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在人民日报撰文:国潮创新要抓住年轻人的心
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图源:李子柒视频)
近年来,非遗、国潮兴起,相关文创产品、短视频等受到年轻人喜爱,不但证明了年轻人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也证明了非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在引领消费新风潮的同时,非遗、国潮领域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产品同质化、创新不足等。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传统文化创作者,我认为,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活态传承”,抓住年轻人的心。
非遗的创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比如我跟非遗传承人尹利萍老师学成都漆艺时,在学习了“雕漆隐花”这门手艺的几十道工序后,花大半年时间才完成一件作品。我始终认为,非遗及非遗产品的价值,主要在于“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蕴含着文化内核的非遗产品才能真正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
非遗的创新,离不开现实生活的魂。站在年轻消费者的立场来看,产品和服务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实用,大家就越喜欢。我在学习木活字印刷术时,看到了非遗创新的另一种可能:开发诗词挂画等木活字文创产品,为企业打造木活字展示馆和文化墙,推动木活字进校园……这种用市场需求反哺文化传承的方式,让木活字走进了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我相信,只要传统文化能以“可触摸”的方式出现,自然能和消费者产生共鸣,因为当大家亲手染一块布、绣一朵花的时候,文化就真正成为生活本身。
解决创新不足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个“传承—创新—市场”的闭环,让年轻人从“看热闹”变成“动手做”。比如00后皮影传承人党飞华,他把传统皮影和热门IP结合,用皮影演绎“哪吒”“孙悟空”,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受欢迎。此外,皮影戏还出现在大型赛事、短剧、游戏里,可见年轻人用自己的创意为传统文化找到了新出路,让老一辈的手艺通过互联网“活”了起来。
未来,我们可以用更多方式让非遗“活”起来:用技术赋能非遗,比如打造人工智能非遗馆,让大家随时随地学非遗,打破时空限制;还可以和头部平台合作,为年轻人提供创作支持,鼓励他们用现代手法诠释传统技艺。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非遗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和文化认同的方式,并构建起从体验到消费的完整链条,让年轻人为非遗买单,从而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知识
【李子柒:文化的守护者与非遗传承者的对话】
对于李子柒的此次“露面”,网友纷纷表示:“李子柒,真的好久不见!”终于要复出了吗?好期待!
期待!李子柒要上春晚了!
李子柒真的有在努力的弘扬非遗文化!
李子柒一身黑衣亮相浙江瑞安,戴着眼镜干练十足,微笑打招呼
李子柒“回归” 传统文化之美是不变的“顶流”
李子柒归来!
陈丽君在人民日报撰文
李子柒消失两年还会被偏爱吗 时隔两年后李子柒要回归了?
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正式将身份证名字李佳佳改为李子柒了…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5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8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3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8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