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随笔|几百年前,大师们如何“自拍”?

原标题:新民随笔|几百年前,大师们如何“自拍”?

邵宁/文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旅行时曾去过乌菲齐美术馆,在里面待了大半天。此次乌菲齐漂洋过海而来,自然不能错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一瓢,取的是大师自画像。题材单一,脉络清晰,尺幅不大,同时又大师云集,足见主办方的苦心。

图说:《拉斐尔自画像》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走近展厅,映入眼帘的都是美术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提香到巴洛克时期的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开兹,再到20世纪的夏加尔、莫兰迪……而细细看来,大师的灵魂其实很有趣。

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美术的一大功能就是记录形象。所以,肖像画就相当于人像照,而自画像,就是艺术家的“自拍”。

拉斐尔背对着人,只把头转过来。黑衣黑帽衬着他年轻、白皙的脸庞,一头栗色的头发垂下,眼神清澈沉静,画风恬淡、典雅,一如他众多的圣母和圣婴。这个构图、姿势看似中规中矩,但如果要用相机来自拍,其实是超高难度的,从这一点,便能看出画家的功力。

伦勃朗一辈子画了130幅自画像,堪称“自拍狂人”,我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也看到过他的自画像。展出的这件作品是他生前最后一张自画像,被誉为“光的魔术师”的他这次没有用光和阴影美化自己,而是“素颜以对”,衰老和疲惫一览无余,眼神忧郁,却没有了之前的愤怒和激情。

勒布伦,18世纪的法国美貌女画家。画中的她一身黑裙,白纱帽子和白色的蕾丝相映成趣,椅背上一条红绸打破了色彩的单调。她一头浅褐色卷发,皮肤细腻红润,眼神天真无邪,正坐在画架前作画,蓦然回首,朱唇微启。看作画时间,她已经35岁了,但画中人分明是个20来岁的少女。看来,手中的画笔,就是勒布伦的“美颜相机”。

到了本世纪,画家们“自拍”也有了更生动的表情。如20世纪意大利画家贾科莫·巴拉,一生艺术风格多变。他这幅晚年自画像是一张半身像,身穿米色外套,一头金发,沐浴在暖色调下,他左手拿着小碟,右手拿起咖啡杯,眼含笑意,就像一个正在喝意式浓缩咖啡的邻家大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有人都希望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给别人,大师也不例外。只不过,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笔下更有一种超越造型、超越时代的美,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民随笔|几百年前,大师们如何“自拍”?
为什么毛主席他老人家一生最爱《容斋随笔》
跟着张翰学自拍,姐妹们从此自拍有救了!
爱情号纸币,你见过吗?一张就值大几百
几百年后的未来,全世界都说中国话,说英文会被嘲笑,爆笑科幻片
91岁曲艺大师黄枫逝世!曾获几十项国家级大奖,6年前重病不能吃饭说话
视频|张昊辰:如何理解一首古典乐的价值与魅力?
重生随笔|说远虑
【读书随笔】时光,在秋色里治愈
世界摄影大师原作在太原古县城展出

网址: 新民随笔|几百年前,大师们如何“自拍”?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362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