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花灯传匠心(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秦瑞杰
宁夏隆德县村民制作花灯。 李 玉摄
连着几天社火、秦腔轮番竞演,宁夏隆德县的过年气氛越来越浓厚。入夜,老巷子景区亮起灯,远远地,旱船、花扇组成的社火队伍穿街而来,脚踏方步、面着油彩,表演者人人手里提着的,便是“蛇来运转”主题花灯。
这些小型宫灯,是苏红章的杰作。作为宁夏非遗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54岁的苏红章自幼跟随父辈学习花灯制作技艺,如今已是家族中第五代传承人。
在六盘山区,手艺人们起初做的,是以竹为骨、以纸为皮、以烛为心的小型宫灯。制作这种灯,要求心细手快——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在骨架上,最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缀上流苏,一步都不能出错。
“灯架最难,这是制作一盏花灯的灵魂。”苏红章说,为了造型生动,每次制作前他都会先画出草图,确定花灯的高度、宽度以及灯面的装饰图案。构思完成后,再细细将苇料、竹料或高粱秆轻轻弯曲,制成花灯的骨架。
苏红章的双手满是老茧,常年泛着褐红色。多年制灯,被划伤是家常便饭,“西北缺竹料,以前只能用更脆的高粱秆代替,小拇指粗的秆子容易干燥劈裂,使用之前需浸泡阴干,下手时更得小心翼翼。”苏红章说。
“劈”“扎”是制作灯架的第一步。一不小心,竹条、秆子就容易劈歪,刀片还容易伤到手指。为了练习双手稳定性,苏红章日夜在工坊磨练基本功,直到能把秆子劈成头发丝粗细。
手变粗糙,功夫却更细腻。苏红章制作宫灯,偏爱丝绸彩布,红绿打底,在粗犷中透着花鸟人物的灵动劲。
多年来,隆德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上花灯。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大型花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小型宫灯逐渐淡出大众视线,传统的花灯制作技艺面临着新的挑战。
2017年底,县里建成花灯厂,苏红章和十来个民间艺人被招聘进厂,成为技术骨干。头一次,他们开始尝试用钢筋、铁丝代替容易折断的高粱秆,蒙上新型彩布,制作大型花灯。
“大型花灯要经历长途运输,用传统骨架强度不够,我们就用钢筋、铁丝代替。”苏红章说,从以前的小宫灯到如今的大花灯,蜡烛、油灯变成电灯、彩灯,糊裱用的纸张、布匹成了丝绸、刺绣,工序更加复杂。
这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融合声光电技术,让花灯“活”起来成了新趋势。为了赶上潮流,花灯厂外聘了数码编程、现代通信技术和LED线性光源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力图给花灯装上科技“芯”。
传统手绘草图的方式,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花灯制作的精准度标准。为了不掉队,苏红章跟着厂里新招的年轻人,守在花灯前,一点一点学起了电脑制图和电路配置。
老虎抬目、飞鹤翔空、牡丹绽放……在声光电加持下,苏红章制作的新型花灯在夜晚熠熠生辉。如今,花灯制作工种有美工、木工、钳工、电工、油漆工、裱糊工,横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而厂里能把各个环节融会贯通、现场“放样”的,就苏红章一人。
“花灯造型创新越来越多,可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守住传统的魂。”除了琢磨新技术,苏红章如今还坚持每年制作手工花灯,用以探索传统花灯的更多可能。开竹、开篾、扎框、扎架、做手攀,许多工序中,他都尝试融入书法、彩绘、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元素。
老手艺有了新味道,曾经难以走出六盘山的隆德花灯如今远销福建、海南等地,周边110多名村民也就近就业,鼓起了腰包。“花灯制作过去就是‘半年闲’,如今和非遗、文旅结合,全年都订单红火。”苏红章说,厂子现在还定期举办花灯制作非遗技艺传承培训,不少县里的中学生、前来研学的游客都积极参与。
烟花绽放在夜空,这座六盘山深处的小城沉浸在年味里,温馨又热闹。苏红章制作的蛇形花灯,穿梭于巷陌,又盘旋在屋檐墙角,守护着万家灯火。
《 人民日报》( 2025年02月03日 05 版)
相关知识
文化中国行丨宁夏隆德:非遗花灯 匠心传承
夜读|一盏花灯一场喜,一碗元宵一团圆
海南龙江:元宵“赛”花灯 手艺不愁传
庆元宵 赏花灯
张亮名人名家文化珍藏酒:八年醇·以匠心致匠心
中国故事共创会·龙年新春特辑:绘花灯
“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眼看非遗】泉州花灯里的精益求精
“永庆守艺 - 抬头展”永庆坊华丽登场,非遗花灯绚丽迷人
芦山花灯(遇见)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0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75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9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8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3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29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71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5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