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去世后,二房停了朱安的生活费,朱安终于忍不住说出心里话

鲁迅先生在世时,那是一种无声的责任感,每隔一段时日,他必定会给家中寄上一笔钱,作为母亲鲁瑞和原配夫人朱安的生活费。这些年来,不曾间断,仿佛这份钱款不仅仅是供养,更是他心底深藏的一丝牵挂与担当。即使忙碌于文坛与社会变革之间,这份朴素的义务始终未曾松懈。

时光回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鲁迅先生在上海因病辞世。消息如雷贯耳,震撼了身边所有的人。朱安得知噩耗后,心中急切想亲自奔赴上海,料理丈夫的后事。然而,婆婆鲁瑞体弱多病,离不开人照顾,这使得她不得不忍痛作罢,心中苦涩难言。无奈之下,鲁迅的丧事只能交由二房许广平来操办。

对刚失去爱人的许广平而言,独自承担这一切,无疑是一场沉重的考验。鲁迅毕竟非凡人,他的葬礼不能有丝毫寒酸。毕竟,他是文坛的巨匠,那份庄重与尊严不可轻视。幸而,他生前结识了无数挚友——蔡元培、沈钧儒、茅盾,还有兄弟周作人、周建人,共同组成了十三人的治丧委员会,妥帖地处理了鲁迅先生的后事,让这场人生的终章得以庄严而体面。

朱安与鲁迅的婚姻长达数十载,然而两人间聚少离多,甚至未能见到丈夫最后一面。对于她来说,这份凄凉与哀愁难以言说。朱安是传统女子,心中一直将丈夫视作天,然而被忽视的事实如针般刺痛她的心灵。这些年积攒的苦楚和怨恨,随着鲁迅的离世,终于爆发出来,成为她难以承受的内心重负。

丈夫生前,朱安衣食尚算无忧,鲁迅每月按时寄钱给她,保证她与老夫人的生活。可鲁迅去世后,这份责任落在了许广平肩上,她依旧坚持每月寄钱。然而,随着婆婆鲁瑞相继辞世,这笔生活费却骤然中断。朱安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她一生未曾工作,长年守护婆婆,如今要靠自己谋生,谈何容易?

生活的重压迫使朱安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她对外宣布要出售鲁迅生前珍藏的藏书,以维持生计。这消息一出,文化界哗然,许多人难以置信,质疑她竟敢私自卖掉这些珍贵的遗物。其实,卖书的主意并非朱安自起,而是周作人为她出谋划策。

不少人纷纷登门劝说,希望她放弃这个念头。但当他们见到朱安那贫困潦倒的景象时,便无言以对。她每天只吃两顿,食物简单至极,腌萝卜和稀饭成了每日的主食。如此艰苦的生活,令劝告变得无力。人们虽劝她不要卖藏书,因为那是鲁迅的精神遗产,应当妥善保存,但劝言却刺痛了朱安的心。她终于忍不住,吐露心声:“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护我呀!”

彼时,朱安已六十六岁,失去了丈夫,照料了半生的婆婆也相继辞世,孤独和无助笼罩她的内心。事实上,陪伴她最长久、最真切的关怀,只有婆婆鲁瑞一人而已。

关于老夫人和朱安的生活费用,最初协定是许广平负责每月四十元,由鲁迅稿费中支付;周作人负责五十元每月。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后来只有周作人每月支付那五十元。战乱年代物价飞涨,这点钱远远不够,老夫人常叫朱安去借钱,结果累积了四千元债务。

临终之际,老夫人再三叮嘱周作人,要继续每月给朱安五十元,还嘱咐朱安务必收下这点钱。毕竟,朱安陪伴她度过漫长岁月,唯一惦念她的,也不过是老夫人自己。

朱安的生活维持得极其艰难,即便后来生活费涨至一百五十元,她年事已高,还得请佣人照料,且需还债务,经济压力沉重。战乱持续,物价暴涨十倍以上,最终在周作人建议下,朱安决意出售鲁迅珍藏的藏书。

许广平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朱安,恳求她千万别卖书,并马上筹款寄去。她还写信解释,因战乱及曾遭日军逮捕,钱款未能及时汇出,情有可原,表达歉意。

社会各界得知朱安困境,纷纷慷慨解囊,但朱安并未接受大多数捐赠,仅收下了鲁迅生前最亲密几位友人的支持。她在给海婴的信中写道:“宁愿自己苦些,也不苟且接受陌生人的施舍。”为了维护鲁迅先生的尊严,她宁愿忍受生活的艰辛。

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独离世,身边无人相伴。她曾希望与丈夫合葬,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最终葬于保福寺外,甚至连一块墓碑也没有。她的生命轨迹如同一盏孤灯,虽曾照亮别人的世界,却终究在寂寞中熄灭。

相关知识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停了朱安的生活费,朱安无奈说了一句著名怨言
鲁迅背后的悲情女子:朱安,封建枷锁下的无奈一生
名“朱安”,却一生未安!鲁迅发妻
鲁迅文字家喻户晓,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让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为了爱的人隐忍多年,终于还是忍不住说出心里话……
鲁迅半夜生病,原配朱安走40公里夜路买来糕点,鲁迅只回一个字
谁说朱安有侏儒症?看看朱安和别人的合影,她很正常
鲁迅对朱安有多反感?丢掉她做的棉裤,抱怨做菜单调、缺少热情
许羡苏到底是不是鲁迅的恋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都很喜欢许羡苏
鲁迅去世32年后,许广平病重住院,临终遗愿:不要把我与鲁迅合葬

网址: 鲁迅去世后,二房停了朱安的生活费,朱安终于忍不住说出心里话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9055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