、喜悦的,可是它们特别想尝一尝孤独是什么,悲伤是什么,阴郁是什么,它们就想找外星鸟。结果它们找到一个星球叫地球,这个地球上就有外星鸟。
可是到地球上的时候它们发现,地球上还有一个动物,两条腿,直立行走的,便形鸟就非常害怕,后来又经过多方打听说这个生物叫“人”,它们发现人类对鸟不是太友好,会把鸟放在笼子里关起来,会把鸟解剖掉,甚至还看到把鸟放在竹签上,放在火上烤着吃,这对便形鸟就是极大的威胁。
怎么办呢?这些依然不能泯灭它们的好奇心,它们毅然决定,再危险也要到地球上来体验这些情感。一旦遇到危险怎么办?比如人的猎枪、猫狗来抓怎么办?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学了一种方法:一旦遇到危险,从天而降,变成鸟粪。变成鸟粪的时候狗也走了,人也绕开,然后再变回来,如果要变回便形鸟需要48个小时。
但是变回来也有捷径,这个捷径是什么?还是通过两条腿行走的那种动物“人”的帮助。 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他要有好奇心。这个人如果好奇心越强,他的能力就越强。第二,要有耐心。这个耐心就是观察、绘画和发现的能力。第三,就是对世界的爱。这三个能量加起来越足,便形鸟的能量就越大。结果好多孩子说我能、我能、我能。所以我现在有接近五百多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给我画的便形鸟。
《便形鸟》| 朱赢椿
吕彦妮:可以用我们人类来救便形鸟?
朱赢椿:其实就是通过笔和纸,好奇心加耐心,就是美术、画画。
咏梅:这个故事已经出版了?
朱赢椿:正在编辑,这本书的名字叫《复活一只便形鸟》。《庄子》里面有句话,道在哪里?道在瓦砾中,道在蝼蚁中。我的一个朋友后来说,你这个也是庄子说的,道在屎溺中。当时我不知道这些东西,那位研究庄子的教授,他是一个禅宗大师,他说你是不是看过这本书?我说我当时真没看过,他说那更好,用行为去契合不是更有意思吗?说到底还是自知,因为它很有意思,很有趣。 我一开始就是因为有趣,后来做着做着延伸出很多道理,对人有种启发,对艺术有一种启迪,有一种方法,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
吕彦妮:刚才有一点很有意思,您是在不知道《庄子》中“道”的思想的状态下看到了,感受到了,做到了,当您知道这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道”,有各种各样的规律之后,再去做的时候还是能把这些理论忘掉。
朱赢椿:当然,创作不是靠理论来的。就像表演,我估计咏梅老师看各种各样理论, 这些技巧性的,可能一开始学习要学,但是最后创作的时候一定不能有这些东西,畏手畏脚很难放开表演。
咏梅:我跟自然离得近,是因为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是学企业管理的,拐到这行来了。 我的所有表演的认知全部都来自于生活。
吕彦妮:这就是蛮有意思的东西,如果你熟悉了朱老师,再去看他的书,感觉是不是会有一些变化?
朱赢椿:作为一个读者或者作为观众来说,不了解是更好的。就像我看咏梅老师的电影,我不认识她,我看电影会更好。她看我的书,不认识我其实会更好,这是纯粹从读书和看电影的角度来说。
咏梅:对,因为这样不会掺杂其它的东西。
04
蚂蚁、蜗牛、蜘蛛的“虫生哲学”
吕彦妮:请问朱老师为什么写这三本书(《蛛嘱》《蜗牛慢吞吞》《蚁呓》)?
