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最是女儿香》首演在即:一缕莞香,何以串起跨越千年的情缘?
一缕幽香穿越千年,一段情缘轮回六世。当粤剧遇上千年莞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7月16日至17日,由东莞与广东粤剧院联合打造的大型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将在广州大剧院首演,随后将于7月30日至31日走进东莞玉兰大剧院、8月8日登陆江门侨都大剧院,为观众带来一场融合岭南戏曲艺术与莞香文化的视听盛宴。
粤剧《最是女儿香》以“穿越千年”的宏大叙事结构,讲述莞香背后的动人传奇。这不仅是粤剧艺术的创新尝试,更是东莞对千年香文化的深情致敬——从上贡珍品到香飘世界,从非遗传承到文旅融合,莞香正以崭新姿态讲述岭南故事。观众既能在剧场感受荡气回肠的儿女情缘、家国情怀,也可跟着“莞香文化深度体验之旅”文旅线路,亲手制香、探访古香市、品味酱香美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
以“香”为引,串联六世情缘
这个7月,由东莞与广东粤剧院联合打造的大型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即将上演。这部岭南风韵十足的文艺精品,以粤剧这一岭南戏曲艺术为载体,东莞文化瑰宝莞香(女儿香)为脉络,在六世轮回的叙事框架中,既铺展跨越千年的儿女情长,又交织家国天下的壮阔情怀,让岭南戏曲艺术与莞邑文化底蕴在舞台上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粤剧《最是女儿香》讲述男女主长庚和莞儿因香结缘,以香为辩,轮回转世,仍寻觅彼此,相恋相知的故事。该剧由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导演及粤剧改编,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担任粤剧改编和执行导演,文华奖、梅花奖双料得主曾小敏与一级演员、实力派文武生黄春强领衔主演,以“穿越千年”的宏大叙事结构,串联起先秦至现代的时空跨度,将莞香文化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交织呈现,彰显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碰撞的火花。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爱情传奇,而是一部用戏曲书写的中国文化精神简史。”导演张曼君坦言,主创团队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结构,以“六世情缘”为框架,将男女情爱置于先秦、汉、唐、宋、民国、当代这六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中,融入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名人,通过“小情侣大事件”的结构,实现“历史典藏再现”与“现代剧场要求”的融合。“这种‘非典型戏剧’的探索,打破了传统戏曲的表现边界,展现出粤剧‘海纳百川、创新进取’的剧种特质。”张曼君说道。
此前,该剧已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试演并举行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文旅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盛赞该剧“充分展现了戏曲写人写心的艺术高度,为粤剧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认为:“这种古今交织的叙事尝试,彰显出粤剧守正创新的旺盛生命力。”
95后观众张萌认为,该剧通过“莞儿”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奉献,其“从儿女私情到民族大义”的成长脉络,与当代年轻人对“个体价值与时代使命”的思考形成共鸣。观众强薇结合参观排练的经历,肯定该剧在剧本结构与舞台呈现上的“里程碑式突破”,认为其“大胆挑战传统叙事模式”,为戏曲吸引年轻观众提供了创新样本。
领衔主演曾小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她说,创作团队将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持续打磨,让这部兼具历史厚度与现代温度的作品,成为粤剧“正青春”理念的生动注脚,在守正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东莞作为久负盛名的“粤剧之乡”,戏曲文化根基深厚,粤剧在此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粤剧艺术与莞香文化在新时代相遇,这场“双向奔赴”的文化融合,既让千年香韵通过戏曲舞台获得现代表达,也使传统粤剧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创新养分,二者在互融互鉴中开辟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径。
莞香文化绵长,孕育文艺创作沃土
《最是女儿香》作为首部以香文化为主题的粤剧作品,再次印证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文艺创作与创新的源头活水。在中华香文化的浩瀚长卷中,莞香何以脱颖而出,成为东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这就要从东莞跨越千年的香脉传承说起。莞香作为沉香中的珍品,是唯一以东莞地域命名的香料,有着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东莞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而生的瑰宝。
据清代雍正八年周天成修撰的《东莞县志》中记载:“莞诸物俱不异他邑,惟香奇特。”东莞自东汉开始种植香树,工艺渐长。唐代时莞香已成东莞最负盛名的皇家贡品,到明朝,东莞已初步形成收购、加工、交易莞香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被销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及东南亚一带。当时东莞成为莞香的主要交易市场,其中尤以寮步镇牙香街为中心的寮步香市最为繁盛,与广州花市、罗浮药市、廉州珠市并称广东四大集市。
