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现王羲之墨迹,这字一反常态,董其昌:气势压倒整个书坛

王羲之乃是中华“书圣”,地位崇高,至今无人能撼动,可惜王羲之距今1600多年,时间过于久远,手稿真迹几乎没有,后世若想学习其笔法,只能通过拓本或者摹本窥探,正因如此,王羲之传世摹本的价值,如今水涨船高,尤其是工艺精细的唐代“双钩摹本”,以细线勾勒形态,墨迹慢慢填充,最是还原神韵。

自然价值也是更高,比如著名的《平安帖》,就是唐代“双钩摹本”,此帖仅有27字,2010年11月20日,参加北京嘉德秋拍,只用3分钟,价格就增长数倍,达成3.08亿的天价,当然除了《平安帖》,双钩摹拓的范本,还有多件传世,就像美国发现一幅王羲之墨迹,采用这种技法,字字生动清晰。

不过观其姿态,却一反往日形象,令人震撼不已,此作就是《行穰帖》,日常见到的王羲之作品,风貌基本跟《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相似,笔画绰约俊逸、婉转流美,气貌醇和宁静,一派文人君子的儒雅之风,但是顶级的书法家,风格不会只有一种,此作就展现王羲之狂逸、拙质的一面。

全卷只有2行,共计15字,内容曰:“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笔画似乎一气呵成,通篇顺势而下,融合几分篆籀笔法,点画浑厚凝练、圆融开张,这种风格似乎与《丧乱帖》相同,近代日本珍藏的《丧乱帖》等作品,传入国内之后,专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他们认为“拙质”风格的作品,与时代特色相符,笔笔返璞归真,劲力和质感深厚,最能展现“王书”神采,甚至还有一部分学者,依据这种风貌,思考郭沫若《兰亭序》是伪作的观点,声称这一结论是正确的,由此可见,若要真正掌握古人笔法,只学俊美是不靠谱的,还是需要回归古朴当中。

这幅《行穰帖》就是展现奔腾、雄伟的自然本真之风,正如赵孟頫所言“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没有任何的粉饰雕琢,远比秀逸之风,更能引人入胜,可谓打开王献之“尚奇”书风之先河。

同时近代的陈振濂钻研后,也认为此作反映出,“真实可信的‘魏晋笔法’的本相来”,无愧于董其昌极为痴迷此作,与卷尾撰写题跋:“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董其昌审定并题”。

他和苏轼皆认为,此作虽然只有15字,但是它的气势恢弘,足以压倒3万卷作品,睥睨整个书坛,清朝时期,真迹藏于内府,乾隆曾题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于浑穆中精光内韫”等字,可惜近代不慎流入民间,之后传到美国,现藏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您对《行穰帖》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他是明代书坛盟主,胜过文徵明、董其昌,相传《金瓶梅》是他所写
就是这几幅书法,将王羲之推向巅峰!
贵州发现董其昌19岁的书法,这水平很多人90岁也比不上,仙气飘飘
敦煌挖出一件王羲之书法,被多国认定为真迹,却几乎无人见过!
这三位都被称为“近代王羲之”,地位难分高低,谁当得起这称号?
央美教授王镛,指出王羲之“致命缺点”,直言他的笔法写不了大字
这位“精神病”随便写的一幅字,竟然胜过王羲之,台北故宫禁止展出!
王羲之第54代孙的书法,颇有祖先遗风,落款用“羲之后裔”注明!
赵孟頫为何总被批评,“字俗”“二流”“被高估”,这些评价对吗
美国发现李小龙书法手稿,这字秀气精美,完全不像练武之人所写!

网址: 美国发现王羲之墨迹,这字一反常态,董其昌:气势压倒整个书坛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38731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