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舞魂绽江南,65岁舞蹈教授网络走红背后的蒙古舞传承故事

近日,著名舞蹈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韩淑英教授的一段舞蹈短视频在网络火爆传播,视频里,韩教授伸展、腾挪,步履轻盈,她边跳边说,口语清晰,像一只鸿雁飞翔在大草原上,而且一点也看不出她已经65岁了。

韩淑英是蒙古族舞蹈专家,从小生长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能歌善舞是她的天性。翻开她的艺术履历,十分耀眼。如今她是南京传媒学院舞蹈学院执行院长、硕士生导师,还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韩淑英教授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她的原创作品《醉在银河》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舞蹈大赛创作二等奖,指导的《一枝红杏》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B级三等奖和园丁奖;指导的《顶碗舞》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原创作品《紫泥清韵》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特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并受邀参加 2018 年首届全国职工春晚演出,等等。

韩淑英教授领队参加央视春晚

从教以来,她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编导专题》《舞蹈表演专题》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好评。她指导的《顶碗舞》《股民咏叹调》《吉祥乐舞》等作品,在舞蹈艺术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韩淑英教授领队参加世界舞蹈大赛MOD

民族艺术要继承,要发展,更要创新。韩教授借鉴、吸收并深入挖掘了蒙古族文化传统和历史民俗,并赋予了崭新的形式和神韵。她创作的《吉祥萨布罕》,就是从民间重新发掘了女子筷子舞,在江苏省第三届“红石榴杯”少数民族舞蹈展演(专业组)优秀编导奖,优秀作品奖。另一篇佳作《艺茹乐》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祝酒礼仪为创作元素,将蒙古族舞蹈的起伏动律极具特色的道具酒杯巧妙结合,集中表现了蒙古族姑娘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崇尚礼仪的性格特点。荣获江苏省第四届“红石榴杯”少数民族舞蹈展演(专业组)优秀编导奖,优秀作品奖。

韩淑英教授喜迎参加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60名同学

此外,她还致力于支持外来舞种的引进,扶植青年艺术人才成长。她带的研究生中,不乏外国学生的身影。她希望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舞蹈人才,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艺术。

韩淑英教授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谈及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韩教授感慨很多,原来她以为只有生长在那片广袤草原、浸染着马背民族文化气息的孩子,才能将《顶碗舞》的韵味与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当她踏上了江苏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这里,水网纵横、小桥流水,与内蒙古的辽阔草原截然不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但心中对蒙古族舞蹈的热爱,让她鼓起勇气,在这里开启一场大胆的尝试——带领南方的孩子们排练顶碗舞。

韩淑英教授辅导《顶碗舞》

韩教授坦言,排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南方的孩子们从未接触过这种风格的舞蹈,他们不熟悉碎抖肩等独特的动作技巧,更难以把握蒙古族舞蹈那种豪迈奔放、大气磅礴的风格特点。她给孩子们讲述蒙古族的历史故事、生活习俗,让他们了解顶碗舞背后的文化内涵。她示范每一个动作,一遍又一遍地纠正他们的姿势。她鼓励他们用心去感受舞蹈中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蒙古族的文化氛围中。

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它不受地域、民族的限制,只要有热爱、有用心,就能够跨越一切障碍,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南方的孩子们用他们的精彩表现证明,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对艺术的追求,都能够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瑰宝。从那以后,她更加坚定了在江苏这片土地上研究蒙古族舞蹈的决心。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她以蒙古族舞蹈教学为基础,将其独特的动作技巧、风格特点与其他民族舞蹈的元素相结合。

如今她依旧在舞蹈教学的舞台上绽放独特的魅力。每一堂课都全情投入,用自己专业且精湛的舞蹈技艺,悉心雕琢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动作,她都反复示范,力求让学生领悟到舞蹈艺术的真谛。她对舞蹈事业的热爱,早已融入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

相关知识

草原舞魂绽江南,65岁舞蹈教授网络走红背后的蒙古舞传承故事
新郎新娘现场献跳蒙古舞
“民族瑰宝 舞之传承” 河南传统舞蹈展演活动举行
宋亚轩今天是舞魂大爆发…
玲花演唱会跳起蒙古舞霸气自信
六一表演天花板!甘南藏族少年团印度舞爆火网络 网友:太炸裂
雪山脚下的“90后”:守正创新草原音乐,还会跳敦煌舞
安代舞,生命之舞
“民族瑰宝 舞之传承” 2023河南传统舞蹈展演活动在郑举行
宝安有戏|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为人民而舞——《舞动经典》”再绽鹏城

网址: 草原舞魂绽江南,65岁舞蹈教授网络走红背后的蒙古舞传承故事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49812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