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与波提切利的目光重合

◎赵晨

曾通过“新现场”品牌在国内进行影像放映的纪录片《波提切利,佛罗伦萨和美第奇家族》于2024年末登录院线,让更多观众领略波提切利的艺术光辉。此前,上海东一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与香港故宫博物馆都曾隆重举办过波提切利画展。而纪录片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以更清晰的画质展现画作本身的笔触细节,还为观众复原了画家一生的轨迹。

纪录片特别邀请了英国著名演员斯蒂芬·曼甘作为讲解人,带领观众回到美第奇执掌时代的佛罗伦萨。随着镜头的移动,观众的所见仿佛可以和多年前波提切利的目光重合。

天才的成名与沉浮

波提切利1445年生于佛罗伦萨,家族以制鞣皮革闻名,他是家中第四子。关于波提切利的最早文献记载来自于1458年的皮革匠工会的税务文件,对于一位日后将名垂艺术史的天才而言,这个出身背景足够具有戏剧性。

而真正改变他命运轨迹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利皮。自1459年开始,波提切利便为利皮工作,后还参与了普拉多大教堂的工作,在此期间他从老师那里学会了的镶板画、湿壁画等绘画技艺。在精细的创作与训练中,他的笔触在学徒期已初具风格。但是天才的意义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造。1474年,波提切利受委托以圣塞巴斯蒂安为主角来绘制一幅祭坛画。成品面世,敏锐的观画者已然嗅到其中的卓越气息,波提切利摆脱了利皮画风的影响,进一步放大了梦幻特质。

一画成名,意气风发的波提切利开始与更多匠师合作,与此同时也接到了更多的定购邀约。画家与赞助人,艺术与权力,两组关系总是在历史的深处纠缠。波提切利遇到的是美第奇家族,他们共同为文艺复兴创造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第奇家族的“豪华者”洛伦佐执政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倾向由此前的朴素淡雅转向华丽高贵,这一时期可以称为艺术天才们的黄金时代,气息丰裕而飞扬,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度成熟,仿佛每个人都有机会踏上那条属于自我的艺术之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波提切利创作出了《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也被认为清楚地反映了美第奇秩序的恢复,并标志着波提切利个人艺术事业攀上成功之峰。维纳斯那稍显倾斜的眼光也不断提醒着观众注意历史往事——1478年,教皇默许和鼓励针对美第奇兄弟的谋杀事件“帕奇阴谋”发生;三年后教皇与美第奇家族和解。波提切利的个人命运也在其中沉浮。

1481年,波提切利受委托为圣马丁医院绘制天使报喜图。这幅画现存于乌菲齐美术馆,尽管画作本身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但是其中圣母脸庞的描摹已经透露出与之后诞生的《维纳斯的诞生》类似的风格。

医院离波提切利的住处并不远,除却照顾被遗弃的儿童之外,还为朝圣者和远行者提供庇护,此外,在一次严重的瘟疫中,这间医院也向患者提供了救治与照料,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波提切利这幅画中圣母的低垂目光也是对医院中人的怜悯,而这幅画也在这样的解读下具有了纪念危险远去与还愿的崇高之意,体现了波提切利画作的复杂性。

被烧毁的画作和名声

《神秘的基督诞生》一画被认为是波提切利一生中唯一的签名作品,也是其一生最后一件作品。这一画作诞生于1501年,时代与艺术的微妙关系再次在画中展开。世纪末的风潮席卷每一个人,波提切利本人也受到彼时佛罗伦萨的政治与宗教影响,“虚荣的篝火”肆虐,洛伦佐时代盛行的渎神文化遭到侵蚀,艺术家又一次面对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的严酷考验。

