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郭沫若,不该嘲笑而是同情!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人性的复杂性叫我们无法单凭一两件事便定下一个人的好坏,孰是孰非,换个立场或许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人们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接受的教育等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很多时候,人们因为情感上的认知不够,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充满争议的,一个人,如果有人说他好,就必然有人说他坏。在中国近代文坛之中,郭沫若也是一位响当当的文人。但对于郭沫若,人们总是议论不休。他的文学作品和才能是不容置疑的,但人们批判他的点在于他的私生活。
晚年时期的郭沫若一直被各路人士嘲讽,但其实,他更应该得到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郭沫若的那句话,突然让人们深刻感到了书生本色。
郭沫若复杂的人生经历,又岂是一两句话便能说得清。
多情文人
民国时期是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具备新思想的年轻人。在那段封建愚昧思想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近代中国,这些新思想文人的出现给中国文坛的发展灌注了十足的活力。
新思想的盛行,引发许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感情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文人眼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是迂腐之谈,他们追求自由恋爱,追求真爱。
这种思想蔚然成风,在年轻文人的圈子盛行。由此,家中已有传统婚约的男性抛妻弃子,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被写成了诗歌,还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在民国时期才子、才女辈出的时代,文人们之间的爱恨纠缠和见异思迁成了人们屡见不鲜的常事。徐志摩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见异思迁和花心:“我只是懂得欣赏美”。
和很多温柔多情的文人一样,郭沫若也是一个多情的人。郭沫若的一生共有三段正式婚姻,第一段是原配夫人张琼华。张琼华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并不喜欢她。婚后第五天,郭沫若就离家出走了。从那以后,张琼华在郭家独守空房六十八年。
郭沫若的第二段婚姻发生在日本。在那里,他结识了佐藤富子,并与之恋爱结婚。婚后,佐藤富子为郭沫若诞下了五个子女,一家人生活和乐,倒也安稳幸福。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郭沫若回到国内参加抗日。本以为此番回国便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妻儿,郭沫若便在国内与于立群相爱,不久后结为连理。于立群仿佛是郭沫若的真爱,两人情投意合,育有4男2女共六个孩子,生活安稳幸福。
在三段正式婚姻之外,郭沫若在年轻时候还传出过不少绯闻。南昌起义途中,人们对他和“革命伴侣”彭猗兰议论不停;大革命时期,他又与“密友”黄定慧暧昧不清。
后来,人们还发现了他给小野寺直助写求助信,进而判定他曾因为嫖娼而染上了病这一情况。与于立群结婚之后,郭沫若再未传出与别的女子的绯闻。
郭沫若毕竟是文坛大家,他的文学成就受到了多少人的关注,私生活的八卦便会受到等量的讨论。这种对于文人们私生活的议论,在文坛里并非罕事。在那个时候的文坛,“渣男”数不胜数。
挖定陵并非他一人决策
人们对于郭沫若展开大肆批判的原因之一,与当年郭沫若在挖掘定陵的文件上签字有很大关系。
熟悉挖掘定陵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这一次的挖掘行动成为了考古史上有名的悲剧。也正是如此,当时批准挖掘定陵决策的人都受到了强烈批判。郭沫若作为文件签署人之一,身上也是背负着沉重的骂名。
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件事真的怪郭沫若吗?当时,郭沫若担任中科院院长。在挖掘定陵这件事上,郭沫若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人。
首次提出挖掘定陵想法的人,是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吴晗一生研究明史,是一个狂热的明史专家。对于挖掘定陵的渴望,吴晗是冲在第一位的。
据说,定陵被毁的真正原因是一群学生的破坏。1966年,有一群学生冲进了定陵,将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以及一大批文物摧毁。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很少有人提及这段意外。而人们对于定陵文物被毁的惋惜和愤怒,也就顺其自然转移到了郭沫若头上。
在这场意外中,郭沫若确实签字确认了,但后果如此惨痛,并非他一人之责。这场意外,是一场群体决策失误。
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郭沫若曾在日本生活过,也曾受邀加入日本国籍,但他本人的态度十分坚决。在1937年中日全面开战的这一年,郭沫若舍弃日本的安逸生活,拒绝日本政要对他的器重,毅然回国。临走时他说:“我宁可去死,也绝不加入日本国籍!”
为了从日本逃离,郭沫若精心设定了一个计划。他成功躲开了日本宪兵的监视,踏上了回国的土地。对于妻子和孩子,郭沫若是十分不舍的。但在家国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国家。
人们常说郭沫若是个恶人,但其实不是。晚年时期的郭沫若是有些懦弱,这种懦弱让他不敢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曾嘲笑宋玉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没想到二十年后他会深陷别人的嘲讽之中。
郭沫若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嘲笑中,人们打趣他“诗多好的少”,鲁迅说他是个“才子加流氓”。如此种种,郭沫若没有抗争,也没有为自己辩解。
1978年,郭沫若抱病出席全国科学大会。6月12日,郭沫若因肺炎在北京去世。临终前,郭沫若说:“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听完这句话,人们不禁感慨:此乃文人本色。
小结:
在风云诡谲的近代历史中,郭沫若被迫成为了一个言行不一、逢场作戏的人。对此,郭沫若心中也是深深的自责。他跟挚友陈明远说:“现在,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无话不谈,我不会作戏。可一转眼,我跟别的人,往往就不得不逢场作戏了。这是很悲哀的。”
生活在那个时代,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众矢之的。郭沫若的懦弱让他不敢说话,隐藏了许多真实想法。那个时代值得反思,但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批判郭沫若。时代催生的无奈,不该让这位文豪一直被嘲笑。
相关知识
晚年的郭沫若,更应被同情而非讥笑,临终前一句话,尽显文豪本色
虽然不该嘲笑那些拼命想要走红的人,但真的忍不住笑了
人老了才醒悟,真正的“晚年”凄凉,不是没朋友,而是这三点
永远不要找别人诉苦,很少有人会真正同情你
第27集:胜意临终前的一句话,令何惟芳彻底崩溃,王擎的结局真是罪有应得
人到晚年,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儿女,而是这4样“东西”!
文学家郭沫若去世后,他的三位妻子去了哪里?
人到晚年,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儿女,而是不如拥有这4样“东西”!
董子健离婚后谈起孙怡!注意他下意识的一句话,网友:就不该离婚
郭沫若4字骂鲁迅,鲁迅5字回应,世人笑称这是郭沫若一生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6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684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5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3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5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4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2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2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0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