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钢琴家、纽约乐团与芬兰指挥共聚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
上海夏季音乐节 (以下简称MISA)是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音乐节之一,16年来它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一流艺术家。7月2日晚,来自巴黎的钢琴家、纽约的乐团与芬兰的指挥相聚在MISA的舞台——法国钢琴家康托罗夫因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雨中演奏而“一夜爆红”,此次他将与指挥家萨洛宁、纽约爱乐乐团首次合作,献演一场德国作品专场音乐会。
7月1日至13日,11支音乐团体、近50位指挥和独奏、300多位海外艺术家以及2500多名学生将轮番登上今年音乐节的舞台。29场线下演出和24场线上直播,以及11场全城交响、6场环保主题讲座、工作坊、公益骑行活动等多元延展活动将陪伴市民度过有MISA陪伴的第16个盛夏。
从启程到“纽”带,两团友谊扩写双城情缘
上海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友谊由来已久。2010年7月13日,上海交响乐团作为唯一受邀在纽约中央公园夏季音乐会上演出的中国交响乐团,携手纽约爱乐乐团奏响上海世博会主题曲《致世博》,共同庆祝上海的世博盛会。同年,双方联合委约作曲家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甜美的早晨》,作曲家以李白的诗词《战城南》为灵感,在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这也开创了中国乐团和国外乐团联合委约的先河。2023年,两大乐团再次携手进行联合委约,由作曲家阿隆·齐格曼创作的清唱剧《上海!上海!》于同年11月在沪全球首演,随后赴纽约进行美国首演,传递人性光辉。
2012年,纽约爱乐乐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的倡议下,首次在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开启西方交响乐团音乐“闹新春”的新传统。十余年来,这一音乐会已成为纽约城中的文化盛事。随后,“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的品牌还逐步拓展到了墨尔本、伦敦、多伦多等各大国际都市,全球以音乐共贺中国年。
双方深入肌理的合作,不仅在世界乐坛成就了一段佳话,更在文化与教育领域不断探索。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创办的上海乐队学院,建立了中国首个拥有中外交响乐团首席和资深演奏员师资的乐队学院,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的乐团输送音乐人才。
纽约爱乐“年轻人的音乐会”项目最早可追溯至1885年,在1924年正式创办。1958年,时任音乐总监伦纳德·伯恩斯坦将这一项目搬上电视后,成功地激发了无数年轻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2015年,纽约爱乐首次亮相MISA,将“年轻人的音乐会”首次带进中国,为中国乐迷带来了一次轻松有趣的体验,也由此开启连续四年的MISA“双城记”。他们的艺术教育理念也通过MISA被引入上海。驻节第二年,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将“小作曲家工作坊”落地上海,通过音乐游戏、与艺术家交流等有趣的启蒙方式,唤醒孩子们对音乐的想象力。
从作曲家到“园丁”,音乐是“一片会生长的森林”
萨洛宁现任旧金山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拥有伦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及瑞典广播交响乐团的“荣誉指挥”称号。他以结构清晰、技术精准的指挥语言著称,尤其擅长诠释19、20世纪与当代的作品。但如果有人问他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或许并不是使他声名大噪的“知名指挥家”头衔,而是作曲家。他曾在纪录片中说:“我成为一名指挥家是因为人们需要我的服务,而从事作曲工作是一种使命召唤。”“指挥是一种很好的生存方式,因为作为一名作曲家,你无法靠经济收入生存……我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全职指挥,但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全职的乐长。”
作为一名指挥家,萨洛宁始终肩负着推广现当代音乐的使命。在他看来,今天的古典乐坛在历史作品与当代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演出曲目的选择往往趋于保守。“在勃拉姆斯作为作曲家活跃的年代,所有的交响音乐会其实都是当代音乐。”他长期与诸多作曲家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将当代作品带上舞台。
音乐不是冷峻的纪念碑,而是“一片会生长的森林”。萨洛宁曾在采访中透露:“我们所见证和体验到的,其实是一些非常古老的想法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不断涌现,而建立在这些古老想法之上的新材料则将它们推向更远,最终来到我们的时代,音乐仍在被书写。”先人留下的作品就像深深扎根的老树,而指挥则在旧的土壤中不断汲取养分使其再次生长。萨洛宁自称是“一个园丁,而不是一个记录员”,他与纽约爱乐此次在MISA的重逢,就在德法音乐的土壤之上播撒新种子。这位“森林园丁”正在用他的方式,重新种植我们与音乐和时代之间的联结。
从“理想”到“幻想” ,法国和德国作品专场接连上演
此番献演上海夏季音乐节,纽约爱乐精心设计了法国和德国作品专场。今年恰逢拉威尔诞辰150周年与德彪西《大海》首演120周年,在法国作品专场中呈现拉威尔《鹅妈妈》组曲、德彪西《大海》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成为对法兰西音乐“黄金时代”的一次致敬。
20世纪初,拉威尔与德彪西的音乐焕发出更加精巧、近乎梦境般的异彩。在柏辽兹的狂热幻想之后,拉威尔转向了诗意幻想。《鹅妈妈》组曲是拉威尔根据鹅妈妈的故事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组曲,两年后改编为交响乐,以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睡美人、穿靴子的猫等形象为蓝本。精致奇幻的和声、细腻的配器与有序清晰的节奏,处处体现着法国音乐的想象力。拉威尔的学生罗兰·曼努埃尔曾评价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他深邃天性的秘密,以及一个从未离开过仙境的孩子的灵魂,他不区分自然与人造,似乎相信只要头脑中的一切都合乎逻辑,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可以想象和实现”。法国作品的色彩感总是能在印象派的音乐语汇中得到完美释放。德彪西交响素描《大海》的创作受到葛饰北斋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的影响,作曲家甚至把这幅作品运用在《大海》首版乐谱的封面上。高高跃起的巨浪正与德彪西荡漾波动的旋律呼应。
7月2日的德国作品专场中,上演两部贝多芬的作品。李斯特曾形象地将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描述为“奥菲欧与野兽之间的对话”。弦乐与钢琴之间戏剧性的矛盾张力,让他联想到奥菲欧用琴声感化冥王的希腊神话。贝多芬在非理性与理性之间的游移,凸显出一种英雄气质。作为首位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金奖的法国钢琴家,康托罗夫将与纽约爱乐携手呈现这部经典之作。
作为贝多芬同一时段创作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中的英雄形象则有着更加明确的投射。第四乐章中采用的变奏主题正是取自他早前的芭蕾音乐《普罗米修斯的生民》。这一旋律最早出现在《英雄变奏曲》中,成为贯穿贝多芬“英雄时期”的重要动机。普罗米修斯这位为人类盗取火种、最终被神罚的古希腊神话人物,既象征着文明的创造,也寄托着贝多芬的英雄主义与启蒙思想。
相关知识
“双城记”续新篇:纽约爱乐乐团揭幕上海夏季音乐节
纽约爱乐+萨洛宁+康托罗夫,音乐的夏天他们相聚上海
音乐对话自然与未来,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公布节目阵容
文汇视讯|七月的上海又有耳福了!上海夏季音乐节拉开序幕
上交纽爱续写双城情缘,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
海外名家名团归来,上海夏季音乐节迈入“元宇宙”时代
2023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 钢琴家殷承宗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奏响《黄河》
00后金郁矿执棒,《三体》浪漫开幕,上海夏季音乐节来了
82岁殷承宗再演《黄河》,上海夏季音乐节圆满收官
未来星辰正辉映当下人间烟火 2023上海夏季音乐节落幕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4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83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94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4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4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73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61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68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3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