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下半句才是经典,却很少有人知道
原标题: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下半句才是经典,却很少有人知道
文/静一说史
文康在《儿女英雄传》中写道:“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这是父母的普遍的心理。
在古代的民间,人们经常将很多事情总结成一些有教育性的俗语,然后代代相传,用来警醒世人。
在做父母的人中间,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这下半句才是这句话的精华所在,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下面,我们先讲述一个故事,再来体会一下后半句的经典之处,做父母或者是将要做父母的都来看看吧!
秀才名落孙山,将希望寄托于儿子身上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在泉州有一个姓罗的秀才,他虽家境贫寒但很有文化,因此吸引了一位大家闺秀放弃优渥生活,而嫁给他过苦日子。
但是,之后秀才考试后却是名落孙山,在心灰意冷之下,他远走他乡当了个教书先生,但这时候妻子早已有孕在身。
在秀才离开之后,他的妻子本来又是个大家闺秀,只会一些女工之类的活,对于家务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为了生活,她还是要做家务,于是她就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和做工挣钱,孩子慢慢长大后,也能帮衬着她一点。
有一次,罗秀才休假回到家中,想起自己的儿子罗伦七岁了,也是时候进私塾读书了。而罗秀才因为科场不如意,因此就将所有希望,都放在了儿子罗伦的身上。
儿子让秀才大失所望,竟心灰意冷而去出家
他望子成龙的想法确实没错,但毕竟儿子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他的愿望自然是要落空。
他指着头上的“天”,让儿子做对,此时儿子理应说“地”,但因为他从没看过书本,于是看向母亲以寻求母亲帮助,母亲指着地上,却不想地上刚好有一块鸡屎,于是儿子脱口说出“鸡屎”。之后秀才又考了几次,但是依然都让他大失所望。
秀才心灰意冷之下,秀才就去出家了,他认为自己考不上功名,生个儿子也如此的愚笨,必是与他的愿望无缘。
妻子为挽回丈夫,将儿子培养成状元郎
在罗秀才出家之后,他的妻子与儿子曾多次去规劝其还俗归家,但是由于罗秀才心中遭受的打击过大,因此她始终没有同妻子与儿子一共归家,而是一直在寺庙里念佛诵经。
在劝了很久之后,他妻子也终于醒悟过来,罗秀才并不是不愿意回家,只是愿望破灭的痛苦,让他离开,于是他的妻子便开始教孩子读书识字,最后省还吃俭用,给孩子请了教书先生,在经过了数年的苦读之后,最后他们的儿子一举考中了状元!
秀才得知消息欣然归家,被拒门外留下经典诗句
状元郎回家给母亲过寿,而出家的老秀才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他欣喜万分,立刻赶回了家里。
但是,他却被拦在了门外,这是因为看门的人不认识他,在禀报的时候,也只是说有个化缘的和尚,于是秀才就写了一首诗:“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写完之后就走了。
后来,他的妻子看到之后,才知道是自己的丈夫回来了,但是去找的时候,人却已经走远了。
从此之后,“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这句诗,就成为了一句俗语流传了下来。
其实,这句话就是想说儿孙们自己有自己的福分,做父母的不必太过于操心,不要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好了,这样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好处,只会让孩子变成温室里面的花朵,受不得一点风雨。
而这句俗语的原句,是出自于明代佚名的《增广贤文·上集》,原文是: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意思是,在头发黑时不知勤奋学习,转眼间就成了白头翁。月亮过了每月十五,就一天比一天暗淡,人到了中年的时候,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了。儿孙自有儿孙的路要走,他们是好是坏。全看他们自己,不要为儿孙操心太多,尤其是不要事事代劳包办。
小结
这句俗语的确是非常有道理,很多父母都认为,为儿孙操劳是应该的,但实际上这是中国式的"老年悲哀"。就说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上升,很多的家庭都是将孩子保护的滴水不漏,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因此什么都满足他们。
殊不知,这样下去,只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不依靠自己去获得的习惯,只会害了他们。不知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要是有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儿女英雄传》、《增广贤文·上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更经典,因太过直接没流传开,鲜有人知
你只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却不知下半句更经典,颠覆认知
古人说“朋友妻不可欺”,其实还有下半句,专门告诫女性
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还有上一句,更为经典也是事实
“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知道的人却凤毛麟角
“五不虚,六不实,七不留,八不坐”,古人的经典俗语,句句中肯
民间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啥意思?后2句才是精髓
看小柯剧场《西大钟下》,回忆过去才是幸运的普通人缓解精神内耗
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后一句是什么?虽然不是太好听,却是事实
俗语“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屋”,有什么讲究?为何不能进子女房屋?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