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影展在高贵什么,请到易烊千玺了不起啊?”
7月的西宁,天总是亮得很早,黑得很晚。高原地区稀薄的空气和强烈的紫外线,让每个初来乍到的人都得学着放慢呼吸,适应节奏。
网络ID为“失眠大户”的资深媒体人,在这里遭遇到了比高原气候还要窒息的事儿——FIRST青年影展上的一幕,令她心塞不已。
FIRST是国内知名的旨在挖掘青年影人的电影节,被视为中国的“圣丹斯”,一度是影迷“朝圣”之地。
“失眠大户”第一次来FIRST,本来抱着美好的想象,但后来,却不得不用网络吐槽的形式“纪念”这次旅程。7月29日,她透露,自己打算参与某个影展活动时,不巧排到她截止进场。她尝试沟通,说不需座位只拍映后,被一位Z姓工作人员挡在外面拒绝入场,对方的说法是:
“除非你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媒体,否则别想我让你进去!”
随后,Z让其找领导,她试图联系高层对方又斥搞特殊,最终“失眠大户”没能入场,这件事令她对FIRST祛魅——她觉得主办方可以拒绝(即便最后空了十几个座位),但态度如此傲慢和恶劣,且反覆刁难也是第一次见。
而在微博热搜上的一个词条#FIRST电影节 逆天主持人#,则展现了这一影展创始人、CEO李子为的傲慢。某资深媒体人说,“对FIRST自大、自嗨、不专业的吐槽这几年逐渐由业内传导到影迷,再到大众。尊重电影,尊重影人,尊重影迷观众,尊重媒体以及志愿者等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我觉得电影节的工作人员特别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然总会出现更多类似这样口碑被反噬的情况。”
的确,从“失眠大户”的遭遇,就可以看出“自大”的端倪,仿佛,在FIRST影展的这座“城堡”里,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媒体也是分“了不起”和“小虾米”的。
或许,这跟FIRST越来越“牛”有关,今年的主竞赛单元评委,主席是法国影后于佩尔,评委成员有易烊千玺、导演文牧野等。
评委见面会上,李子为担纲主持,一脸傲娇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邀请国际级影后担任评委会主席”;而面对媒体人时,则现场开怼、揶揄,一如她手下的Z,尽显“女登”嘴脸。
一位网友的质疑,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有国际影后、顶流明星,就了不起吗?FIRST影展在高贵什么?”
-1-
如果说,Z姓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只是在“城堡”门口筑起了一道小小的壁垒,那么FIRST的女王——创始人、 CEO李子为,则是在城堡的主殿之上,亲自示范了什么叫真正的“高贵”。
不可否认,李子为是FIRST的灵魂人物,也是它的缔造者之一。十几年来,她把FIRST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影像展,带到了今天的位置——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电影展之一。
她的朋友圈,是中国电影圈的半壁江山。黄渤、管虎、徐峥、宁浩……都是她的座上宾。对了,她还参演了姜文新作《你行!你上!》,饰演一位脾气火爆的导演。
今年的主竞赛单元评委,如前所述星光熠熠,评委与媒体的见面会上,本该是李子为展示成果的舞台。不过,在她把见面会当“个人秀场”后,收获的只有嘲讽。
台上,是评委会成员们正襟危坐,台下,李子为穿着一身黑衣,手握话筒,一副掌控全场的样子。此时,她的角色是主持人,但她表现出的气场,更像是正在聆听“大臣奏报的女王”。
一位媒体人获得了提问机会,她站起来,向台上的评委们提出了一个“在心底藏了很久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长,也很真诚。
她问,创作这件事,是否真的可以做一辈子。她担心青年创作者在人生阅历有限的情况下,当把自己的故事“关照”完之后,还能拍些什么?她也担心创作会从“与自己和解”的初心,变成“为了拍电影而去生活”的目的,这是否本末倒置?
这是一个开放的、探究性的好问题。
在她提问后,李子为拿起了话筒,插话说:“我可以简单翻译一下你的问题吗?”她随即给出自己的“翻译”和判断:“我觉得所有导演,其实大部分导演,都是从开始去拍摄自己的生活……后来他们就变样了吗……他们就需要去换一种创作方式去进行创作了。”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直接向提问的记者发问:“是不是看片太少了?”
