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流量作家火了!凭《泥潭》走出“泥潭”
今年上半年,最火的作家是毕业于武大的90后哲学博士刘楚昕(与《三体》作者刘慈欣名字很相近),他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现场的获奖感言,让亿万网友感动落泪,而他的获奖作品《泥潭》也创下了近年的文学类图书销量新高——40万册,当当、京东新书榜均名列首位。
一、为什么是刘楚昕?5 月 27 日漓江文学奖颁奖礼,刘楚昕哽咽着讲起陪伴自己 8 年的女友病逝前仍催他改稿,“她想看到我出书”。这条两分零八秒的剪辑视频在微博、抖音、小红书三端播放量 48 小时内破 4.2 亿。人民日报、新华社公众号同日转发,标题里不约而同用了“泪崩”二字。
拆解传播链,会发现它精准踩中了当下情绪的三个敏感带:
“素人逆袭”——34 岁仍籍籍无名的普通人一夜登上殿堂;“爱情遗愿”——在“速食恋爱”叙事里稀缺的长情与死别;“文学仍值得”——在热搜被明星离婚与带货垄断时,一段关于写作的初心意外刷屏。
于是,平台算法推波助澜,大众情绪完成了一次“对文学的报复性消费”。
《泥潭》预售 3 周 卖出40 万册,码洋破 1.2 亿,当当、京东新书榜双榜第一。直播带货的顶流主播曾把它与《活着》《白鹿原》放在同一橱窗,后台数据显示:30% 购买者为“首次购买纯文学图书”。
《泥潭》的文本提供了可持续讨论的话题:
它的题材取自辛亥革命“前夜”的非宏大叙事,旗人、革命党、传教士三方视角;
写作形式采用福克纳式意识流+电影分镜,17 万字正文、12 套字体、43 处“闪回提示”,被读者戏称为“纸质弹幕”;
小说的议题设置为新旧交替中的身份焦虑——恰好与今天年轻人“阶层跌落恐慌”形成互文。
它已成为当下人们可供交谈的社交资本。
刘楚昕的学术身份让“一夜爆红”具备了讨论纵深: 他是湖北省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博士论文写“阴阳五行在先秦的流变”;高中理科生,本科到博士一路“哲学长跑”,被同学戏称“最穷网红”;领奖后主动闭关,微博停更 38 天,归来第一句话是“名气如果大于实力,就是可笑的”。
这种“反流量”的姿态,反而成为最大的流量。
二、刘楚昕能否被复刻?刘楚昕的路径不可复制,但方法可以借鉴——
13 岁开始投稿,累计退稿 70 余次,2020 年才收到第一个肯定邮件;
用哲学训练出的“俯瞰视角”处理历史题材,形成差异化辨识度;
50 万字删到 17 万字,把“处女作”当成“毕生作”来写。
结论:在注意力稀缺时代,只有极端的长板才能穿透算法,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六边形战士”。
漓江出版社的动作被写进了多所高校新闻传播课堂:
5 月 27 日颁奖礼后 36 小时,话题 #余华给90后颁奖哭了# 登上热搜,出版社立即加印 5 万册;
6 月 1 日推出“试读本”电子书,3 天收割 15 万“想看”;
6 月 12 日正式预售,抖音话题 #泥潭挑战# 邀请读者朗读最难段落,形成二次创作。
纯文学第一次像快消品一样被“饥饿营销”,却没有人指责“亵渎”,因为文本质量撑住了流量。
“纯文学”重新成为社交货币。
漓江文学奖去年首届时几乎无人知晓,今年却因刘楚昕的出圈被冠以“余华+素人爱情”双 buff。颁奖典礼直播观看人数 1100 万,是去年茅奖颁奖直播的 7 倍。
启示:文学奖项“破圈”的三个支点——
① 真故事(可共情);② 强符号(余华站台);③ 互动性(预售+短视频挑战)。
三、为什么大多数作家仍走不出“泥潭”?1. 经济泥潭:纯文学的“50 元魔咒”
开卷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纯文学新书平均定价 48.6 元,首印 5000 册,作者版税收入不足 1 万元,无法覆盖一年的生活成本。于是出现“倒金字塔”:塔尖 1% 作家拿走了 90% 版税,其余在温饱线下挣扎。没有基本经济安全,就谈不上“十年磨一剑”。
2. 传播泥潭:平台算法的“去文学化”
抖音图书 GMV 里,成功学、童书、漫画占比 72%,纯文学不足 3%。算法逻辑是“情绪优先、爽点优先”,而文学的第一层往往是“反爽点”——它需要读者先进入语境,再获得延迟满足。于是,作家要么自降身段写“金句摘抄”,要么被流量遗忘。
3. 评价泥潭:学院与市场两套语法无法互译
以刘楚昕为例,
• 学院端:博士论文被导师评价“文献功夫扎实,但缺乏理论原创”;
• 市场端:17 万字小说被部分读者吐槽“看不懂”“炫技”。
大多数作者在两套话语体系里反复横跳,最终耗尽了表达欲。
4. 心理泥潭:成名焦虑与“自我 PUA”
