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余秋雨:陪伴我的仅剩孤独,我的人生十分苍凉
余秋雨是中国当代知名的作家,学者之一,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这本书通过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忆,展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理历程以及文化走向。
这本书虽然讲述历史文化,但是字里行间却渗透着独属于作家自己的,那种从一而终的孤独感,此间的苍凉透露着作家自己的心性,透露着一种悲壮的苍凉与孤独。
都说一本书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一个作家自己的影子,说到底《文化苦旅》就是作家性格和心性的一种体现,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陪伴我的只剩孤独,我的人生十分苍凉。”
孤独的余秋雨
1946年8月23日,余秋雨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的众多兄弟姐妹在战乱和饥饿之中离世,只剩下了父亲一人,父亲成家立业之后,生下了余秋雨一个孩子。
在那个格外重视香火和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时代,余秋雨从一出生就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家庭的压力和亲人的眼光逼迫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此他从小就带着一种不属于那个年纪的孤独和清冷。
余秋雨的孤独并不是一种孤身一人的孤独,作为家中的独子,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照顾,孤独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是一种来自灵魂的无所适从和茫然,这也就是为什么余秋雨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在固执的寻找心灵的纯净之地。
因为他需要一个纯净之地来安放自己无所适从的灵魂,这种孤独感是适用于文学创作的,但人生性本来就是应该追求热闹的,这种矛盾与复杂情绪注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声名鹊起和在生活中的孤独与悲凉。
更何况他还遇到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无书可读,压抑内心的创作欲望与情绪表达,这更加深了他的孤独与无奈,其实细想一下,那个时代的文人大多数都是孤独的。
那是一种时代赋予的孤独和不幸,他们空有满腹才学,却只能孤独行走,读书、创作都是不被允许的事情,长此以往,自然压抑成为了一种孤独感,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巨大精神压力。
婚姻带来的孤独
余秋雨的孤独感有时代和家庭的影子,有着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所有文人共同的孤独感,同时他的身上还带有着婚姻所带给他的孤独感,和一个完全和自己是两个世界的人共度余生,会带来巨大的孤独感,这一点在余秋雨的婚姻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余秋雨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余秋雨的奶奶给予了余秋雨所有的爱,因此余秋雨也对奶奶十分孝顺,在奶奶临终前想要看到余秋雨结婚的时候,余秋雨就匆匆忙忙的和一个叫做李红的女子结婚了。
余秋雨和李红是在他人的介绍下认识的,他们相识不过短短数日,压根都不了解彼此,但两个人都为了各自的责任和家庭步入了婚姻之中,这段草率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
原本家庭应该是一个人诉说心事的最好的地方,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心灵便有了安放之地,孤独便会消失,但余秋雨根本没有办法和李红诉说自己的心事,李红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她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余秋雨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样的婚姻容易加深了余秋雨的孤独感。
一个是务实的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的理想主义,怎么看两个人都是不适合的,改革开放之后,李红选择了去深圳打拼,在那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所有人都为了美好生活而奔波,然而余秋雨却选择了伏案写作。
李红无法理解余秋雨的行为,余秋雨也不愿意因为金钱磨灭了自己的文学梦想,这段婚姻最终名存实亡,两人都不愿意彼此折磨,于是选择了离婚,结束了这段让两个人都感到孤独和窒息的婚姻。
苍凉人生并无不可
在第一段的婚姻之中,余秋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是这种孤独也激发了他对文字的热爱和创作。
余秋雨虽然在精神上坚持一种孤独,但在现实生活之中,他还是积极追求幸福的,他坚持孤独,同时又渴望温暖。
结束了和李红的婚姻之后,余秋雨遇见了一个叫做马兰的女子,那个时候余秋雨已经小有成就,他在上海担任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一本《艺术创作工程》的书让他一炮而红,让他在上海的文艺界有了一席之地。
在一场演出中,余秋雨认识了马兰,马兰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她看过余秋雨的书,被余秋雨的思想和格局打动,余秋雨也十分喜欢马兰的演出,相互欣赏的两个人很容易坠入爱河,不久之后,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余秋雨曾经说过一句话:“家就是两个人的孤独,这是享受了雷鸣掌声后的最高荣耀。”
在余秋雨看来,此时此刻的他同样是孤独的,但这种精神的孤独,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独立的灵魂,他和马兰都拥有独立的灵魂,但拥有彼此的契合点,可以温暖的生活在一起。
他们都享受自己精神世界的孤独和苍凉,因此他们会给彼此留下足够的独处空间,在一起的时候又会洋溢着一种让世人羡慕的甜蜜,这是一种保持距离之后的甜蜜,孤独和热闹是可以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的,而这种平衡点就是生活的真谛。
余秋雨的文学作品依旧在极力的寻找一种心灵的纯净之地,但是这种寻找已经不同于往日的苦涩和窒息,而是带着一种温柔的厚重的感概,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保持灵魂孤独的同时,又能在生活上寻找着一个完美契合之人。
小结:
社会关系的复杂将人们圈在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互联网的发达将人际关系推向了一个极端的领域,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格外需要寻找内心的安静与灵魂的孤独。
虽然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孤岛,但保持灵魂的一种孤独和苍凉感却是和这热闹的世界和谐相处的最好方式。
相关知识
原创余秋雨:陪伴我的仅剩孤独,我的人生十分苍凉
原创1992年,余秋雨给糟糠之妻递离婚协议,14年的陪伴抵不过一个新欢
【美文悦读】李镇西:我听余秋雨
余秋雨:我的“仇人名单”,四个仇人简称浅芳丽莎,指的是谁?
相伴余秋雨28年的马兰,满满是感触,终于懂得余秋雨原配的心酸
如果我抑郁了,请这样陪伴我
77岁余秋雨回上海戏剧学院“上课”
我当然明白每个人陪伴我的时光都是有限的,时间一到,你还是会离开,不是吗?
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评价很犀利,但不及金庸风趣幽默
李红为余秋雨奔赴前半生换来一纸休书,她说:失败的婚姻成就了我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620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324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9704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9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1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7878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79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33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0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