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五味和人生五味,北京人艺《天下第一楼》将演第600场

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从首演至今已历37载的北京人艺京味儿大戏《天下第一楼》,又在观众的期盼中“开席迎客”了。

原汁原味的舞台,传统熟悉的味道,5月20日起,“福聚德”在首都剧场再度为新老“食客”奉上一桌地道的“京师美馔”。本轮演出将持续至6月2日,这一天也将迎来该剧的第600场演出。

《天下第一楼》海报

《天下第一楼》首演于1988年,这部由何冀平编剧,夏淳、顾威、闫锐导演的北京人艺经典剧目,讲述了上个世纪初北京城饮食界老字号饭庄“福聚德”于时代变迁中聚散离合的兴衰史。

《天下第一楼》1988年首演剧照

编剧何冀平为了写好这出京城行业戏,不仅潜心收集资料,更亲自在全聚德和平门总店学艺,甚至拿下了二级厨师证,这才用生花妙笔为“五子行”立传,按照“调和五味、熔于一炉的方法,做出一道酸、甜、苦、辣、咸俱全的‘中国菜’”。

《天下第一楼》中的道具烤鸭 材质:苯板 纱布 制作:北京人艺道具组 摄影 王诤

该剧虽然讲的是一个烤鸭店的故事,却是以一个行当为时代缩影,展现了世态炎凉、人生百态。导演闫锐认为:“这部戏不仅反映了北京的风土人情,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通过饮食文化描摹生活与人性,将盘中五味升华为人生五味,把人间的酸甜苦辣咸对应在每一个人物的身上,更像一部警世恒言。”

本轮演出剧照 杨明鑫(中)饰演修鼎新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一副对联道尽世态炎凉 (剧照摄影 李春光)

作为北京人艺现实主义话剧的标杆之作,《天下第一楼》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各个方面,都彰显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堪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兴之作。

从扮演余老板、二少爷,到第552场演出时成为联合导演,闫锐深感这份传承的责任重大。在他看来,现实主义戏剧创作尤需功力,要传承好这部经典剧目,必须沿着老一辈的创作道路继续探索,既要准确把握剧本的精神内核,呈现出一百多年前的时代风貌与历史韵味,展现出当时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和生活气息,还要在经典作品中找到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连接点,更好地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本轮演出剧照 王雷饰卢孟实、原雨饰玉雏

走过37载,《天下第一楼》的创作团队也经历了几代人艺人的接力传承。从老一辈艺术家谭宗尧、林连昆、吕中,到接棒的杨立新、王长立、岳秀清,再到后来的刘辉、郭奕君,如今由王雷、雷佳、原雨等一众青年人担纲主演的版本也迎来了第四轮演出。演员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尝试用当代视角为这部作品增添新意。

本轮演出剧照 雷佳(右)饰堂头常贵

“人人都有尊严”,成为这版排演重点挖掘的新主题。无论是王雷饰演的卢孟实,还是雷佳饰演的常贵,虽然不能冲破时代与命运的桎梏,却仍在奋力追寻自己的行业尊严,更是生而为人的尊严。作为剧中为数不多却极具分量的女性角色,原雨也从“玉雏儿”与“御厨”的谐音中,找到了角色机智能干、有胆有谋的一面。这些充满巧思和厚度的人物塑造,让相距百年的角色与今天的观众达成心灵共鸣。

本轮演出剧照

“演出到现在,角色已经长在每个演员的身上了,演员在每一轮排练当中都在找寻新的感受、新的处理,为角色注入新的生命体验。”导演闫锐说道.

37年、600场,《天下第一楼》完成了几代演员的锤炼,也经住了几代观众的检验,再次证明了经典的生命力。“我们就像新人熬老汤,希望这道汤越来越浓厚,越来越香甜,能一直传承下去。”导演闫锐表示。

相关知识

北京人艺《天下第一楼》再登首都剧场舞台
《天下第一楼》重张 沉浸人生百味
北京人艺经典《天下第一楼》再开张,保留原汁原味,更具时代特点
香港话剧团版《天下第一楼》“回家”收获北京观众高赞
北京人艺《天下第一楼》再登台
这台戏演了30多年,为何长盛不衰? ——北京人艺话剧《天下第一楼》复排新解
70年演出超600场,北京人艺留住《雷雨》的原汁原味
在春天里读汪曾祺 美文中品“人间五味”|当代书评
全新解读再现经典 北京人艺新排《哈姆雷特》将演
香港话剧团《天下第一楼》明年亮相天桥艺术中心,谢君豪再现经典

网址: 盘中五味和人生五味,北京人艺《天下第一楼》将演第600场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6996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