记者略显茫然,刚要接话,李子为就用一种轻松而毋庸置疑的口吻评价道:
“你这个问题,有点大而空。”
记者显然没料到会得到这样的“指导”,一时有些语塞。李子为似乎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妥,她甚至还想“帮助”文牧野导演来回答这个“太空洞”的问题——女王似乎不太喜欢超出她剧本的提问。
现场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采访高潮,是在于佩尔身上。
那位记者,在文牧野回答后,显然还想听到更多元的观点,她坚持说:“我可以听一下评委……就是中间这位老师的答案吗?”她指的是评委会主席伊莎贝尔·于佩尔。
话音未落,李子为再次发挥了她“掌控全场”的能力,用一种自以为是的体贴,淡然地说:
“主席也许不太听得懂这道题。”
什么叫“不太听得懂”?是语言障碍,还是理解能力问题?伊莎贝尔·于佩尔,纵横影坛几十年,和全世界最顶尖的导演合作过,对电影的理解早已臻入化境。一个关于艺术与商业的问题,对她而言,可能就像我们讨论今天晚饭吃什么一样简单。
更何况,现场有专业的翻译。
现场的媒体人们,显然有些傻眼,略有骚动,都想看看于佩尔如何反应。
影后就是影后。她没有理会这个插曲,在听完翻译的耳语后,拿起话筒,有条理地阐述了她的观点。她认为,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作者,创作都根植于内心,是从自己身体里挖掘出一小块,再把它延展开来,这个过程是无穷尽的。
国际影后实在的回答,让李子为的那句“不太听得懂”,显得越发刺耳:原来,搞不懂问题的,可能不是于佩尔。
在那位记者提问结束后,女王又一次“老登”附体,说:“你冲冲的,这个劲儿可以保持……但我提醒你一句话,你还是要对这个行业有更深的信念感……”
哎不是……信念感?这才叫“大而空”吧?
评价记者“大而空”的李子为,自己的采访能力到底如何呢?
见面会开始时,李子为就对在场的媒体提出要求,她希望大家“问点实在的”或者跟电影相关的,比如——“现场评委有喜欢的吗?”
这场见面会,让李子为在微博热搜上喜提“逆天主持人”的称号。
一个影展CEO,亲自下场主持,也算是亲力亲为,但呈现出的却是如此不专业的表现。这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很快,人们从她过往的言论里,找到了答案。
-2-
时间,拉回到2022年夏天。
当时,易烊千玺考入国家话剧院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波。争议的核心在于程序是否公正。
就在舆论最沸腾的时候,李子为在她的朋友圈发了一篇长文。文章里,她力挺易烊千玺,并将所有提出质疑的网友,归结为一种现象:
群氓效应。
“群氓”,这个词,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感。它将复杂的舆论生态、合理的程序性质疑,简单粗暴地简化为“乌合之众的无理取闹”。
这种思维方式,和三年后,她在媒体见面会上评价记者问题“大而空”,以及她的同事质问媒体人“你所在媒体是否了不起”,背后有着同一套逻辑:
我是专业的,精英的,圈内的;你们是业余的,盲从的,圈外的;我理解世界的方式是高级的,你们的质疑是廉价的、非理性的。
当一个人习惯了用这种视角看待世界,那么“傲慢”便不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本能。
所以,她可以心安理得地打断记者的提问,因为她从心底里就认为你的问题“不行”。她可以想当然地认为于佩尔“听不懂”,因为在她构建的世界里,她才是那个最懂的人,是连接国际大咖和中国观众的唯一桥梁。
这种心态,投射到整个影展的运营上,便演变成了各种乱象。
今年的FIRST,在很多参与者的口中,成了一场大型“糟心”体验。斥巨资1800元购买的全程票,却发现热门场次根本预约不上。预约上了,兴冲冲跑到影院,却被告知没座位了。
影院里明明还有空位,但工作人员就是不放人进去,理由是:
座位是给志愿者和嘉宾预留的。
于是,出现了奇特的景象:花钱的观众在门外苦等,不花钱的“关系户”在里面占着座。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地写道:“180块钱一张票,白花了。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现场没人引导,乱成一锅粥。”
在FIRST的宇宙里,似乎存在着一种“座位相对论”:观众的座位,是薛定谔的座位,你以为有时,它也可能没有。而嘉宾和工作人员的座位,则是绝对存在的,是宇宙中不可动摇的“基本粒子”。
这种混乱和区别对待,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根源:对普通参与者的不尊重。
一个曾经把“扶持年轻人”挂在嘴边的电影节,如今却处处透露出一种精心计算过的等级森严。它不再是一个让大家尽情撒野的草地,而更像一个需要凭请柬入场的私人花园。
花园的主人,会客气地招待那些“了不起”的客人,至于那些只想趴在墙头闻闻花香的普通人,可能会被园丁用“你不够了不起”的眼神,驱赶走。
