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大拍!日本乡下仓库里的中国国宝正在被悄悄“贱卖”,这份捡漏指南请收好

这几年,收藏圈里最热闹的话题,大约就是“去日本捡漏”了。一函古籍,一幅旧画,一个铜香炉,一个紫砂壶……纷纷从日本的乡下小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大拍上,身价暴涨千倍,早已不是新闻。

不久前,一件高仅8.6厘米的清乾隆御制斗彩婴戏图小葫芦瓶,在北京拍出299万元。而一个多月前,它才在日本成田机场附近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成交,价格折合人民币仅约1500元。短短四十天,价值翻了近2000倍。

这样的“神话”并非孤例。2024年,一卷被标注为北宋黄庭坚的书法,在日本东京以约2.88亿元人民币成交,超估价一万倍。同年,一件最初不到7万元成交的清乾隆御铭宋澄泥砚,在藏家考证出其著录后,身价飙升至710万元。

日本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明清两代,商贸往来,大量瓷器、书画、文房器物随船流入都。到了近代明治维新,旧贵族阶层没落,家藏的珍宝随之散入民间。

百年流转,在那些乡间仓库、寺院库房、老宅的抽屉深处,至今仍有许多“没睡醒”的老货。语言隔阂、文化差异、鉴定资源缺乏,使得许多中国艺术品在日本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对于有眼力、有学识的中国藏家而言,这片信息不对称的洼地,成了施展拳脚的猎场。

从疫情期间起,我开始陆续关注并参与一些海外的线上拍卖。说实话,一开始对跨国竞拍心里挺纠结的,有一起玩海外拍卖的朋友推荐了东京汉和拍卖,就重点翻了翻他们家的拍卖图录,发现他们选东西很对路,是很纯粹的日本“一手货源”拍卖,就尝试性的拍了几单,结果拍卖体验超出预期,几乎每次参拍都能“捡到漏”。

值得一提的是,东京汉和拍卖公司坐落在闻名世界的古书街——东京神保町。这里是古籍藏家心中的圣地,文化底蕴深厚,也是发掘中国老宝贝的好地方。

东京汉和2025第十三回拍卖会即将拉开帷幕。从已发布的拍卖图录来看,“生货”不少,无疑又是一次捡漏的好机会。

P.S. 本场拍卖我也关注了几件拍品,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同交流。如果能“组团”竞拍,不仅能避免朋友间互相抬价的尴尬,手续费上或许还能争取些许优惠。

本次拍卖的佛造像,有两尊明代铜观音让我感到尤为震撼。

其中,Lot 76是一尊带“石叟”款的铜观音坐像。石叟,是明末清初与玉雕陆子刚、瓷塑何朝宗并称的三大巨匠之一。他既是冶炼专家,又是雕塑大师。他手下的铜像,以精炼的紫铜为材,包浆凝厚,衣褶线条如刀刻斧劈,极具力度。石叟将文人的秀雅与佛像的庄严融为一体,作品存世稀少,连大英博物馆都将其列为东方最重要的艺术收藏。

作为封面拍品的Lot 80明代铜观音坐像,法相庄严,气韵沉静。开脸端正祥和,双目垂俯,于静穆中流露出无尽悲悯,似在垂听众生之苦楚,洞悉万民之祈愿,予人以无声的慰藉。胸前佩饰连珠式璎珞,华美精致;身形比例匀称,姿态刻画传神,展现出高超的写实技巧,具备典型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造像特征。

除了造像,本场拍卖的书画亦不乏亮点。

Lot 95是一套何道生的水墨花卉册页。何道生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山西籍大才子,官至知府,诗文书画俱佳,与纪昀、袁枚等名士往来唱和。这样一位文人笔下的花卉,清雅脱俗,极具书卷气。十二开的册页,起拍价仅10万日元,无疑是体验乾嘉文人情怀的绝佳机会。

Lot 130的清乾隆时期唐卡,则展现了皇家气象。乾隆帝崇信藏传佛教,宫廷组织绘制了大量高水准的唐卡。这幅作品设色典雅,画工精细,是了解清宫艺术的珍贵窗口。

近现代书画部分,白雪石的“白派山水”独树一帜。Lot 135《千峰竞秀》与Lot 138《漓江烟雨》都是其典型风格的体现,前者更有1988年西武百货店画展的出版信息,来源清晰可靠。

当代巨匠范曾的Lot 146《东坡得砚圆光》,同样来源明确,购于1989年冈山高岛屋,并有出版记录。范曾与日本渊源极深,日本甚至为他建立了永久性的美术馆。这幅作品笔力遒劲,气韵生动,是他艺术成熟期的精品。

艺术品市场的魅力,永远在于发现的惊喜。日本小拍捡大漏,不是遥远的神话,而是真切的现实。东西在,机会在,看的只是你是否愿意多看一眼,多做一分功课。在东京汉和的东瀛旧藏中,或许就藏着下一个属于你我的捡漏传奇。

相关知识

一起来看亚运会 这份赛程请收好
这份超实用的长春航展攻略,请收好!
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如何调整?指南请收好
五一小长假,好戏看过瘾!剧院指南请收好
大师姐与漼将军的高光时刻请收好
高温下,这份热射病“预防指南”请收好!
高考倒计时,这份“备考指南”请收好!
“正仓院宝物——中日友好的象征”文化交流活动在奈良举行
这份指南请收好 假期不变“小胖墩”
奎顺:请收好我的cr水印

网址: 别只盯着大拍!日本乡下仓库里的中国国宝正在被悄悄“贱卖”,这份捡漏指南请收好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9653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