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成都,跟着文学去打卡
开栏语:
在成都,无需远行,放眼瞭望就可以进行一场原地的旅行。
从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水脉,到杜甫笔下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从陆游“二十里中香不断”的梅花驿道,到宋祁笔下“万花如绣翠拂首”的园林盛景——被山水偏爱的成都,用三千年时光将自然写进城市经脉,让生态美学在街巷阡陌间自在呼吸。
城中星罗棋布的园林坊间、近在咫尺的风景,优美婉约的文学作品写出的生活姿态,已经成为了成都人熟悉的场景,创造着独属于成都的城市美学。
基于此,特推出“生”动成都,跟着文学去“打卡”专题栏目。循着千千万万成都人将生活过成生态诗篇的温度,把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绿意收集成册,让蜀地山川的呼吸声,随着张张镜头扑捉的照片、次次深情朗诵“有声名片”,漫过巴山,润泽远方。
当晨曦漫过龙泉山脊,在“日气熏花色,韶光遍锦川”的光影里,我们在①《在金色的时光里相遇》。
沿着成都人将生活过成生态诗篇的温度捕捉②《成都暖阳下的慢调时光》 。
老茶馆竹椅上的茶香还未散尽,转身便踏入③《公园的慢走闲读》,看银杏叶如何把光阴裁成书签。
极目西望,“坐看浮云横玉垒”的千年咏叹,化作④《远望青城雪山,近观云居白塔》的视觉长卷。
早起的晨跑者正用脚步丈量⑤《龙泉山下的慢跑时光》,让心跳与林间鸟鸣同频共振。
兴隆湖的碧波倒映城市建筑的飞檐,当 ⑥《水脉是城市的自愈经络》……
水脉是城市的自愈经络
杜均
今晨的樱花开得清亮。一片粉白的樱花林如云似雾,浮在前方,像是天地间未干的淡彩水墨。樱花是踩着寒雾来的,先是在铁灰色枝头试探性地撒几粒粉白,某夜忽被如约而至的春风唤醒,泼辣辣开成坠向水面的云霞。晨雾将粉白云霭漫过栈道,不远处惊起的白鹭振翅,竟把薄雾搅出粼粼水纹。
我最爱在清晨六七点前来,看宿露从花瓣滚落,划出银亮的弧线。这里是成都骑龙中水湿地公园,水杉林正用新绿在雾中誊写竖排的诗行。生态浮岛边缘,水中绿植蜷缩的叶片缓缓舒展,露出昨夜星辰栖息的褶皱。三两只小鸟从芦苇荡钻出,红喙上还沾着捣碎的天光。海棠燃起满树焰火,玉兰高挂白炽灯盏。
晨雾未散时,已有各色人影沿着青石水岸次第铺开,像宣纸上晕开的墨点,各自洇出不同的故事。
(一)
我也有我的故事。
我蹲在木栈道边,指尖刚碰到人工湿地水面就缩了回来,清凉的感觉从指腹漫上来。一串涟漪搅碎了水面那簇早樱的倒影。我居住骑龙这一带已有十多年,最初哪敢想有朝一日,能在粼粼波光里看清明艳的倒影?
