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搭档朱时茂陈佩斯:一个商海掘金,一个话剧扎根,谁活得通透

春晚的聚光灯熄灭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可提起朱时茂和陈佩斯,谁能不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经典场景呢——朱时茂拿着枪套里的香蕉,陈佩斯忍笑到脸上的皱纹都能夹死一只蚊子。那时,灯光一亮,他们立刻出现在舞台上,迅速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经典。而如今,一个开着豪车驰骋商圈,一个则在怀柔的山脚下种田,评论区总有网友在调侃:一个身价比另一个高了100倍,到底谁的生活更像喜剧?

2002年的版权诉讼可真是个大插曲。央视国际的仓库里,成箱的小品光盘堆满,封面上朱时茂那顶亮眼的大盖帽,陈佩斯那件旧棉袄还带着舞台灰尘,这些光盘没有经过通知就被批量出售。两位“兄弟”拿着律师函上门找人时,接待的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春晚功勋演员”奖状笑着说:“我们都是自己人,何必这么较真?”法庭外,陈佩斯坐在台阶上,抽着烟,朱时茂一遍又一遍地捏着合同的复印件,纸角都被摩擦得发白。最终他们赢得了官司,33万的赔偿款到账时,北京三环的房价刚突破三千元,那点钱足够买一套小两居,但两人都没把目光投向房市,各自转身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现在再查查朱时茂的名字,竟然挂在了14家公司门上。影视公司投拍过主旋律大片,连锁火锅店最多开到了67家,甚至在疫情期间还紧跟潮流推出了预制菜,包装上赫然印着他年轻时的笑脸。财经博主扒过他的账单,仅餐饮公司就赚得足够买两辆劳斯莱斯,保守估计,他的财富早已突破5亿。他曾私下和朋友说,开餐馆比演戏轻松:“我教服务员端菜的姿势,按小品里的台步教,客人吃得开心,钱就来了。”

陈佩斯的工作室则藏在怀柔的一个山坳里,工商信息里只登记了个“大道文化”四个字,只有6个员工,去年年收入报表停在了780万。可能你不知道,他排话剧时总是带着一个搪瓷缸,缸沿磨损得坑坑洼洼,还是1984年春晚剧组发的,茶永远是怀柔本地的野菊花茶。《戏台》和《阳台》的票被黄牛炒到两千块,可他把大部分收益都投入了喜剧学员班,招生广告也写得很实在:“三个月三万八,吃住全包,包就业不包红。”有个学员总记不住台词,他就在果园里帮着改:“你就说‘这苹果甜得能让初恋回头’,肯定记住。”

探班时见到的细节也很触动人心。朱时茂在自己的火锅店请客,席间有人开玩笑让他演段《吃面条》,他笑着摇头:“老胳膊老腿了,弯不下腰。”但当服务员端上炸酱面时,他忽然拿起筷子比划,嘴里还念叨:“当年陈佩斯真往肚子里塞了五碗,导演喊停都停不下来。”而陈佩斯则在铁皮棚子里排戏,傍晚收工后总会往邻居家跑,要么帮忙摘豆角,要么蹲在灶台边看别人烙饼,说这是“找生活的褶子”。

2015年同学聚会那天,朱时茂开着宾利到场,车门一开,皮革混合古龙水的味道扑面而来;陈佩斯则骑着电动车迟到,裤脚沾了泥,车筐里还塞着刚买的西红柿。有人开玩笑让他们比比存款,朱时茂指着陈佩斯的车筐说:“他那西红柿比我后备箱的茅台还值钱。”陈佩斯笑着掏出话剧票:“送你两张,前排的,看完保准你想上台试试。”

去年冬天的事也挺有意思。朱时茂戴着鸭舌帽去看陈佩斯的话剧,坐在最后一排。当台上的演员说出“喜剧的根在泥土里”时,他忽然想起1984年第一次上春晚的情景,后台热水瓶里泡着陈佩斯带来的野菊花茶,两人分着喝那杯茶,比任何庆功宴都温暖。散场后,他在剧场门口站了五分钟,抽了一半烟就灭了,司机问他要不要打个招呼,他摇头:“别打扰他琢磨新戏。”那晚,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老照片,是1990年两人对着镜子练表情,配文只是两个字:“挺好。”

其实观众早已看清楚了。朱时茂的劳斯莱斯里装着的,是现实的算盘;而陈佩斯在山坳里的庄稼,则是精神的种子。谁的生活更像喜剧?其实并不需要羡慕彼此。正如《吃面条》里永远吃不完的那碗面,有人吃到撑得慌,有人吃得越发香甜。当年让我们捧腹大笑的,不是他们多成功,而是他们明白:生活再难、再拧巴,也总能找到一丝乐趣。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喜剧,不在舞台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态度中。

相关知识

舞台红人朱时茂陈佩斯,为何命运悬殊,一个身家过亿,一个与妻分离14年
春晚历史上的十大笑星:赵本山第一当之无愧,陈佩斯朱时茂黄金搭档
陈佩斯和朱时茂有多牛,春晚第一个小品,差点让导演丢掉饭碗
陈佩斯和朱时茂在一起吃饭谁买单?陈佩斯的回答让全场爆笑!
朱时茂罕见直播带货:谭晶李彦宏相助,陈佩斯支持,俞敏洪最仗义
重温经典时刻,陈佩斯与朱时茂同台献艺,现场重现经典台词,倍感亲切!
陈佩斯儿子跑龙套200场不露名,朱时茂泪揭茶缸往事
泪目!陈佩斯、朱时茂30年后再同框,两位70岁老人双双红了眼眶!
《戏台》风云:朱时茂的豪赌与陈佩斯的坚守,一场跨越时代的狂欢
朱时茂看陈佩斯的戏台看哭了

网址: 春晚搭档朱时茂陈佩斯:一个商海掘金,一个话剧扎根,谁活得通透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065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