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作家黄山:与安徒生研究泰斗石琴娥商榷
尊敬的石琴娥女士:
您好!
您是曾获“丹麦国旗勋章”、瑞典皇家北极星勋章的中科院北欧文学权威,是安徒生研究翻译方面的泰斗。
首先表达对您治学精神的敬意!
今天要与您商榷的,是您研究翻译的巨著《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
商榷一:
您在导读中表述:“安徒生打了一辈子光棍”。
我认为,“光棍”这个词,表述得不妥。
首先,要考虑到《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的读者可能主要是儿童,而不是成年人。
其二,“棍”这个字在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语境中,一贯是“恶”的象征,大凡与“棍”字沾边的,多是邪恶的,也是贬义的。
比如:
“恶棍”;“讼棍”;“棍徒”;“棍类”;“搅屎棍”;“神棍”;“赌棍”;“刁棍”;“游棍”;“黠棍”;“土棍”;“地棍”;“棍蠹”;“驵棍”;“衿棍”;“棍虎”;“虎棍”;“D棍”;“善棍”;“把棍”;“xx棍”等等上百种“棍”。
总之,全是贬义的,都是特指坏人、恶人、无赖的。
那么“棍”前加上一个“光”字如何呢?
在中国民间汉语中,人们通常也会把“光棍”理解为地痞、流氓。
其三,“打了一辈子光棍”,在特定语境下,属于攻击性表达方式,属于明显的贬义。暗示其人没本事,并疑似流氓、恶棍、无赖、邪恶之徒,这些都属于明显歧视单身者的歧视性表达方式。
值得提醒的是,对他人的单身状况进行歧视性表述,在国际交往中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仅失礼,而且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还涉嫌违法。
我的建议是——
把您研究翻译的巨著《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导读中关于“安徒生打了一辈子光棍”的表述换一种更文明、更准确、更稳妥的说法,比如换成——
安徒生一生单身。
或者换成——
安徒生做了一辈子的单身汉。
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我个人认为,安徒生童话蕴含的真善美是人类灵魂的灯塔,安徒生本人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这些学者,无论多么权威泰斗,在表达对安徒生的称呼和定位时,也要真善美,避免带着戾气和恶俗的味道。您说呢?
商榷二:
您又表述:“《单身汉的睡帽》里那个可怜巴巴的老光棍正是他(安徒生)自己的逆来顺受的写照。”
——在这里,不知道您为什么反复把安徒生童话原作中的“单身汉”这个概念转换成“老光棍”这个概念。
——在这里,不知道您为什么又断言安徒生童话里的主人公——“可怜巴巴的老光棍”正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
您的依据何在呢?
也许您会说,依据就是安徒生也是单身。
但从逻辑上来说,或者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安徒生单身,不等于安徒生童话里的主人公——“可怜巴巴的老光棍”正是安徒生自己的写照。
如果按照您的逻辑和文学观念,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的主人公——阿Q,是否正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写照呢?或者,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是否正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写照呢?或者,鲁迅先生《孔乙己》里的主人公——孔乙己,是否正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写照呢?也许您会说,依据就是鲁迅先生也是文人。
所以,我的建议是——
把您表述的比较绝对化的“正是”表述方式一词换成——“也许”表述方式。
比如,你说安徒生单身,所以对单身的的处境,比非单身者也许体会得更深刻。
这样,是不是更恰当、更合情合理呢?
总之,“老光棍”这个概念无需翻译者刻意植入读者阅读视野。安徒生童话原著也没有这样表述,原著表述的是“单身汉”这个概念。
“汉”或“汉子”是好词,大多是褒义的、善意的。
“棍”或“老光棍”是恶词,大多是贬低的、恶意的。而且涉及歧视单身人群。带着浓浓的戾气和恶狠狠。是不应该用来“对照”安徒生本人的。
就算您是这样想的,您也不应当这样斩钉截铁地说,因为那只是您个人逻辑疏漏、揣测和偏见。
商榷三:
您在导读中表述:
“登上了世界文学殿堂,成为一代文豪、宗师、巨匠。这样童话般的故事是连具有丰富幻想力的童话大师安徒生自己都不曾想到过的,但又在他的一生中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所以他不能不感到幸福快乐。他把自己生活里的阿拉丁神灯般的遭遇看成是上帝的仁慈怜爱和慷慨恩赐,因而他直言不讳地宣扬他所得到的一切荣耀都应该完全归于上帝,并且在他的作品中不遗余力地颂扬上帝的伟大和仁慈,要世人虔诚地信仰敬畏上帝。这不仅是出于宗教的虔敬诚意,更是殷切表达自己的涕零感激。出于这种受宠若惊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安徒生童话中充斥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说教,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有如在唱赞美诗一般。于是人们不禁惋惜:安徒生若是不这样笃信、虔诚,那么他的童话必将更出色。”
您所表述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借“人们”的“惋惜”,表达:如果安徒生对“上帝”不那么虔诚,写出的童话会更出色。
不知道您说的“人们”都是哪些人?“惋惜”的依据又何在?
您说的“人们”的逻辑是——如果一个作家对“上帝”不那么虔诚,就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作家离“上帝”越近,写出的作品就越槽糕。
人类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逻辑和足够的例证吗?
没有。
我查遍整个人类文明史、哲学、逻辑学经典著作,都没有找到您说的“人们”的这个逻辑。
相反,在人类文学史上,不仅是安徒生虔诚于自己的信仰,很多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也有坚定的信仰。
不能因为哪个人虔诚地信仰“上帝”,所谓的“人们”就表示“惋惜”,并断言:不虔诚于“上帝”,才能写得更好。
引用这样歧视性的“人们”的“观点”来做导读,实在不妥。
我个人认为,用这种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和评判安徒生的信仰与创作的优劣,不是正确解读安徒生及其童话的最佳方式。
世上有那么多不信“上帝”的作家,200年了,也没见谁超越安徒生这个虔诚得令人“惋惜”的信徒童话家。
安徒生是唯一的,又是永恒的。
春安!
黄山
2025年3月31日,日本东京。
相关知识
旅日作家黄山:与安徒生研究泰斗石琴娥商榷
30多位作家齐聚黄山书会 分享阅读魅力
潘天寿与黄山
2024年国际安徒生奖揭晓
“亦师亦友”黄山情
从国际安徒生奖看儿童文学新“行情”
加拿大插画家史密斯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今日白羊】安徒生:我的生活是一篇童话
点赞!中国绘本画家蔡皋入选2024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短名单
南师大教授谈凤霞连任国际安徒生奖评委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88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57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19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5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7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1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20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61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