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此人堪比武松,金庸笔下被改写命运,脱离梁山后成丐帮高手

《水浒传》中那些梁山好汉的事迹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人的事迹知名度甚至超过原著本身,只因一些地方戏曲和改变的影视剧作品着重描写了这些角色,所以才会让读者和观众对他们印象深刻,但你可能有所不知,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其实也存在着几位梁山好汉。

(武松剧照)

金庸笔下的梁山好汉和《水浒传》原著中的他们有何不同?就拿鲁智深来说,他的故事就被金庸改写了,金庸笔下的他可能没有死在六和寺,而是成为了丐帮高手。

一、原著中的结局

其实读过原著的朋友就知道,鲁智深的一生早就被他师父智真长老那几句预言给言中了,即“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这几句话分别对应的是万松林捉夏侯成,生擒方腊以及最后听潮圆寂,在原著中鲁智深的确是在六和寺圆寂了。

原著道:“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大惠禅师下了火已了,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所有鲁智深随身多余衣钵,及朝廷赏赐金银并各官布施,尽都纳入六和寺里,常住公用。浑铁禅杖并皂布直裰,亦留于寺中供养。”

(鲁智深剧照)

这就是原著中鲁智深的结局,而把故事往前翻,鲁智深一生都不曾收过徒弟,等于说他的武功是没有理由传到后世的,也正因为这点,金庸笔下的鲁智深才显得与原著设定不同,他并没有死在六和寺,而是成为了一个武林人士。

二、金庸与《水浒传》

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水浒传》有何关联?其实金庸本人就是个《水浒传》迷,他的故事中有不少元素都取材自《水浒传》,比如一些武林高手的外号设定就是模仿《水浒传》,最直观的莫过于《碧血剑》中的“摩云金翅”杨鹏举,《飞狐外传》中的“八臂哪吒”秦耐之,还有《神雕侠侣》中的“神算子”刘瑛,这三人是直接用了梁山好汉的外号。

除了外号之外,金庸更是直接将《射雕英雄传》的主角郭靖设定为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人,让《水浒传》原著中存在感不强的郭盛多了这么一个英雄后人,不是给足了这位好汉面子?原著中可不曾提到郭盛有留下后人,从这点来看,金庸已经是修改了郭盛的命运。

(丐帮剧照)

而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出现过鲁智深这个人物吗?又为何说他投身了丐帮?其实答案很简单,同样是在《射雕英雄传》就提到了鲁智深的存在,他还创出了一门神功。

三、鲁智深的武侠人生

在书中丐帮君山大会的桥段中,黄蓉与简长老的一次交手就提到了鲁智深的一门绝技。

原著道:“黄蓉竹棒伸出,一招‘拨狗朝天’,将钢杖杖头挑得甩了上来,笑道:‘不用多礼,只怕我本领不及你。’这钢杖是简长老已使了数十年得心应手的兵刃,给她轻轻一挑,竟尔把持不住,杖头翻起,砸向自己额角,忙振腕收住,更加暗暗吃惊,当下依晚辈规矩让过三招,钢杖一招‘秦王鞭石’,从背后以肩为支,扳击而下,使的是梁山泊好汉鲁智深传下来的‘疯魔杖法’。”

(黄蓉剧照)

你瞅瞅,《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可没有在出招的时候大喊招式,而金庸笔下的他却成了武林高手,还创出了这么一套疯魔杖法,同时还在丐帮中流传开来,结合种种信息来看,金庸笔下的鲁智深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所以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鲁智深应该是在征方腊之后并未在六和寺圆寂,而是选择投身丐帮,否则他一生不曾收徒,他的杖法又如何会在丐帮中流传开来且一直被传承下来呢?

只可惜金庸并没有将这段故事写出来,读者也只能通过书中的细节来脑补这一段剧情了。

因为丐帮高手会他的武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水浒梁山上只有1个超级高手,9个一流高手,他们都是谁?
难怪金庸绝口不提武松,你看武松在金庸笔下是强是弱,就懂了
金庸笔下一小人物,梁羽生将他写成天下第一高手!真实身份更牛!
水浒传中此人有一绝技,一招击败鲁智深,武松就在旁边却不敢出战
梁山上最恨宋江的3人,上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一次没施展过
宋江为何不顾一切非要招安?梁山上这股势力太强悍,不招安他必死
梁山上此人太会见风使舵,曾一度投敌,后回归梁山,还得了个善终
梁山上最惨的师傅,排位比徒弟低,一个无用武之地一个还不如裁缝
金庸笔下此人也爱上自己师傅,武功比杨过强,师傅比小龙女漂亮
武松若身处金庸武侠世界中,算几流高手?金庸借萧峰说出了答案

网址: 梁山上此人堪比武松,金庸笔下被改写命运,脱离梁山后成丐帮高手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0709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