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璐:读石问之校订《红楼梦》(第一册)
石问之先生校订的《红楼梦》已于上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蒙石问之先生惠赐大著,作为学界外的《红楼梦》读者,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校订本的第一册读完,颇有一些想表达的话与大家分享。
《红楼梦》,石问之校订,浙江古籍出版社2025年3月版。
从哪说起呢?第二十回宝玉黛玉互诉衷情的一段,其中的一句,我初读的版本是(宝玉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去年夏天,我在校勘蒙府本时,发现这一句在蒙府本上作“我也为的是心,你的心。”当时,我以蒙府本比前者更曲折幽微,更符合宝玉的性情而采纳。
近观石问之校订本,亦是如此取与,颇有一些愉快。
这部“校订本”(第一册)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示不同版本的重要异文,或校异同,或断是非。这自然是古籍整理的传统工作。
(2)参照前贤的研究成果或校订者本人的研究,理校文意。在此,主要参考了陈熙中等先生的观点。
(3)对书中常见却容易误解的词语进行注释。
(4)解释容易误解的语句或对语句提出自己的解。
(5)分析重要语句或段落在全书结构上的作用。
(6)剖析作者的艺术手法。
《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
当然,最为重要的、改动最大的是(7)对《红楼梦》原著内容中有矛盾的时间、年龄,混乱的人名以及情节的不连贯等作修订工作,有调整,有增补。这样的改动,仅从第一册来看,就有159处(只是正文,不包括脂批)。
这最后一项(7)工作,因缺乏版本依据,容易引起争议。不过我却认为,有价值的著作并非仅为读者提供完美无缺的结论,而是能提供给阅读者思维拓展的空间。
仅从第一册(前30回)来看,给予我启发的就不少,撮其大者,略述如下:
1、慧眼如炬
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看到大橱上皆有封条,原文是:“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地名。”本书把这句话改为:“皆有各省地名等字样。”
这是因为,下文有宝玉看家乡的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一句。从中可知,封条里除“地名”外还有其他信息。这一问题的发现可谓心细如发、慧眼如炬。像这样“不起眼”的小问题,本书发现了不少。这也是本书修订的基础。
《见微知著:红楼梦文本探》
2、小问题里发现大问题
在校订贾赦字“恩候”而非通行的“恩侯”时,在从贾政、贾赦名与字的关系入手后,更是揭示了《红楼梦》中命名的一种现象——“名字与命运的走向大概是相反的”,并进一步举证“晴雯、鸳鸯、椿灵”等。作为读者,细品时,觉得这一发现不无道理。更可见曹公的妙笔文心。这样对取名解读,比单纯地利用甚至是乱用“谐音法”(如把贾政解释为“假正经”)解读高明得多。
3、提供另一种解读
如第一回空空道人对癞头和尚说“三劫”后会齐。校订者提出,“三劫”“可能是对应神瑛侍者脱胎为贾宝玉后,在人间将要遭遇的三大劫难,并与通灵宝玉的三个功能相对应。”
又如第二回贾雨村被弹劾的罪名“擅纂礼仪”之“纂”,引《陶庵梦忆》,认为理解成“僭越”更好。
全本全注全译本《陶庵梦忆》
4、对重要情节提出独到看法
第三回两首批宝玉的《西江月》,历来被普遍认为是反语。但本书提出“并非是完全在说反话,而是包含了一定的真实成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坚持、内省和无奈等多种情感的交织与缠绕,五味杂陈。”这样的看法就把宝玉的形象多元化了。
我从事中学教学以来,至今都未敢讲的一个主要人物就是贾宝玉。因为一般对贾宝玉的解读,罩在他上面的光环,我实在难以认同。
2023年听段江丽教授从一个青春少年的角度解读让我耳目一新,而石问之先生的这种解读也同样带我打破惯常认知,拓展了评论视野。
5、从音韵的角度校勘文字
第五回秦可卿卧房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下联“笼人”还是“袭人”,校订者从平仄的角度选择了“笼”,认为在“平仄上优于袭”。笔者注:平水韵中,袭是入声字,笼是平声字。上联“锁梦”是两仄声,下联当是两平声。
(至于上联“锁梦”是“睡不着”还是“没睡醒”之意,我倒是有不同的意见。因下文“因春冷”,似是没睡着。)
戴敦邦绘秦可卿
6、对《红楼梦》创作手法的提炼和析因
如第五回有按语云:
《红楼梦》一书善于将个人故事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艺术表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本回之“金陵十二钗”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推向了极致。
通过“十二”数字的运用的分析,将达到“普遍意义”的成因揭示出来,读后深受启发。
《红楼梦》之“难”,或者说其“魅力”,就在于:由于读者(研究者)的知识背景、文学感觉、阅读能力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文本都会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
邮票金陵十二钗
石问之先生校订《红楼梦》可以说是为《红楼梦》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深入阅读《红楼梦》提供了一个可以继续攀登的阶梯!
相关知识
韩璐:读石问之校订《红楼梦》(第一册)
石问之:《见微知著:红楼梦文本探》
读《红楼梦》,《红楼梦》另读/紫竹滴水
石问之:《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的一处严重失误
石问之:《红楼梦》第104回中一处容易被误读的故事情节
石问之:《红楼梦》中“吟成豆蔻诗犹艳”一联版本关系考
东西问|韩璐:原模翻制的罗丹《思想者》如何落户长春?
古韵今声,梦回白石 —— 女高音黄璐演绎白石道人歌曲·专场音乐会
齐白石是个“资深红迷”,读《红楼梦》不下十几遍
少读红楼:补天石为什么只单单剩下一块?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0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4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4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2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29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3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3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47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8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