犹记得十二三年前租房时,我怀揣着对河居生活的无限憧憬,开始在这片区域寻找合适的住处。在地图上,那个小区看上去格外清静,房东在电话里说“开窗即见粼粼波光”,更让我心动不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定下了那间房子。那日我拖着行李走下出租车时,看到河面浮沫堆出肿瘤般的灰白,塑料袋在芦苇残茎上招展如灵幡,一股腐臭袭来令我几欲作呕,心情顿时变得很懊丧。房东口中的“粼粼波光”,原是油污旋出的病态虹彩。但我仍选择住下,心想也许一场雨后就变好了呢?之后到附近闲逛几次,绕过塌陷的堤岸,跨过断裂的排污管,踩过高耸的建筑废料堆,终于找到那条地图上没有标注名称的河流,原来叫黄堰河,是锦江的支流。
闲逛无甚乐趣,郊游就此作罢。只有每次推开窗户的刹那,能感受到它带来的腐臭、酸爽和窒息,权当支付某种虚妄的河居情怀了。住了一年多,某夜河风掀开纱窗,枕巾浸透河水的腥臊,才惊觉自己竟与这条濒死的河共享着脉搏。后来便搬离了那个小区,移居到附近的华阳。再后来的某天,我重经黄堰河时,看到几台挖掘机在张开钢铁颚骨,撕扯板结的河床如同撕开陈年绷带。我快步逃离,身后黑泥飞溅,似有无数腐臭的岁月在泥浆里嚎叫。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那时成都正在治理黑臭河渠,挖掘机抽走的不止是黑臭淤泥,更像在剜去城市肌体里溃烂的疮痂。
(二)
我总相信水能养人,于是像游牧民族一样逐水而居。命运却爱在经纬线上打结。六年前准备买房时,配图里碧波荡漾的河道让我恍惚——这真是那个每天翻涌黑沫的黄堰河?我忍不住亲自跑去看了一遍。站在这片规整过的热土上,颇有些百感交集的味道。黄堰河有了新面貌:水变清了,不再有臭味,沿河新修的堤坝让整条河有了新的生机。当年我仓皇逃离,又在此刻兜转归来,像一枚被命运反复缝缀的纽扣,最终钉回最初的针脚。最终我在这里购房定居。
定居后偶尔在晨雾里沿河散步。某日黄昏撞见群鹭归巢,雪色羽翼掠过晚霞时,忽然读懂杜甫写下“一行白鹭上青天”时,那超越时空的震颤——原来天地大美从未消逝,只是等待淤泥退去的时辰。
如今,黄堰河从身侧蜿蜒而过,多年前那些飘着油污的漩涡早已消逝。百米之外,锦江正以千年不变的韵律滚滚向前,一路带去崭新的湿地与春天。
(三)
去年初,骑龙中水湿地公园修好后,我才真正融进这里。十多年来,我对这一带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某种嗅觉的记忆可能还更深一些;比不上河边的老树,它们是骑龙湿地最忠实的四季记录者,青铜枝干里藏着的湿地编年史。
这一年来,只要有闲暇,我都会带着女儿到公园。当她踮脚踩进湿地浅滩时,水面漾开的波纹仿佛羊水记忆的苏醒。想到她在水产市场上,看到蚌壳说的那句话:“我们和河蚌一样,都是被水包裹着长大的。”原来,生命最初的海洋密码,仍在我们身上流动;那些被唤醒的亲水基因,带给我们母腹般的温暖。
同时,我深切地感到,城市的亲水记忆正在逐渐淡去。在这座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里,水已被不锈钢水龙头和塑料水管紧紧束缚,失去了往日的自由与灵动。拧开水龙头,这机械般的动作,竟成了我们与城市水元素仅有的“亲密接触”。河流围栏上,“水深危险”的红漆字格外刺眼,如同封印一般,将我们与水的距离拉得更远。我们仿佛正逐渐成为被水遗忘、被水放逐的族群。楼下,灰蒙蒙的消防栓静默无言;曾经喷涌的喷泉池也已枯萎,只留下一片寂寥。
水里有我们的乡愁。在甲骨文的龟甲上,“水”字是一道蜿蜒的曲线,如黄河九曲般勾勒出华夏文明的轮廓。这个液态的符号穿透三千年时光,最终化作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潮汐。在《诗经》的蒹葭苍苍里,水是隔开伊人的朦胧纱幔;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水是铺展天地永恒的绸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年前李白的诗句里,水是天地间最自由的精灵;王维在辋川别业轻吟“清泉石上流”时,水是文人案头最清澈的韵脚。
(四)
在这座成都面积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公园,我目睹了水的新生,看到城市的自愈经络。若非解说牌揭示玄机,谁能想到脚下十五米深处,藏着一座错综复杂的净水迷宫?
