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家张恨水:一生写了三千多万字,救活了数家报社

原标题:民国大家张恨水:一生写了三千多万字,救活了数家报社

一生写过三千多万的书稿,凭借一个人养活了数家报纸,读者在编辑部门口排队等着他更新故事,还有众多读者给他写信为小说中的女主角请命。有如此影响力的作家恐怕不多,他就是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张芳贵。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不响亮,不过没关系,他还有个笔名叫张恨水。

张恨水,原名芳贵,字心远。1897年5月18日出生于江西广信,祖籍是安徽潜山。他幼年时便有神童之称,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据说,他母亲头天晚上找来一本书,次日清晨他就朗朗上口,竟然能全背出来。十岁的时候,张恨水随父亲去往各地,渐渐喜欢上了《三国演义》一类的闲书,后来到了痴迷的地步。

张恨水的创作生涯很早,他十三岁时便创作了第一部小说,还配上了一幅英雄打虎的插图。由于人物太大,老虎太小,被嘲笑为“英雄打狗”。十五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张恨水和母亲迫于生计返回老家潜山。

少年时期张恨水生活历经波折,品尝了人间冷暖。他流落江湖,参加了一个汉口文明戏剧团,并扮演了各种角色。生活的艰辛让张恨水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了他的投稿生涯。

民国初年,小说很受欢迎,当时的年轻人最偏爱两种题材故事,一为金榜题名,二为英雄救美。其实这也是张恨水一生创作的永恒主题。在小说中张恨水可以编排人生,可现实中才子佳人的故事并不美好,和那个时期许多年轻人一样,他的婚姻也是被包办的,所幸妻子徐氏倒也贤惠,一心照顾婆婆,对丈夫不闻不问。

二十二岁那年,张恨水来到北京,白天在报社打工,晚上去夜校学习英文。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一旦遇上了贵人,人生轨迹也就会发生质的转变。张恨水的第一个贵人就是郝耕仁,在他的推荐下,张恨水接任了《皖江日报》的总编辑。更重要的是他的第二个贵人成舍我,他把文艺副刊《夜光》全权交给了张恨水,而《夜光》最终成就了张恨水。

接手《夜光》以后,张恨水开始动笔写作长篇小说《春明外史》,不想意外引起轰动,一时间洛阳纸贵。由于是连载故事,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很多读者便堵在报社门口争取第一时间阅读,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更新故事,这一度成了北平的一景。

还有一次更离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积劳成疾,转眼就要死了,读者们心急如焚,寄来的信件如雪花般一样,他们都是为女主角请命的,希望张恨水能有给她一个好的结局。

20世纪20年代,是张恨水的创作高峰期,他同时写作《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六部小说,而且在不同报纸上连载。据说,每天到了晚上,各家报社都会来到张恨水家中索稿,站在他的身边等他完稿。

痴迷于张恨水的读者不仅包括普通民众,就连文化界大佬中也有不少。陈寅恪就是他的忠实粉丝,他重病卧床的时候,还借来了张恨水的《水浒新传》,让家人阅读给他听。张爱玲十三岁的时候在地摊上读了一本张恨水的小说,由此确定了人生方向,步入文坛。

至于民国政要那就更多了,蒋介石夫妇亲自登门拜访过张恨水,张学良请他做文化顾问,还承诺每月奉上一百大洋。但张恨水向来主张君子不党,和这些达官贵人们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不担任公职,只靠文字为生。

北平解放前夕,张恨水的版税积蓄被好友王锡悉数带到台湾,全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创作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新编,靠稿费维持开销。

1967年正月初六的早上,张恨水得知了老舍投湖自尽的消息,情绪极为消沉。第二天清晨起床,家人正在为他穿鞋,张恨水却往后倒了过去,再也没有起来,死亡原因是脑溢血。

最后还得说一下“恨水”笔名的由来。据说这和女作家冰心有关系,有段时间他对冰心神魂颠倒,但冰心并未对他动心。张先生心有不甘,取笔名“恨水”,隐含“恨水不成冰”之意。不过张先生自己解释,他取“恨水”源自李煜的那首《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民国大家张恨水:一生写了三千多万字,救活了数家报社
三个无儿无女的民国原配夫人,丈夫丰功伟绩,她们却晚年孤苦
她是民国才女,曾做童养媳,被婆婆咬断手筋,一生坎坷终成传奇
《红楼梦》到底写了什么?
贾平凹女儿出诗集,莫言女儿大学写19万字小说,易中天女儿更牛
启皇最终为救容乐选择以血换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叹红尘风雨路三千,曲未终人已散
这个人一生潇洒,临终前伸出了四根手指,死后不给后代留一分钱
母亲是民国第一美女,丈夫是民国总统!美丽的她往年却在寺庙度过
笑不活了…李易峰多次疯狂自爆,大家都以为是玩笑话……

网址: 民国大家张恨水:一生写了三千多万字,救活了数家报社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343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