关于莞香,在东莞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莞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女孩儿们心细且害羞,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怀中,以换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莞香也被称为女儿香。
香港的得名,也流传着源于莞香的说法。明朝神宗万历元年以前,香港一带均隶属于东莞县。东莞县盛产莞香,香市贸易十分红火。莞香外销时,香产品从沙田运至尖沙咀,再转运至石排湾集中,最终销往世界各国。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则被称为“香港”。相传因莞香堆积如山、香味日浓,码头所在的城市也由此得名“香港”。由此可见,莞香的名气之盛,影响力之广。
在东莞十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就有两项与香有关,分别是“寮步香市”与大岭山镇“莞香制作技艺”。
每到农历小雪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欧便带领采香师傅在大岭山莞香非遗保护园,选出一棵上好的莞香树,采割出头香。每年的头香都吸引了众多香客青睐,“采香日”也发展成为独具东莞特色的文化符号。经过工序多达30道的传统制作,莞香经由寮步码头沿寒溪河运往世界各国,外地的商人、香贩、藏家云集于此采购沉香,寮步也因此得名“香市”之美誉,成为广东四大名市之一。
千年来,东莞从莞香的采集、制作到集散、销售,早已形成完整的香文化体系,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近年来,这一缕千年香韵更成为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催生出纪录片、电视剧、文学作品等多元文艺形态,让莞香文化以更丰富的载体走向大众视野,而这次以岭南文化的戏曲瑰宝——粤剧为艺术呈现形式,也更将擦出更多灿烂火花,令人期待。
跟着文旅路线,踏上寻香之旅
舞台上,粤剧《最是女儿香》将以爱情故事演绎莞香千年文化传奇;舞台下,东莞全力打造跟着文艺精品“游东莞”的文旅路线、“风起莞邑之旅”线路,让广大市民游客在可逛、可玩、可品味、可体验的旅途中,触摸东莞历史文化底蕴。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上,广东发布了30条省级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线路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其中,“千年香脉·莞香文化深度体验之旅线路”入选广东省2025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东莞香博园——沉香文化博物馆——又一味酱园——牙香街文化旅游区——寮步豆酱酱香文化园·莞——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
该线路以现有非遗体验基地、非遗园区、历史街区、博物馆为点位,串珠成链,体现鲜明非遗特色。同时,将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丰富的文旅产品,为来莞探寻香文化的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优雅的香道表演,亲手参与手工制香,感受独特的香市民俗;也能走进传统酱园,体验古法打酱油的乐趣,品尝酱油雪糕、酱盐咖啡等创意美食;还能在研学实践中,深入了解沉香文化的千年历史,近距离观赏百年沉香古树,鉴赏精美绝伦的香雕艺术品。
通过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千年香文化不仅焕发了新的生机,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莞香这张岭南文化的金名片,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关链接:
风雅莞邑之旅(寮步镇、东城街道)(莞香文化游主题线路)
第一天:寮步香市文化旅游区——寮步又一味酱园——寮步牙香街
第二天:棠美术馆——旗峰公园——东莞三十三文化创意休闲街区
风雅特色:一炉香风,风雅古今,来寮步、东城的沉香文化博物馆品东莞专属香气,感悟东方生活美学。走进东莞三十三文化创意休闲街区,领略文化的“多重宇宙”,开启人文艺术交汇碰撞的全新体验。
推荐美食:寮步豆酱蒸排骨、又一味酱园酱啡、豉油雪糕、东城十三碗美食街美食
推荐住宿:寮步旧你最好民宿、美邻居民宿、民之墅;东城国际酒店、御景湾湖畔酒店、万达文华酒店、东莞旗峰山酒店
特色手信:寮步莞香、寮步豆酱;大益茶叶、徐福记食品
文|记者 石梦卓
图|莞文广旅体宣供图
相关知识
粤剧《最是女儿香》首演在即:一缕莞香,何以串起跨越千年的情缘?
千年“莞香”历久弥香
再现“惟香奇特”千年神韵
东莞开启莞香开采 “头香”拍出20万元
小雪时节采头香!“东莞香典”启动,莞香文化博物馆新馆开馆
一缕茶香,牵起两岸情缘
紫荆城一缕金香,清雅绝尘
小雪至,东莞大岭山又“香”了起来
昆剧《人在草木间》:一缕茶香浸润两岸情
湾区名伶唱响莞邑,第二十一届东莞“粤剧黄金周”开门红!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4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837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94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41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4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73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61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68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32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