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追求快乐,只有智者选择痛苦
原标题:世人追求快乐,只有智者选择痛苦
人性是追逐快乐厌恶痛苦的,因此这个世界上无数人都以快乐为人生信条,认为自己只要活的快乐就行,没有什么比让自己快乐重要了。
但这种认知是极其错误与浅薄的。
因为从两方面论证。
⑴【痛苦】
从相反面的痛苦来看,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成长和进步,正如花朵在风吹雨晒中绽放,剑刃在磨炼中锋利,婴儿在摔倒中学会走路,学生在刻苦学习中收获学位与成绩,士兵与消防员在一次次的战斗与救火的过程中展现他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物和人都得益于在某种痛苦的过程中升华,所以只有痛苦才能造就卓越。
但许多人过于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也就无法进步和成长。
以上是从痛苦方面来理解追求快乐的弊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快乐本身,快乐有着它的阴暗面。
⑵【快乐的危害】
哲学家塞涅卡说到:追求快乐确实就像追逐一只野兽一样:当野兽被追上时,它会转过身来扑向我们,并且把我们撕成碎片。
快乐的阴暗在于如果我们不能抵制快乐的诱惑,我们就会成为那些使我们感到快乐事物的奴隶。
比如香烟和零食,我们将烟吸进口中和咀嚼食物时感到快乐,但若是不受控制的肆意寻求这种快乐,那我们就会上瘾,最终烟与各种不健康食物会破坏我们的健康,使我们身材肥胖,缺少营养,肺功能衰竭等。
再如,玩游戏刷短视频是如今大多数人的日常娱乐,它们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抗拒的快乐,结果使得无数人被这种快乐所俘获,结果是游戏耽误学业和工作,短视频使人丧失理性和思考能力,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
所以快乐并不是我们认知中那么美好的存在,它有着迎合我们人性的特点,使我们丧失理智只顾当下的享乐,不思上进,考虑未来,成为它们的奴仆。
这也从侧面揭示了一种人生真相,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借用稻盛和夫的一句话来说:“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安逸的生活则如缠绵的流水,会渐渐磨淡人的大志,而苦难则是刺骨的冰水,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心灵明智方能成就大业”。
需要声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抛弃快乐,快乐是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撑物,尤其是在困境中,快乐可以使人微笑忘记一切烦恼,给予生活的动力。
但快乐背后的危害是我们难以抗拒的,很多时候一时快乐的满足与渴求快乐欲望的奴隶只在一念之间,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警惕快乐,束缚快乐,不轻易接纳快乐。
但仅仅克制快乐这还不够,更智慧的做法是主动选择痛苦。
⑶【选择痛苦】
在哲学领域中的斯多葛学派就建议我们选择不适,也就是选择使我们感到痛苦的事物,哪怕能选择感到快乐享受的事物也要选择不适。
这听上去一定会让许多人感到不解。
当能选择享受舒适时,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不舒适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墨索尼亚斯指出了三个自寻不适的好处。
⑷【三种好处】
首先,当你能选择温饱时选择忍受一定程度的饥饿这有助你变得更为坚韧,在将来更能抵御某些困苦。
这是因为你已经提前练就了忍受这种痛苦的能力,所以只要这些痛苦的不适感在你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那就意味着你免疫了这种痛苦。
因此自寻不适好比一种疫苗,现在将自己暴露给少量弱化的病毒,我们就在自己体内创造了一种免疫力,用来应对将来的不测。
相反的是那种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他们由于一直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从没体验过失去这些舒适物时的痛苦,当遭受突如其来的厄运时它们会更难以抵御这种痛苦。
第二个好处是它可以培养我们面对困境的信心,消除对未来的担忧。
因为一个时常接纳不适的人会对困境与苦难变得更有信心和坦然。
由于他们对痛苦已经十分习惯,所以对他们而言痛苦是熟悉的,而不是陌生的。
通过体验痛苦带来的不适,一个人其实是在磨炼自己的意志与胆量。
相比较而言,一个对于不适很陌生的人,一个从来没有挨过饿受过冻的人,就可能对将来某一天挨饿受冻感到恐惧,哪怕他现在是舒适的,也会对未来可能的不适而焦虑。
第三个好处是选择不适可以放大我们对幸福的感知。
对于一个连续几天没吃饭的流浪汉来说,一顿饭菜是弥足珍贵的,他会越发感激这份恩赐,并且体验到的喜悦也就越大,相对的,对于每天都能吃上可口饭菜的人来说一顿饭菜就显得平淡无奇,自然快乐感就没有那么强烈。
所以说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放在其他事物的体验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十分口渴时喝口清爽的饮料要比不口渴时喝更加享受,当寒冷时躲进被窝要比不寒冷时更加令人舒适。
选择不适可以使我们珍视所拥有的东西,从中体验到更大的快乐。
⑸【放弃快乐的快乐】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放弃快乐本身也会带来快乐。
如,当你想要戒掉甜食时,你却控制不住对它的诱惑,仍然选择了满足了自己,并在之后你会因为自己没有克制住这次行为而感到悔恨和焦虑,这种快乐其实是堕落的快乐,并且还伴随着痛苦。
相反,当你成功克制了自己对甜食的欲望没有屈服时,你就能感受到自己这种源于进步的快乐。
你因自己成功克制了这次欲望而欣喜并感到骄傲,是理所应当的。
因此,这种快乐显然是更高级的快乐,因为它是源于我们对自身的进步而感到的快乐的。
⑹【智者眼中的快乐】
最后,对于快乐这个话题,我们可以纵观那些历史人物。孔子、苏格拉底、佛坨、鲁迅、爱因斯坦、托尔斯泰、康德等等。
你若听闻过他们的事迹和观点与作品,就会发现在这些人的思想中都有同一种共识,那就是快乐并不是值得他们追求的东西,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都不是为了获得快乐。
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人们看来并不快乐,他们生活简朴,没有什么财富和物质欲望,甚至他们都在刻意拥抱痛苦。
曾经有位斯多葛学派的智者在享受快乐这件事上说到。
普通人拥抱快乐,而圣贤束缚快乐;普通人认为快乐是最高级的好处,而圣贤甚至并不认为快乐是一种好处;普通人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快乐,而圣贤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为了快乐。
#哲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于正疑吃瓜张天爱徐开骋录音后发文 称“智者不入爱河”
一个做决定的经验,选择更痛苦的路径
其实,这就是智者不入爱河的真正原因
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
做一个快乐的人,生活会更可爱。
辩证唯物主义的痛苦
智者相互成全,愚者相互为难
你喜欢的人和喜欢你的人,你会选择谁?
张峻 不把快乐寄托在其他人身上
选择,造就人生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