这里仿佛我跟女儿的探宝秘地。地面之上,龟纹石堆砌的驳岸,被流水打磨出包浆般的光泽,跌水景观叮咚作响,陶粒与沸石铺就隐形阶梯,挺水植物的根系编织着生物滤网。而在这片生机之下,蛰伏着另一个精密的生态宇宙——透过地面隐约可见的检修井盖,能窥见地下工厂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络。
女儿蹲身抚摸温热的井盖,想象着地底纵横交错的管道与填料层,惊叹道:“像蚂蚁的地下王国!”的确,这座公园宛如一座精密的生态机器:尾水先经碎石层过滤悬浮物,再通过沸石、陶粒吸附重金属,最后依靠植物与微生物完成“净化仪式”,日处理量达8.5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个标准泳池的水量,最终以Ⅲ类水质的澄明之姿汇入黄堰河。地上与地下空间的折叠,共同运转着城市水脉的自愈机制。
中水,又称再生水。世人常谓“上善若水”,却鲜少凝视水之重生哲学。一滴中水也许在告诉我们:真正的至善不是永不染尘,而是在浊世中保持净化重生的勇气。
(五)
看似静谧的芦苇根系间,碎石层下正进行着分子级的涅槃。这里没有钢铁机械的暴力干预,只有芦苇与微生物的合奏,演绎着《周礼·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的生态美学。
汩汩清泉在净化池中织就水网,恰似一座座微缩版的都江堰。鱼嘴分水的千年智慧,化作垂直流湿地中精妙的水力停留时间设计;李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哲学,在沸石迷阵里演变为泥沙与清流的无声对谈。这种顺应水性的古老智慧,在这里得到新的诠释:不是与污水对抗,而是唤醒其自愈的力量。千年后的治水者不再铸造镇水神兽,却用钢筋水泥筑起另一种九曲回廊,让浊流在碎石阵中自行解开混沌的绳结,将城市的暗流引入文明的净化系统。
再生水渗出混凝土肌理时,带着大地深处的体温。在这座以水为主角的生态剧场中,每滴中水,都成为城市血脉的净化者。
漫步至临水绿道,几组造型别致的互动装置吸引了女儿的注意。转动齿轮模型,水流沿着管道模拟净化过程;按下按钮,LED屏幕显示实时水质数据。她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则被一旁的老者吸引——他正用手机扫描植物旁的二维码,细读湿地生态的解说词。这座公园不仅是休闲胜地,更是一座露天课堂:水杉林边的科普长廊讲述着“一滴水的旅程”。
原来,公园里还有一座科普基地,以景观化的手法展示冰川、草甸、湿地、森林、山涧、湾流、城市等不同的水资源场景,串联起一滴水从缘起到自然之旅、再到再生循环的全流程,让游人在参观中探寻和了解到“一滴水的奇幻冒险”。(六)
水净了,便有了与人肌肤相亲的底气。在这里,我邂逅了极具诗意的亲水场景。三五个孩童踩进亲水台阶,看着清流在鞋底流过,有的好奇往溪水里探石子,粼粼波光里游动着早樱的碎影。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水边漫步,循环水流裹挟着碎银般的光斑。几个穿汉服的姑娘提着裙裾在海棠树下取景,池水里顿时升起一片霞光。带着鸭舌帽的老伯支着三脚架在对面守候,镜头追着某只色彩艳丽的飞鸟,却总被调皮的水鸭子截断画面。当景观灯带次第亮起,穿荧光马甲的夜跑者踏着透水混凝土跑道闪过水杉林。公园旁边还有一片菜地,居民的生活污水经人工湿地净化后,又化作灌溉菜畦的甘露。
(七)
曾几何时,老虎灶、马桶间、烟囱群,都在向城市血管中注射着文明的毒素。浑浊的河水倒映着璀璨的灯火,恰似文明袍服上的斑驳泪痕。
而现在,水杉年轮里沉淀的净化史诗,樱花短暂花期见证的水质嬗变,它们都在诉说一个城市如何以谦卑之心重启与自然的对话。这或许就是属于当代人的亲水哲学——既要勇敢正视水的创伤,也要相信水的重生;既要读懂“水能载舟”的古老智慧,更要谱写“水可愈城”的绿色篇章。当我们学会用科技修复与水的契约,蒹葭间的伊人终将穿越时空迷雾,重新停驻在每个人的眼波深处。
(八)
水之道带来循环往复的启示。那些曾被我们玷污的水滴,经过重重净化重回江河。每滴水的旅程都在诉说:真正的征服不是改变自然形态,而是理解万物循环的韵律。当人类学会以谦卑之心理解循环之道,每道水脉都将成为城市永恒的再生经络。
相关知识
“生”动成都,跟着文学去打卡
铁肺大魔王夫妇现身成都街头,打卡成都太古里……
王赫野涂鸦墙空降成都,速来东郊记忆合影打卡吧!
就决定跟着何秋亊去四川啦
连续剧 容祖儿 国潮星动演唱会天后季 成都国潮星动演唱会天后季 张韶涵
成都青羊:跟着演出去旅行 “演艺演出”编织文旅融合消费新范式
跟着@X玖少年团夏之光 来湖南打卡吧
邓为生日应援打卡成都太古里裸眼3D屏…
杨幂抵达成都,幂幂真是纤瘦动人呢
跟着歌手范丞丞一起,为成都世运会加油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79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9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27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6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8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9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93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2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5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