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昕重庆聊新书《泥潭》:想做那只爬出黄油的老鼠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吴德玉 王一理 重庆摄影报道

7月26日,重庆室外体感温度38摄氏度,刘楚昕从湖北武汉来到另一个“火炉”参加《泥潭》新书分享会,刚一亮相,他笑言“重庆没有武汉‘捂汗’”。

尽管当天下午的活动2点才正式开始,封面新闻记者提前一个小时赶到重庆问闻书店(西西弗总部概念店)时,才领取到一张标注了120号的入场券。距离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获奖感言出圈已过去了两个月,刘楚昕的人气依然火爆。

刘楚昕带着《泥潭》亮相重庆

在一个小时的新书分享过程中,刘楚昕语速很快,分享了《泥潭》题目的由来,以及创作幕后的故事。更多的时候,他想和在场的读者聊聊天,询问大家最感兴趣的题材,以及对这部新作的评价。有读者提问,“接下来,您会不会计划写一部您和前女友爱情故事的作品?”刘楚昕马上纠正:“不是前女友,就是女友。”现场掌声雷动,为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

越翻评论越上头

重庆书博会上,苏童谈及全新长篇力作《好天气》的创作用了11年,直言“想不到”,在他更年轻的时候,如果一本长篇小说的创作周期超过半年,他就会觉得“太慢了”。另一边,湖北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刘楚昕于2013年构思创作,刚刚付梓的长篇小说《泥潭》,前后历时13年。

刘楚昕给读者签名

尽管写作耗时很久,但刘楚昕笑言,自己脑子转得比较快,语速比较快。面对提问,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给予一个很真诚,甚至很耿直的回答。

他坦言:“在没人知道我的时候,稀里糊涂就开始写一个长篇,这对于文坛新人极具挑战,还好家里不需要我养家糊口,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写作。”

《泥潭》出版之后,编辑曾提醒他不要翻评论,但他还是忍不住想了解读者最真实的想法,结果“越翻越上头”。有次登录了小号,发现有读者给予恶意满满的差评,他点开了对方的主页,发现对方晒出了自己写作的作品,于是,他以读者的身份留下了一段客观公正的评论,对方马上礼貌回复了“谢谢”。

在分享中,刘楚昕讲述了一个老鼠掉进奶油的故事,有的老鼠选择认命,有的老鼠则拼命挣扎蹬腿,将奶油搅拌成黄油,最终顺利逃出生天。写作之路充满了孤独和坎坷,刘楚昕说,“我想做一个爬出黄油的老鼠”,默默耕耘、坚持着。出版前夕,他和编辑团队反复删减、修改、打磨书中的细节,甚至靠一杯杯咖啡续命,不舍昼夜。他自嘲“哪怕猝死都行,让我赶紧改稿”,想要尽量呈现给读者一部满意的作品。

“我想到一匹马深陷泥潭,绝望嘶鸣,这就是书名的由来。”这部新书让刘楚昕走出创作的“泥潭”,从籍籍无名的新人,成长为炙手可热的作家。《泥潭》于6月12日开启线上预售,短短三周就已售出40万册,这对于一个文坛新秀而言,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但刘楚昕对此保持理性。他说:“读者和作者比,永远是弱势群体,如果遇到读起来不好的书,直接丢掉就是了。如果你觉得《泥潭》不好看,告诉我,我请你吃顿饭吧。”回应他的是一阵善意的笑声。

《泥潭》分享会现场

哲学是写作的味精

刘楚昕是真诚的,这不仅仅表现在读者提问之后,他立马给予一个正面的回应,哪怕是他不想提及的“流量”和关注度;更表现在为每一场新书分享会准备了不同的分享内容,“我想让那些多次参加分享会的读者们,每次听完都有新鲜感”。

