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原标题: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愿我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落叶般静美。”
一首《生如夏花》道尽了泰戈尔的人生哲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高山流水般的宁静自然,却又不缺乏看淡生死而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诗如其人,这就像泰戈尔本人一样充满着传奇色彩,清澈而又神秘。
名人访华,万众瞩目
泰戈尔的一生是与众不同的,讴歌着理想,歌唱自然,他的作品像被注入了灵魂一般动人。同时,泰戈尔的诗中又充满着东方诗韵的特色,却又有着浓厚的西方感性色彩,一出手就成为世界文学当中的一股清流。
泰戈尔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写作天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学家,因此名声大噪。
即使是在远隔千里的中国也有无数的泰戈尔粉丝,诸如林徽因、梁思成等人都倾慕于他的才华。同样虽然身在不同的国家,但泰戈尔对于中华泱泱大国也有着独特的向往,更与民国才子徐志摩是至交好友。
曾经泰戈尔三次访华,第一次便是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公开访华,另外两次则均是探望好友徐志摩。
对于这个国际知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更是引起了全国上下的轰动,全程由才子徐志摩与才女林徽因作陪,更是来了不少文坛知名人士与泰戈尔交流心得。
面对如此大的阵仗,鲁迅却在中途甩袖而去,只留下句“一塌糊涂”的叹息,鲁迅这番话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横眉冷对,中途离去
鲁迅常常留给世人的印象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严肃与冷酷,就如同他尖锐批判的文章一样严肃,在他的脸上也难以见到和善的笑容。
而泰戈尔给人的印象却完全相反,虽是来自异国他乡,但白发苍苍的他却像个睿智脱俗的老者,待人和善而又亲和力。至于两者的共同点,那便都是天赋异禀的知名大文豪。
所谓来者是客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然泰戈尔漂洋过海不辞辛劳地踏上中国的土地,那么世人保持着一颗谦卑敬畏之心也是自然。而不是像鲁迅这般蛮狠粗野,鲁迅见泰戈尔时发出这样的叹息究竟是出于嫉妒还是别有他意?
铁骨铮铮,爱国之心
众所周知的是,鲁迅虽然出生于名门望族,然而却因为家庭变故尝遍了世间人情冷暖,才养成这般坚毅愤恨的性格。
继而又满怀一颗爱国救国之心,果断弃医从文,提起笔杆子来抨击黑暗现实以拯救国民灵魂。正如主席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着实不失为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事实上,泰戈尔是很多地方有着与鲁迅的相似之处。泰戈尔也出生于富贵人家,因为身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便加倍得到父母兄长的宠爱。衣食无忧的泰戈尔自幼就受到了印度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的感染,在两种文化的摩擦碰撞当中独树一帜,成为一股清流。
泰戈尔向来就是一个生性活泼、热爱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十三岁时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泰戈尔也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投身到反帝爱国的斗争当中,也以笔墨为武器创作了不少爱国诗篇,感染着无数印度人。
泰戈尔著作等身,他的文章富含哲理,语言清新隽永,常常把白云、蓝天、大地、风云雨露等意向融入创作当中,既具有感染力而不失真。
读过泰戈尔诗歌的人总能收获其中的宁静与美好,自成一种心灵的慰藉。正是这种诗性的阐发才让泰戈尔从世界文人当中脱颖而出,万众瞩目。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便受到访华讲学的邀请,国内上下不少人倾慕他的文学风采。
