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动态】四川省方志文化宣讲队成员、西华大学潘殊闲教授应邀出席东坡北归学术座谈会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方志文化宣讲队成员
西华大学潘殊闲教授应邀出席
东坡北归学术座谈会
2025年7月29日上午,东坡北归学术座谈会在江苏常州召开。会议由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举办,特邀四川省方志文化宣讲队成员、西华大学文学院院长潘殊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才智,文化学者汪维宏及90后编剧吉国瑞等专家,与研究会成员及本地高校、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东坡北归常州的史实及《东坡北归》一书展开深入交流,为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承注入新的思考。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长赵世平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肯定该书的选题价值,盛赞《东坡北归》一书视野开阔,落笔角度新颖,详细阐述了苏东坡精神与心灵的锻造历程。
该书共20余万字,以北宋元符三年(1100)东坡北归为研究主题,依托书信、诗文、奏表等第一手史料,系统还原苏东坡从儋州至常州的生命最后旅程,展现常州“君子之邦”的人文生态对士人心灵的滋养。作者邵玉健、邵鹏宇父子接力开展研究长达30余年,并与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积淀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既为东坡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江南文脉的当代传承提供了鲜活案例。
与会者认为,苏东坡北归常州这段历程,作为他人生的最后篇章,既是其思想臻于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研究东坡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生动体现了他与常州的深厚情缘。东坡北归,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常”,更本质的是心理层面的 “归常”—— 归于平常、归于本真。可以说,常州是东坡先生身心真正的归宿。而作为东坡生命的终点,常州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更占据着特殊地位。
作者以东坡北归为时间脉络,巧妙串联起他在长江流域留下的生命印记,使之成为解读其晚年精神世界的关键节点。同时,与会者也肯定了《东坡北归》一书的价值:该书以“北归” 为线索,串联起多维度内容,既视野宏阔,又文笔轻松晓畅,为读者理解东坡晚年心境提供了鲜活的视角与翔实的史料支撑。
就《东坡北归》一书进一步的完善,专家们建议优化开篇引文,避免重复并增强与下文的契合度;进一步突出“归常”主题——此“常”既指东坡终老常州的人生终点,更蕴含他对寻常生活的向往与精神归宿,为书籍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出处穷达三十载,未有一日忘吾州”。自北宋熙宁四年(1071)第一次踏上常州这片土地,到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终老常州,苏东坡先后14次来到常州。在常州老城厢,原白云尖处的藤花旧馆是当年的孙家宅、东坡北归常州后居住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曾在此生活了四十余天。常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在他当年泊船的运河边建了“舣舟亭”。时至今日,藤花旧馆、舣舟亭及清凉禅寺等,已成为“坡粉”“苏迷”心驰神往的打卡地。
此次座谈研讨,专家与研究会成员畅所欲言,围绕东坡北归的历史价值、《东坡北归》一书的完善路径及常州东坡文化的传承策略展开热烈探讨,为相关研究与推广工作提供了多元思路,也为进一步传承东坡文化、讲好东坡故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
撰稿: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
摄影:秦 华
相关知识
第27届苏轼学术会惠州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东坡寓惠文化
四川省写作学会举行2023年学术年会暨优秀学术成果颁奖大会
从眉山到世界 专家学者解码三苏与巴蜀的“双向奔赴”
莫砺锋与学者对谈东坡:以旷达和坚韧面对失意人生,不知几百年才有此等人物
礼学家陈戍国学术生平座谈会长沙召开
国内外专家齐聚眉山 在东坡老家讲东坡书法
《证史启今三千年》《书卷留声二万里》新书出版座谈会圆满举行
中南大学聂茂教授学术专著再签国际知名出版机构
多国专家学者齐聚眉山三苏祠 以东坡书法为媒向世界传播东坡文化
致力“传承书写东坡文化”,四川文学界组团出川寻访东坡精神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9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943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4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79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95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03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07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5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7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