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评价鲁迅:他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直到36岁才改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很多人都认为鲁迅的文学地位被高估,这样的评价太过于肤浅。但凡诸位看过鲁迅超过一半的书籍,你就会发现他被贴上了两个标签“天才”和“全才”。只要和文字有关的,鲁迅无所不精通,无所不顶尖。小说、散文、杂文、诗词、新诗、翻译,哪样鲁迅没有写过?
当今许多史学家经常会把他和苏轼放在一起比较,部分读者认为没有可比性,其实鲁迅是完全可以比肩的。对于当代人而言,鲁迅不过是距离我们太近,所以人们不肯直视。等时间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候,两个人都有可能被划入一个时代,相提并论岂不是意料之中?
余华说他早年因为被迫看鲁迅的文章,所以自然地生出一种厌恶,直到36岁时才重新把鲁迅这个符号归于作家,也才终于承认鲁迅的伟大。作为旁观者,这无时不透漏出一点:鲁迅的文学水平从未被高估。当你认真学习并读懂他的文章之后,你才会发现先生绝对不一般。
懵懂无知
相信类似于余华作家这种感受的,绝对不止一位。因为他揭露了当时的黑暗和丑恶,凸显了人性的扭曲,更多时候是对人的一种警醒。上学时段我们不过是看一看表面意思,孔乙己做了什么?闰土做了什么等等。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活成了鲁迅笔下的这些人物。
就这样,我们从小学读到初中,从初中再读到高中,余华亦是其中一者。文章中充斥着黑暗和郁闷,和年少活泼的我们并不符合,大多数孩子都会心生厌恶,甚至觉得这是学习生涯中的一种负担。不瞒诸位所说,品史君在上学期间和同学辩论的时候,还会利用鲁迅的话。
当时换来的并不是认可,而是嘲笑和嘲讽。当时自己的心里,只有对鲁迅的厌恶,因为他的话让我遭到了耻笑,让我被同学贬低。从根本角度出发,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愿意有这样的遭遇,更不愿意有这样的“思想压力”。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都认为,你这个人脑子不太……
改变认知
余华在高中毕业后,他完全拥有了自己的选择。不再像当时一样,每天都必须读鲁迅的书。现在自己可以随意品读。从这个时候开始,余华十几年从来没有再读过,直到一位导演的出现。当时余华已经小有名气,导演想找他帮忙策划一下鲁迅的小说,自己想要翻拍。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翻开鲁迅的作品,此时他的内心还满是厌恶。读着读着,一股陌生又熟悉的场景浮现在个人眼前,但这种感觉是崇拜。当晚余华便致电导演,说放过鲁迅先生吧,我们这些后辈如果翻拍他的电影,这是对他作品的一种糟蹋。苦苦哀求后,导演最终放弃。
第二天一大早,余华跑到书店买来了一套《鲁迅全集》,一共15本。他沉浸在这里,开始重新认识鲁迅这个人。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余华提起到自己年少时的无知:“鲁迅在最初是我唯一讨厌过的作家,直到36岁才改变,他绝对堪称伟大,毋庸置疑且没有例外”。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余华有这样的心理也不难理解。文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叫“文无第一”,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承认不如他人。好在后来及时醒悟,对先生献上了应有的尊重。
一切都如余华本身所说的那句话:“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相遇,有时候需要时机”,成熟的作品和不成熟的人结合在一起是厌恶,成熟的作品和成熟的人结合在一起是感恩。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知识
余华评价鲁迅:他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直到36岁才改变
余华: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从余华“讨厌过”鲁迅,看“去鲁迅化”的潮起潮落
余华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精神?王朔:只是一个高级的模仿者
“去鲁迅化”已10年有余,究竟要去什么?莫言余华看法一致
他被公认为鲁迅精神的“继承人”,王朔:就数他“跪”得最狠
余华|我动过真感情的,是小美
鲁迅文章渐渐从教科书中消失,为何会“去鲁迅化”?余华点明原因
余华谈创作: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幽默感和怜悯之心
直到白岩松点评全红婵我才发现,原来余华老师当年真的没说错 ……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00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6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04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1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18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21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83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95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