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进步还是损失?莫言:因为不合适
《秋叶》:在我的后园里,可以看见墙外有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颗也是枣树。这句话要是让在今天就是一句病句,但是鲁迅的作品用着这种描写手法,来阐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一种微妙的心理变化。
鲁迅这一生都在文学创作,文学批判,思想研究,他的影响在世界文坛,尤其是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赞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有最大的作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鲁迅一家原本家道不错,但因为祖父在科举当中舞弊而被革职,自那之后家境衰微,不过鲁迅父亲是一名秀才,家中有田地,算是大户,鲁迅一开始是学医。
他也是东北大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日本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就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鲁迅还写过一本《藤野先生》,不过学医一年之后,鲁迅就弃医从文。
他放弃医学在《藤野先生》一文也提过: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看到了一本日俄战争的纪录片,他被里面的发生的事刺激到了,他认为学医只能救一些人,无法救国,想要救国必须先救思想。
鲁迅前期的都是以翻译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为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在文学创作当中,鲁迅受以影响最深就是俄国批判学家果戈理,他的出版的《死魂灵》给了鲁迅很大的启发。
他也走上了批判文学,在1918年,周树人首次用了“鲁迅”为笔名,并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创作小说《狂人日记》,这本小说的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3年之后,鲁迅又在《狂人日记》的基础上,发表了《阿Q正传》,这两部都是以批判。讽刺为主,揭露社会的黑暗,也极容易唤醒沉睡的思想,《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也成了鲁迅的代表作。
但是如今教材当中鲁迅的文章越来越少,一种“去鲁迅化”兴起,作为一个时代翘楚,为何会从书本当中移除呢?
鲁迅的文章,虽然是白话文,但是读鲁迅的文章都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还需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识,就像开头《秋叶》的枣树一样,鲁迅知识想表达,我们都是人,但是又不一样。
这第二点是鲁迅文章当中包含的一些思想,鲁迅《狂人日记》所讽刺的都是“人吃人”的现实社会,这对学生来说有些不太适合,而且中小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不应该过早接触这种“阴暗”的思想。
似乎“去鲁迅化”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一千人当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些人眼中的理解有些不太一样,莫言对鲁迅也有自己的见解,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自然不用多说,他曾说:我所有的作品加起来,都比不过先生的一本《阿Q正传》,但“去鲁迅”已经阻挡不了。
鲁迅是文章题材广泛,风格独特,虽然大多数文章都带有批判讽刺,但《故乡》的闰土还有《朝花夕拾》无不都是一些难得的文章,“去鲁迅化”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相关知识
“去鲁迅化”已有十余年,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这样解释
“去鲁迅化”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莫言的观点值得深思!
“去鲁迅化”已10年有余,究竟要去什么?莫言余华看法一致
诺奖得主莫言和鲁迅差距有多大?莫言这段话意味深长!但令人折服
莫言被问到:你的成就和鲁迅相比如何?他的回答让人赞叹,很精彩
余华: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
教授在节目上问莫言:你的成就和鲁迅相比如何?莫言的回答很精彩,让人佩服!
韩寒、莫言、贾平凹、鲁迅、金庸,谁是更优秀的作家?
王朔:大家把鲁迅“淡忘”了,我们就进步了精神也自由
莫言、梁晓声、刘震云:文学走得更远的地方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3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7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5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2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2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17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69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