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古怪”的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被称为千古佳对

原标题:历史上最“古怪”的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被称为千古佳对

说起“对联”,作为中国人,对它一点也不陌生了,毕竟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张贴。不过我们注意了,对联在不同的场景里所用到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张贴的叫做“春联”,在办丧事的时候则叫做“挽联”;古时候悬挂在楼堂殿宇楹柱上的则被称为“楹联”。

此外,对联还有多个名字,比如对偶、门对、对子、桃符等。再者来说,对联也并非只是写在纸上的,还有写在布上,或者是刻在竹子、木头或者是柱子上的。其特点为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字数相同、结构一致和平仄协调。

千百年来,对联内容的形式也多姿多彩,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便运用多音字来作的对联。比如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的徐渭就曾作了一副多音字的对联,其对曰: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看到这幅对联,也许你会感觉很奇怪,怎么上联和下联会完全相同呢?这能叫做对联吗?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这的的确确是一副绝妙的对联。

据说此联写成的时候,其子孙及客人读后都感觉是云里雾里,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徐渭见状后只是微微一笑,后来经他提示后,大家才悟出其中的道理,无不拍手称赞。

而这幅对联的妙处,就在一个“好”字上面。上联的两个“好”字,读第三声,即“hǎo”。下联的两个“好”字,读第四声“hào”,也就是喜好的“好”。

上下联中的两个“好”字,读音相反,只要弄懂这个字,也就能读懂对联所表示的意思了。

上联的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耳聪目明,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正是读书学习的好时机,因此要好好读书。但可惜这个时候的人们却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往往不“好(hǎo)读书”,不喜欢读书。

而下联的意思是说:年老的时候知道了读书的好处,“好hào)读书”了,但此时却已经是耳聋眼花,精力不济,不能好好读书了。

简单来说,这幅对联就是劝人们趁着年轻的时候要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这也就是所谓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意。上下联虽然都是一样的,但却因两个“好”字读音不同,因而意思也不一样,从而也使得此对联含义深刻,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徐渭这幅对联,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古怪”的对联之一了,能读懂的都是‘大师’。虽然上下联一字不差,但由于读音不同,却也能让它成为千古佳对的典范。

全联十四个字(其实是四个字的巧妙组合),巧嵌妙镶、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寓意深刻,可以堪称是育人之妙联也!你们觉得呢?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历史上最“古怪”的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被称为千古佳对
明朝有一位“懒”诗人,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佳句流传至今
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很多,但不是千古绝对
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上联,至今无下联,对出一个都是奇才!
古代“同音同字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能读懂的都是语言大师
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酒鬼喝酒时随口说出的下联,成了千古绝对
上联“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下联一出,成为经典佳对
秀才写对联暗骂土财主,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对得更是绝妙
史上最短的一幅对联只有4个字,上联:色难,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最会骂人的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才是精华所在

网址: 历史上最“古怪”的对联,上联和下联一字不差,却被称为千古佳对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36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