访华交流,狂热追捧
本来泰戈尔就对悠久的东方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早早就对中国的大好河山所吸引。在1924年泰戈尔接受了访华邀请,踏上远渡重洋的轮船。迎接泰戈尔的人也不在少数,诸如胡适、梁启超等社会各界知名的人物都去了。
在访华期间,有好友徐志摩与林徽因这对金童玉女陪伴在他的左右,徐志摩充当导游为泰戈尔引导参观、讲述中国文化;而精通外语的林徽因则充当翻译,亲切交谈。
林徽因的心中对泰戈尔充满崇敬,因为泰戈尔早就在徐志摩的口中听说了这位非凡的才女,泰戈尔更是毫不吝啬地写诗称赞林徽因。
彼时三人同行,泰戈尔虽然白发苍苍却如同一个天上下凡的睿智仙人,而徐志摩与林徽因这对佳人便像是伴随仙人的童子。
恰巧这时候正好遇上了泰戈尔诞辰,热情的国内文人便为泰戈尔举办了盛大的生日宴会。戏曲大师梅兰芳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都纷纷到场表示祝贺好不热闹。林徽因与徐志摩甚至还亲自策划出演了泰戈尔的诗剧,精彩的表演获得了极大反响。
尖锐批判,一塌糊涂
当然贵客到来,大文豪鲁迅也秉着钦佩之心前去捧场,然而见到如此庞大的阵仗却让他又气又怒。
与当场人们的欢声笑语不同,鲁迅则是静静在角落中观看,始终眉头不展。当他看见人们对泰戈尔狂热追捧,为其烧香摆琴、故弄玄虚时,他便认为这是一种愚昧落后的思想。宴会才进行到一半,他便十分愤慨地甩袖而去,只留下一句叹息。
正是因为这宴会上目睹了世人对泰戈尔的盲目追求,鲁迅便对泰戈尔心怀敌意,在文章中对他展开了十分尖刻的批评。就如同鲁迅当时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一样,鲁迅先生对这个远道而来的世界文学大师也没有丝毫留情。在鲁迅的眼中,世人这样过分崇拜泰戈尔的做法自然是不正确的。
虽然泰戈尔的才华能力不可否认,但其来华交流却也没必要为其大摆宴席,甚至还为他烧香点蜡,显得这一切似乎就是故意谄媚讨好。
而人们这种对泰戈尔的过度崇拜,就将泰戈尔显得过度神化了,鲁迅见国人这般谄媚庸俗,自然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怒。事实上泰戈尔有才没错,然而他也不过是个凡人,只有鲁迅的心中时刻保持清醒,从而他也提出批判以阻止人们盲目追星的行为。
有人见了鲁迅批判泰戈尔的文章,便认为鲁迅这是对泰戈尔的文学成就心存嫉妒,所以才出此胡言乱语。但事实上鲁迅也没有否认泰戈尔的能力,他也对泰戈尔心生敬佩,只不过是秉承一颗平淡之心以唤起国民精神罢了。
深入剖析,用心良苦
鲁迅的批判只不过是要告诉世人:别太过专注于事物的表面,而应该探求更深层次的内涵。对待泰戈尔也是如此,应该更专注于文学本身,而不仅仅只是过于在意表面功夫,毕竟让泰戈尔如此出名的还是他独特的文学天赋。
表面上鲁迅的文章是对泰戈尔的批判,实则是对盲目追捧的国人的批判,虽然语言尖刻,但确实是用心良苦。
同样,鲁迅的批判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舆论,自然也传到了泰戈尔那里。虽然心有不满,但泰戈尔多多少少也赞同鲁迅的独特看法,因此他后来两次访华也只是默默进行,没有再搞这样徒有其表的阵势,专注于学术交流。
泰戈尔访华本身好事,徐志摩林徽因伴其左右也是出于敬佩,但世人的盲目追捧却将泰戈尔神化,却忽视了本质的深刻内涵。鲁迅甩袖而去并不是因为嫉妒,尖锐的批判也只是为了唤醒世人心中的理智,盲目追星不可取,看似是对泰戈尔的诋毁,实则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泰戈尔离开前,赠给林徽因一首短诗,道破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结局
渣男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为何对陆小曼没有敌意,却恨林徽因?
林徽因为何“招黑”鲁迅骂她不纯洁,钱钟书说她“浪”,冰心嫉妒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
跳舞的小码帅得我一塌糊涂
50多位名人手迹,来上海鲁迅纪念馆看看他们书信中的万千情怀
封面开演了|原创评弹来了!吴侬软语讲述林徽因的故事
是巧合还是故意而为?金庸笔下的这个姓氏,没一个是好人
鲁迅为何逐渐被移出教科书?其被批不是文学家,原因有三
成龙谈香港回归前夕港人移民潮:移民的人现在后悔得一塌糊涂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