朱赢椿:《蚁呓》这本书是在07年,我的工作到了要崩溃的时候,因为参加工作五六年,非常辛苦,每天熬夜加班。有一次看到脚下有蚂蚁为一个米粒打架,一辆自行车过来,两只蚂蚁都变成尸体了,那时候我就在观察这些东西。两只蚂蚁为一个米粒打架,人为什么每天活得这么辛苦?那段时间我就请假,开始观察蚂蚁,拍了很多蚂蚁的照片,做成一本书叫《蚁呓》。
《蜗牛慢吞吞》是2011年做的,我父亲那一年生病了,我有一个契机到东北一个庙里,庙里有一位老尼姑。我们到庙里都要干活的,因为父亲在那念经,人家来开示(高僧大德为弟子及信众说法),我们不可以在那吃白饭,要干活的。当时让我去抬玉米,结果一麻袋玉米往我身上一放,我两条腿就打漂,那个老尼姑就看到了,说,你干吗的?我说我在大学里(工作)。她说,算了,你别扛玉米了。然后给我一个空瓶子,说,远处一个墙上塞了好多黄豆,你拿这个瓶子去把豆子里的虫子全部找到,放在瓶子里,然后再跑到小树林,把这些虫子全部放生。
我大概二三十天的时间里就趴在黄豆里找虫子,每一只虫子都不能弄死,全部放在里面,因为庙里面不杀生的。那段时间每天就是修行,父亲在那边有出家人尼姑照顾他,后来我父亲在东北这个庙里往生了,我回来之后感叹生命无常,就想到了蜗牛,蜗牛爬着爬着,人一脚就踩扁了,从树上掉下来壳都会坏。大家知道萤火虫特别漂亮,一闪一闪的,萤火虫的幼虫食物就是蜗牛。所以大自然当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发生了。后来我想蜗牛非常柔弱,谁碰它一下,它的角就触进去,再碰它,它就缩到壳里。有时候我挺像蜗牛的,我是一个特别不善于和别人产生争执的人,我从蜗牛身上就看到了我自己。
我从蜗牛身上学到一种方法,硬搞搞不过,咱们就迂回,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所以我从蜗牛身上学到了“慢”,我那年在工作室做了一个“慢”字,因为一到下雨天,蜗牛就在木板地上爬,好多人看着手机,一脚就把蜗牛踩扁了,我就做一个“慢”字挂在那。 从蜗牛的身上就看得到,它再弱也有毅力爬,再慢也会爬。遇到问题,实在不行就让一下,也能达到目标。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人人都是逞强的性格,我们与其这样 (逞强),不如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因为毕竟要生活。
《蛛嘱》这本书是关于“平衡”的。因为蜘蛛是靠丝来生活的,它肚子里的营养一定要平衡,丝都抽掉如果再捕不到虫子就麻烦了,它如果肚子里没有丝又不能去捉虫子,所以它不断在这两者之间平衡。 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人的生活,其实每天你都在学会平衡,工作、心情,什么不是平衡?每一件都是平衡,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平衡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也是一个本领。所以《蛛嘱》就是讲的这个故事。 这三本书大概就是这样。
吕彦妮:我觉得这些书好神奇,它就像一片留白一样,虽然有这些痕迹,但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时间、地点和对象面前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咏梅:对,这些书里既有童趣又有智慧,我觉得就是老少皆宜的,小朋友也可以看,但它又有很深的内容在里面,你要感知这个东西,要有对生活的好奇心。
朱赢椿:在座各位每个人都可以读。我们都不愿意回到孩子状态,在小学里面,(一个孩子)你喊不到他,他很生气的,他拼命举手,说,老师我会,我来。你不叫他,他觉得很失落,这就是孩子。我们已经离孩子太远了,所以我们现在非常难做到这种好奇,我就是因为被孩子感染了,所以才会觉得这没什么。
在座的各位都被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磨灭了对生活的好奇,每天就是做题,需要高考、中考,好不容易喘口气,工作又来了,压力又来了,慢慢地就把自己给封锁住了。我始终在想,找到一种放松的状态,找到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就看你自己要的东西有多少,这个还是蛮重要的。
每次在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听完以后都能很开心,最起码能够把自己的“面具”放下,就像我们今天这样放松。我一开始会想跟咏梅老师要怎么谈,但其实当我们坐到这里,都把自己放松放下来的时候就没什么了。就像我刚才朗诵虫子诗,不管你们觉得笑话还是一个什么东西,都不重要,我看到咏梅眼睛里的泪水,我觉得重要了。
咏梅: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这种快乐,没有那么多事情让你觉得放不下,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找到让自己获得这种喜悦的方法。朱赢椿老师有他这样的方法,可能你有另外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法,可以让你得到这份喜悦。
彩蛋:朱赢椿为咏梅朗诵的“虫子诗”
昨天来之前
我看了一部电影
它叫《地久天长》
我躺在床上,尝试着
站起来,很难很难,因为
我的泪水,流满了我的面庞,打湿了
我的衣裳
我感觉我的身体很沉重
很快,我就
投入了日常
(朱赢椿|译)
相关书籍
“虫子说”系列绘本
《蛛嘱》《蜗牛慢吞吞》《蚁呓》
️
更多咏读计划
阅读原文,朱赢椿“虫子说”作品系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咏梅×朱赢椿:虫子比我们更懂“松弛感”
《虫子间》带你走进鲜活的大自然
新书架丨《虫子间》(少儿版) 走进大自然最鲜活生动的一部分
红椿木、紫椿木印模
躺平、躺赢都不该成为我们的选择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情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情简介
张含韵吃虫子真香现场,王菊人生第一次吃虫子真香……
这吻戏赢麻了~吴磊他是真敢亲啊! 单手抱的氛围感甜爆了
写出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认为:古今咏梅词,苏轼这首第一
你懂什么是风情万种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19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9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1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2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81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45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3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6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7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