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女庙的春日盛景:红花如胭脂,柳叶似黛眉 就是神女

巫山神女庙

刘禹锡

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题峡中石上

白居易

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

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刘禹锡的《巫山神女庙》与白居易的《题峡中石上》均以"巫女庙"为描写对象,但因二人性格、创作理念及人生境遇的差异,对同一意象的情感寄托与艺术表达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以下从情感内涵与艺术特色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情感内涵的对比

刘禹锡:对神话的解构与哲理反思

刘禹锡的《巫山神女庙》。诗中描绘了巫峰的苍翠,神女庙的片石亭亭,用晓雾、山花来比喻神女的妆容,还有星河、云雨带来的清佩声和异香。最后两句质疑神女为何从天上来到人间与楚襄王相会。这里可能涉及到对神女传说重新诠释,带有批判或反思的意味。 刘禹锡以"巫山神女"这一经典神话为切入点,通过"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等句,将传统神话中朦胧浪漫的神女形象具象化为可闻可见的仙子(清佩声、异香),但结尾"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一转,以质疑口吻打破神话的浪漫滤镜——神女本为天上仙,为何要屈尊降临人间与凡夫楚襄王相会?

这种情感寄托暗含刘禹锡对传统权威的挑战意识。他借神女之"下凡",隐喻对封建等级制度(神仙与凡人)的反思,甚至可能暗讽当时权贵(如楚襄王象征的统治者)对高洁精神的亵渎。结合刘禹锡一生屡遭贬谪却始终刚直不屈的性格,此诗实为借古讽今,寄托了他对"精神超脱"与"现实困境"矛盾的思考。

2,白居易:自然之美与创作冲动的矛盾

白居易的《题峡中石上》,提到巫女庙的花红如粉,昭君村的柳翠于眉。后两句自谦老去风情少,但见到美景仍忍不住作诗。这里更多是自然景色的描绘,结合个人感慨,可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自身创作冲动的抑制。白居易的诗中,"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以工整对仗描绘巫女庙的春日盛景:红花如胭脂,柳叶似黛眉,色彩明艳,生机盎然。但后两句"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却笔锋一转,自嘲年老后风情渐减,面对如此美景竟"争无一句诗"(反而写不出诗)。

这种情感寄托更贴近白居易"为文而造情"的创作理念。他并非真正"无诗",而是以"争无"的矛盾心理,凸显自然景色对诗人创作欲望的强烈刺激。表面是自谦,实则暗含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无法完美表达的焦虑,更贴近普通人面对壮丽景观时的真实感受。

二、艺术特色的精彩之处

刘禹锡:意象的陌生化与哲理升华陌生化比喻:如"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将自然现象(雾开、花谢)比作神女的"卷幔""残妆",赋予静态景物以人的动态,突破传统神话的固定想象。反诘结尾:"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以问作结,不提供答案却引发深思,将诗歌从具体描摹升华为对"神性与人性""理想与现实"的哲学探讨,体现刘禹锡"诗豪"的刚健风格。

白居易:语言的平易与情感的共振

色彩对仗:"红似粉"与"翠于眉"以浓烈色彩勾勒巫女庙的春色,符合白居易"老妪能解"的语言追求,却又不失工整(粉与眉均为女性意象,形成视觉呼应)。矛盾心理的真实呈现:"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以自嘲口吻道出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创作焦虑,这种"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极易引发读者共鸣,体现白居易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总结:同题异构的深层原因

两首诗对"巫女庙"的不同处理,根源于刘禹锡与白居易迥异的性格与创作观:

刘禹锡:以"刚者"之姿,借神话解构表达对现实的批判,诗风雄健奇崛,情感内敛而哲理深邃。白居易:以"达者"之态,用自然描写传递普通人的情感体验,诗风平易近人,情感外显而真实可感。巫女庙在刘诗中是"哲理的载体",在白诗中是"情感的触发点",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唐诗歌对同一意象的多元诠释。

两首诗中的巫女庙寄托的不同情感。刘禹锡的诗可能通过神女形象探讨神仙与凡人的关系,带有哲理或批判色彩,比如对传统神话的质疑。而白居易的诗则可能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个人面对美景时的创作欲望,情感更个人化,带有自嘲和无奈。

相关知识

皎洁似明月,炽热如红玫
化身厄难巫女,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许慕辰还柳叶贼清白 殊不知眼前娇妻就是女刺客
「时光如歌,盛景退场,只希翼与你共赏此瞬宁谧,」
娇软可爱巫女和外冷内热吸血鬼大魔王
就算是圣巫女也要娶她,最终还是没能逆得了天命
一个心医却被误认为是巫女,一个从最底层靠自己拼出来
阅读爱好者齐聚中华书山二酉山 共启春日阅读盛景
红花郎携手四川卫视 开启中华喜宴文化新征程
贾宝玉都吃过哪些女孩嘴上的胭脂?

网址: 巫女庙的春日盛景:红花如胭脂,柳叶似黛眉 就是神女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9276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