创作并不是艺术史的全部,留存也是艺术之所以成史的重要部分。随着洛伦佐的去世,佛罗伦萨的政治与艺术氛围剧变,美第奇家族被萨伏那洛拉所取代,一时间宗教极端主义盛行,赞助人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于是,波提切利亲手把上一个时代留存的艺术品付之一炬。“虚荣的篝火”烧毁的不仅是艺术家的画作心血,还有艺术家的热情与名声——波提切利后半生声名下滑,死后三百多年默默无闻,直至19世纪,罗斯金与拉斐尔画派重新发现了他的光芒。

这场残暴的篝火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切实销毁,也是美学层面的推翻。德国韩裔哲学家韩炳哲在《美的救赎》一书中将“否定性”视为激发生命活力的力量,“它也构成了美的本质。虚弱、脆弱、破碎中都有美。有了否定性,美才有诱惑力。”正因为曾遭遇过被迫付之一炬的厄运,波提切利画作的再度现身才如此诱人,而这也是《波提切利,佛罗伦萨和美第奇家族》这部纪录片最重要的意义所在——用胶片技术实现某种缅怀与复原。

实际上,波提切利在世时的声名很大程度上都被同时代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所遮蔽。直至19世纪,他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才得到显著提升,被誉为“佛罗伦萨艺术中最精细的图像线条诗人”。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优雅纤细又雌雄莫辨,这一特质直接影响了19世纪英国的拉斐尔画派。维纳斯那流动的飘带成为彼时诸多画家笔下纤柔的线条素描。瓦萨里后来在《艺苑名人传》中用文字为波提切利打造了一幅焦躁不安的艺术肖像——于他而言,焦躁不安可能只是敏感聪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家的狂放与谜团

无论是波提切利笔下的画作,还是他本人的生活,都充满着艺术性的狂放。虽然他经历过富有的阶段,但是这位艺术家实在疏于管理钱财,去世前甚至需要仰赖救济。一位艺术天才善于在画布上冒险投资自己的天赋,却不善于在生活中管理自己的资产,于是瓦萨里深怀惋惜地告诫年轻艺术家:“别像可怜的波提切利一样,让钱从指间流逝。”冒险与放纵,于艺术是最好的滋补品,于生活却如毒药一般摧毁日常的稳定与安全。这一矛盾的艺术家性格,也成为波提切利魅力的一部分。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甚至奇葩歌后LadyGaga等涉及多个艺术领域的知名人士,都对波提切利深怀追慕之情。

一位画家一生中如果能有一幅代表作传世已是难得的荣耀,至于波提切利,毫无疑问,《春》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这幅画的诞生也与美第奇家族密切相关,是洛伦佐委托波提切利为其家族的卡斯特罗别墅作画。自古以来对这幅作品有若干角度的解读,而画的意义始终漂浮游荡,引人入胜。据传,画作的灵感来自于贺拉斯的颂歌、卢克莱修的《万物本性论》以及奥维德的《纪年表》。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甚至认为波提切利作品灵性飞扬,其构图与新柏拉图主义以及费西诺的著作相关。维纳斯就这样站在画面与意义的中央,等待着无数观看者破解画面之内的秘密。

本片对艺术与社会、美与时代的讨论都点到即止,并不深入。但是这也会启发观众自己继续挖掘、还原出一个更立体的波提切利。因此将这部纪录片视为导赏也无妨。在艺术的道路上,重要的并非是路边的标牌,而是标牌所指向的风景。

相关知识

当我们与波提切利的目光重合
“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在沪展览 10幅真迹将来沪
“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4月来沪,将在东一美术馆展出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前奏 波提切利的天才之作来到上海
波提切利没看够?乌菲齐美术馆镇馆之宝来沪
“波提切利特展”要来上海了,全部来自乌菲齐美术馆
上海博物馆现象级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收官
“五一”假期看展热 上博“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迎第40万名观众
大银幕看高清名画,纪录片《波提切利,佛罗伦萨和美第奇家族》定档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期过半 上博下周起日场延时、再增夜场

网址: 当我们与波提切利的目光重合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1998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