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复旦4大辩手”,闪耀狮城成全民偶像,如今现状如何?

原标题:90年代“复旦4大辩手”,闪耀狮城成全民偶像,如今现状如何?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言“我思故我在”。在他的看法里,一个人真实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思考,无论是在现实还是梦境里,一个人只有不断思考才能真正存在。然而,这样的一种生存之道,严格意义上来讲却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脱离物质而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对待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一个人也都希望自己有异于他人的观点能是正确的,那么就需要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撑。“辩论”就是在这种需要下产生的。

而对中国而言,90世纪华语辩论的最高赛事莫过于当时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它在后来更名为了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

在这场比赛中,90年代的“复旦4大辩手”姜丰、严嘉、季翔、蒋昌建一路过关斩将,夺冠狮城,成为了全民偶像。而时至今日,他们的发展也被人们所殷切关注着。

校内选拔

为了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大学之间和青年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文化交流,也为了促进华语在国际上的普及、应用,展现华语的魅力,1993年,一场名为“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的世界级辩论赛事在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新媒体的联合宣传下,引起了不少高校的注意。

上海复旦大学的学子们也同样关注到了这则信息。

在这之前,亚洲范围内已经举办过类似的赛事,1988年时,复旦大学就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上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也因此,当首届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即将举办的时候,国家教委也以一纸电传,给复旦大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那就是国家教委已经决定本届及今后各届的这一比赛均由复旦大学组队参赛。这样一来,原本应在国内进行的层层选拔,也将范围缩小在了复旦校内。

复旦大学的众多学子们都想好好把握住这个代替大陆出赛的机会,在意识到除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各派一支队伍参赛之外,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将应邀参加之后,他们就更是萌生了要为国争光的想法。

最后,在复旦校园里张贴上宣传海报之后,很快就有108名学子报了名。然而,按照规定,每个大学最终确定下来的参赛名额只有6人,其中4人是辩手,2人是替补。

因此,为了公平起见,在报名人数超过参赛名额的限制之后,校内也要进行层层的选拔。

在先后经过单人演讲、两人辩论、组队辩论和教授团12位教授轮流提问等环节、考验了个人基本素养、辩论实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广度、深度以及心理素质和思维缜密性之后,复旦大学定下了参赛的6位选手的人选。

他们分别是选手姜丰、严嘉、季翔、蒋昌建、何小兰和张谦。其中,唯一的女选手姜丰被确定为一号辩手,严嘉、季翔、蒋昌建分别担任二辩、三辩和四辩,而何小兰和张谦则是替补选手。

他们共同成为了国际集训队的队员,并在接受80天的封闭训练后,代表大陆出国参赛。

在比赛中取得最终胜利

在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中,中国复旦大学队第一个面临的对手就是英国剑桥大学队。他们抽到的辩论题目为“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条件”,其中中国复旦大学队是反方辩手。

尽管对手实力强劲,但复旦大学的选手也不容小觑。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之后,中国复旦大学队成为了获胜的一方。

之后,中国复旦大学队对战悉尼大学队,在“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个辩题上以反方观点获得了胜利,得到了进入决赛的资格。

而他们在决赛上遇到的对手是历来有着辩论传统,具备丰富实战经验和辩论技巧的台湾大学队。二者通过“人性本善”的辩题展开了辩驳,最后作为反方的中国复旦大学队凭借从价值层面上将善恶理解为是否能够合理地控制欲望,将主题升华到了抑恶扬善,来很好地论证“人性本恶”的观点。

因此,最后是中国复旦大学队夺冠狮城,成为了全民偶像。

复旦大学队四位辩手今后的发展

1993年代表大陆参赛的中国复旦大学队虽然有6位选手,但何小兰和张谦作为替补选手,在这场大赛上并没有出面辩论的机会,因此,在复旦大学队取得胜利之后,引起国内注意的还是参加比赛的四名辩手姜丰、严嘉、季翔和蒋昌建。

在这场比赛结束之后,姜丰、严嘉、季翔和蒋昌建的胜利带动了国内的辩论热潮,不少青年学生将他们视为偶像,也开始丰富学识和苦练辩论技巧。

作为队里唯一的女孩,姜丰在比赛结束之后沉下心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而等到毕业之后,她也接受了邀请,成为了央视的一名主持人,期间她一边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一边继续文学创作,也因此陆续出版了不少散文和小说,在文学界有一定的名声。

后来,她还到了英国剑桥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完成了学业,也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而作为队里的二辩和三辩,严嘉和季翔当时都是复旦大学法律系二、三年级的学生,辩论赛结束之后,他们也把精力全部放回自己的学业上,毕业后则是往律师方向发展。

蒋昌建作为队里的四辩,同时也是当时获得“最佳辩手”称号的优秀人物。在辩论赛结束之后,他继续了在复旦的学业,之后又前往美国耶鲁留学,等到学成后又回国在复旦教学。

而除了在学术上做努力之后,他在传媒上也不断做出了成就,比如,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杨澜访谈录》和央视的《实话实说》等节目中,都有他参与策划的身影。

小结:

1993年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给了复旦大学四名辩手姜丰、严嘉、季翔、蒋昌建一个很好表现自己实力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很好的历练,获得了一定的成长。

与此同时,这场比赛也可以说是推动他们走上人生新台阶的一股助力,在这之后,他们四人先后在学业、工作和生活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过上了大多数人羡慕的日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25年过去了,当年那位逆袭考上北大的保安,如今现状如何?
《奇葩说》辩手陈铭晒照宣布三胎儿子出生
19岁曾花一百万整成翻版刘亦菲,六年过去了,如今过得怎么样?
一出生就身家上亿,72岁冻龄引爆舆论,抛弃丈夫的王薇薇现状如何
名校高材生:发誓效忠美国放弃国籍,申请美籍被拒,如今现状如何
柳岩掉“安全套”遭痛批,因身材好遭男星惦记,如今现状令人唏嘘
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现状如何?当代抽象艺术如何进展?
全民拍征集 |邀您共赴“中国式浪漫”
复旦女神陈果:在岁月中,修养自己
少见的1991年1元硬币,只有4000枚,如今值3万多

网址: 90年代“复旦4大辩手”,闪耀狮城成全民偶像,如今现状如何?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368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