2008年,刘楚昕被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录取,本科毕业后留院读了硕士,而后又考取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多年积累下来的哲学专业知识背景,会对他的创作带来一些影响吗?刘楚昕不加思考,说出了一句颇有哲理的妙语:“哲学是写作的味精。”他进一步解释,日常的学术研究围绕着哲学展开,但是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并没有以哲学作为题材或者背景。只是哲学的基础会给写作带来不一样的养料,比如《泥潭》,就有从哲学视角对人类命运的俯瞰。

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哲学会给生活带来一些治愈吗?回答这个提问,刘楚昕认为,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境,哲学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视角。他向大家推荐美国精神病学家欧文·D.亚隆撰写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相信看完这本书之后,您的很多困惑会得到解答。”

读书不爱看金句

尽管分享中多次坦陈,读书的过程中不爱看金句,更不会摘录金句,但这并不影响刘楚昕在分享会上不经意之间让金句喷涌而出,“活人感”满满。

活动现场,出于氛围营造的需要,悬挂了数张大海报,其中不乏《泥潭》中的经典语录,比如,“也许生死就是一场大梦,也许我正做着一场持续百年的大梦”。有读者提出,她最喜欢这句“人总是这样,因为什么微不足道的理由,一会儿恨你一会儿爱你”,很像她和老公之间的日常,刘楚昕则展示了耿直的一面,直言“如果这是别人写的作品,我会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在他看来,好的文学作品,作者就像厨师一样,把平平无奇的食材做成大菜,而这样的“金句”在他眼中有些“平平无奇”。

作为一名90后的青年创作者,刘楚昕对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有太多感同身受。青年作者人生阅历和创作积累不足,作品相比成熟作家有差距,稿费低,市场若缺乏年轻读者支持,行业会萎缩。他反复强调,中国文学的希望在于年轻的读者,正因为年轻读者的包容和支持,才给予了年轻写作者创作的土壤。他也呼吁,“如果你们手头有闲钱,不妨多多购买那些非常优秀的年轻作家的书籍,你们真的是在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贡献,当然不是说要去买我的书啊!”

当天的分享吸引了不少写作者参与其中,有人在写网文,有人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在笔耕不辍,大家都试图从刘楚昕的成功中找到通用的“秘诀”。他对初学者的建议是可从短篇入手,确定写作类型后模仿学习相关大师作品,完成初稿之后,有一个检验写作成果的金标准:去参加文学奖,经过专家、专业评审的盲审,让作品得到检验。“天才有天才的方案,我很平庸,只有平庸的方法。”

如今,坚持写作20多年之后,文学之于刘楚昕的意义是什么?他坦言自己最近感觉困惑,原本以为文学是精进小说的技巧,文学远远超越了文本的意义。但现在,他已经推翻了这个想法,只是还没有找到答案。他以时下火爆的潮玩LABUBU为例,LABUBU是一个消费品,甚至是快销品,文学与之相比原本可以是持续很久的经典。但当下有的人买了书不阅读,束之高阁落灰,这像潮玩一样,购买那刻享受当下的满足。“我还没想好,说不定下一部小说就会来解答这个问题。”

相关知识

新书《泥潭》发布会火爆!刘楚昕:“名气大于实力”让他不安,不做“空谈文学家”
刘楚昕新书《泥潭》发布,面对所有质疑坦言:我只是个初学者
刘楚昕《泥潭》新书发布,不回避流量热度,坦言“我只是个初学者”
刘楚昕《泥潭》4天预售21万册,给行业新书营销带来哪些启示?
刘楚昕感动全网的《泥潭》出版 有何动人之处?|张杰读书笔记
刘楚昕《泥潭》出版,余华写推荐语
斩获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大奖,刘楚昕《泥潭》的背景是荆州历史
《泥潭》大卖40万册,希望刘楚昕不要在流量中迷失
刘楚昕抚今追昔——儿时荆州古城墙上玩耍
看到刘楚昕更换社交媒体的封面后,我决定采访他时只聊他的小说

网址: 刘楚昕重庆聊新书《泥潭》:想做那只爬出黄油的老鼠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0127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