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伦只是安徽一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青史留名,他到底付出了多大手笔?

李白一生潇洒不羁,爱舞剑,爱作诗,更爱美景和美酒,是当时声名远扬的诗坛泰斗。据不完全统计,仅李白一人所创作的古诗就多达1010首。与他同时代的人,皆以结交他为荣,而其中汪伦是李白的超级粉丝,当时李白名满天下,想结交他绝非易事。唐朝天宝年间,李白到达安徽宣城,拜见族叔李阳冰,打算在李阳冰这得到点未来何去何从的建议。汪伦偶然得知这一消息,便心生一计,给李白写了封信,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楼。”这几句话瞬间让李白心驰神往。

宣城和泾县离得并不远,李白看完信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泾县。一路上急不可待,日夜兼程,短短数日便来到了汪伦所说之地。汪伦在码头迎接,面对李白的急切询问,他只是笑而不语,将李白带回家。席间,李白追问无果。次日,汪伦带李白来到桃花潭边,解释说这方圆十里的潭水就是 “十里桃花”。又将李白带到一家酒楼前,称这姓万的人家开的店就是 “万家酒楼”。李白被逗得大笑,虽知是文字游戏,却也被汪伦的巧思吸引。

想当初好友杜甫四度写诗邀请,并声称梦到李白,李白都没给这个面子,最后只是敷衍了一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可是李白十年以上的老友,杜甫尚且没约到,更何况素未谋面的汪伦了。可就是这样的汪伦却硬是把李白“骗”到了自己的地盘,可想而知,汪伦为了见到偶像付出了多少心机。

在泾县住的这十多天里,汪伦全程陪伴,他们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这段日子让李白暂时忘却仕途烦恼,享受纯粹的美好生活。古时伯牙子期以琴音相知,汪伦与李白亦是如此。汪伦从李白诗中读懂他的意气,以信邀他;李白聪慧,也将汪伦视为知己。

玩了几天后,李白打算离开,继续为仕途奔波。汪伦盛情挽留,可李白去意已决。临行前夜,汪伦大摆宴席,邀请文人雅士陪李白畅饮。等到李白乘船离开时,岸边传来踏歌声。原来是汪伦带着乐团,用唐朝的送别礼节为李白践行,还送上八匹名马和十段官锦,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让李白十分感动,他从未得到过如此尊重。以往达官贵人把他当玩伴,文人雅士对他又过于谄媚。而汪伦与他相处不卑不亢,招待无微不至,送别尽显尊重。于是,李白写下《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很多人好奇汪伦是谁。他当时只是唐代的一个小小县令,和李白认识不过几天。那为何李白会为他写诗呢?

有人认为是 “钞能力”,那汪伦到底花了多少钱呢?在唐代,一匹普通的马就要两万钱,一匹宝马起码要五万钱,也就是五十贯,而当时的一贯钱就能买1.1吨的粮食。汪伦送的八匹宝马和十段官锦价值实属高昂。以唐朝的物价换算成今天的物价,一头骏马的价格接近三十万人民币,一片锦缎的价格也要三万人民币左右,不算汪伦雇乐团对李白行踏歌之礼的费用,仅仅临别赠礼的花费就要两百多万元。

据《随园诗话》记载汪伦是 “泾县豪士”,他字凤林,住在泾县陈村,祖先是唐朝开国元勋越国公汪华。他出身显赫,家底丰厚,不图做官,只图做事,爱好诗文,朋友众多,王维也是他的座上宾。他重情义、不拘小节,这样的家世和性格,让他有能力也愿意为李白一掷千金。汪伦在得到李白的诗后,将其当作传家宝保存。在卸任县令后继续隐居在泾县桃花潭附近。

此后,李白再来泾县,汪伦已经过世了,便作了两首《过汪氏别业》后飘然而去。泾县也因李白的到来成为景点,如 “踏歌古岸”“文昌阁”“桃花潭”“酌酒楼” 等。后来,“桃花潭”被汪家后人修缮成了小型水坝,有了湖的规模,取名“大平湖”。当地的酒也被称为 “桃花潭酒”,汪氏宗祠也历经千年不倒。不管汪伦是否有其他意图,他的真诚和热情最终打动了李白,让他留下这首千古绝唱。这也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难能可贵,值得我们珍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汪伦只是安徽一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青史留名,他到底付出了多大手笔?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是怎么做的?
李白写了一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却让一小县令千古留名
“榜一大哥”汪伦到底为李白充了多少值?
李白整天胡吃海喝,他靠什么养活自已?解析李白的三大生财之道
清新自然的《赠汪伦》:李白流传最广的赠别佳作
【金水文学】赵晓罡 ‖ 《赠汪伦》何以变成《淹汪伦》
李白一生只工作了两年,却整日饮酒赋诗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里来
长安三万里:在唐朝,李白到底有多少粉丝?

网址: 汪伦只是安徽一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青史留名,他到底付出了多大手笔?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0037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