-3-
很多时候,楼盘的品质,看的不是它大门修得多么宏伟,而是地下车库的边边角角有没有漏水。
一个电影节的成色,同样如此。
它不在于红毯上走了多少明星,不在于颁奖礼多么盛大,而在于它如何对待一个最普通的影迷,如何回应一名最青涩的影人、记者。
FIRST的初心,是挖掘那些被主流视野忽略的青年导演,给他们一个机会。它曾经是中国版的“圣丹斯电影节”,这代表着电影梦开始的地方。
导演忻钰坤(《心迷宫》)、文牧野(最初以短片在FIRST获奖并被宁浩赏识),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FIRST成就了他们,他们也反过来成就了FIRST。
这是极好的良性循环。它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平等和尊重。
一个好的“青年影展”,是在看待不知名导演的作品时,认定它和张艺谋、贾樟柯的电影一样有价值。这种不问出身、只看作品的精神,是它最宝贵的财富。
但现在,这种财富似乎正在被稀释。
当工作人员脱口而出“除非你是了不起的大媒体”时,他已经背叛了“不问出身”的原则。他把“了不起”这个世俗的、商业的、功利的标准,带入了这个本该纯粹的场域。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外包”。FIRST似乎已经把它判断价值的权力,“外包”给了市场和名利场。
今年的FIRST,请来了易烊千玺做评委。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他带来了流量和关注度,让FIRST成为热搜常客。
但流量,是把双刃剑。它能把你捧上神坛,也能把你拉入深渊。当你享受着流量带来的红利时,你是否也准备好了接受流量带来的审视和监督?
从结果来看,FIRST似乎只想要前者。
它享受着顶流带来的光环,心态也跟着“顶流”了起来。它觉得自己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服务观众的小众影展了,它觉得自己已经成了“腕儿”,可以开始挑三拣四,可以给观众和媒体“立规矩”了。(当然,这和易烊千玺无关,只是主办方觉得自己和顶流一样了。)
这就像一个穷小子,奋斗多年终于成了富翁。但他富起来之后,不是想着修桥补路,回馈乡里,而是先给自己家门口立了个牌子:
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
可他忘了,他自己当年,就是那个衣冠不整,但怀揣着梦想的穷小子。
也难怪,早在2021年,在创投现场,连续多年赞助FIRST的麦特文化创始人陈砺志,就曾公开怒斥:“FIRST在堕落,李子为在堕落,我们的创投也在堕落。”(虽然第二天他又找补说“炮轰是不对的”,但懂得都懂。)
作为主导者,李子为或许应该会为自己的“不专业”道歉,但她更需要打心眼里明白,人们愤怒的,不是她的主持技巧有多烂,不是她希望掌控全场的欲望有多老登,而是她和她的团队所流露出的那种系统性“傲慢”——这种傲慢,是对普通人的漠视,也是对平等的践踏,更是对自己初心的背叛。
在西宁,在FIRST,本不该有“大”媒体和“小”媒体之分。唯一的“大”,应该是电影本身。
但很可惜,2025年的夏天,很多人在FIRST感受到的,不是电影有多大,而是某些人的“谱”有多大。
相关知识
易烊千玺亮相first影展发型清爽显呆萌
易烊千玺任First影展评委,晚宴认真用餐
易烊千玺现身西宁first影展,与乐队同场追光
易烊千玺叶童 张新成FIRST影展闭幕内场!
易烊千玺亮相first影展,西装造型少年感十足
易烊千玺凌晨到达西宁,期待他在FIRST青年电影展的表现!
易烊千玺回应宁愿犯错不要无聊
易烊千玺亮相First闭幕红毯,浅棕西装好帅
啊?啊?啊?!王源 易烊千玺 TFBOYS 易烊千玺
易烊千玺分享他眼中的FIRST与青年创作力量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90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93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37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67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92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9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02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43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6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