刘楚昕提到自己每天被“超我”拷问——“名气大于实力”。更多写作者面对的则是反向拷问——“实力无人看见”。豆瓣小组“写字的人”里,一个高赞帖子写道:“我写 20 年,不如别人哭 20 秒。”
当“被看见”成为比“写得好”更重要的指标,文学就滑向了表演。
结语:把“泥潭”变成“湿地”
刘楚昕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在于他逃离了泥潭,而是他把泥潭变成了可以扎根的湿地——用十年时间让文字足够尖锐,用一次真诚的眼泪让大众愿意俯身倾听。
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作家都成为现象级,但可以要求出版、平台、评论体系共同降低“被看见”的偶然性:
• 让纯文学有基本的“经济湿地”——提高首印、版税预付、基金会扶持;
• 让算法保留 5% 的“延迟满足入口”——类似 Spotify 的“Deep Cuts”;
• 让学院批评与市场话语学会“互译”——把文本难度转化为体验攻略,而非拒人千里的门槛。
只有当湿地足够广阔,更多“刘楚昕”才能从泥潭里长出属于自己的芦苇与星空。
感动全网的获奖感言
刘楚昕
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就讲讲我的故事,追逐了文学梦20年的故事。
从我大约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个作家。之后一直投稿一直被拒稿,投了十多年稿,到今天才获奖。
看起来这个故事好像非常励志:一个人追寻了20年的梦想,最后实现了。但这个梦想还有另一面。
2017年,我到武汉大学哲学院读博士,遇到了我的初恋女友。
每次我们散步时,我就跟女友说我要回去写作了,她当然很不高兴,但最后还是会放我回去。
有时候散步时我突然不说话了,女朋友便问:‘你是不是要回去写作了?’我说是。
我也给女友画饼,说等小说发表、获奖了,就给她买化妆品、买衣服。她担心我的梦想若实现不了,我会不会崩溃。
我开玩笑吓唬她:“要是成不了作家,我就自我毁灭!她回我:你要毁灭就自己毁灭,何必拉上我!”
2020年的一天,她在听一首歌,歌词是“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守候”。我当时觉得这歌词莫名其妙。
她对我说:“你想一想,有一天你获奖了,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不在了……”(哽咽)一年后,她因癌症去世了。
整理她遗物时,我发现了她留给我的信,信里写着:“希望你在痛苦中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
最后,我想用她的一句话结束感言——“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相关知识
《泥潭》大卖40万册,希望刘楚昕不要在流量中迷失
刘楚昕《泥潭》出版,余华写推荐语
刘楚昕《泥潭》新书发布,不回避流量热度,坦言“我只是个初学者”
刘楚昕《泥潭》4天预售21万册,给行业新书营销带来哪些启示?
新书《泥潭》发布会火爆!刘楚昕:“名气大于实力”让他不安,不做“空谈文学家”
“我们小北就是坠入泥潭的天使”
刘楚昕新书《泥潭》发布,面对所有质疑坦言:我只是个初学者
单向树洞:当你陷入人生泥潭
虞书欣的新剧里竟然滚泥潭!95花Top不是空穴来风!
检察官深陷情人命案泥潭,所有罪证都指向了他,2024最新犯罪片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61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86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02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53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6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83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73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01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4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