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弟子怀念书法家杨再春先生

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出版家、摄影家杨再春先生,于2025年7月17日安然辞世,享年81岁。7月21日上午,杨再春先生的告别会在北京昌平殡仪馆举行。

上世纪90年代,杨再春先生因在央视连续3年播讲书法课,被誉为“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他曾出版了《行草章法》《墨迹章法通览》《字的结构与章法》《行书笔法与兰亭序帖》等四十多部专著、工具书,发行总量超过1500万册,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普及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他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书法教学,在短视频平台吸引了百余万粉丝,“请教杨先生”不断成为热搜话题。杨先生以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为己任,笔耕不辍、教化不倦,是当代书法艺术传承与普及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十余年来,杨先生以极大的勇气和宁静面对癌症,无论身体状况如何起伏,他始终豁达乐观地生活,把全部心力投注于对书法的热爱与对教育的责任之中。他待人谦和真诚,教学一丝不苟。他笔下的刚健与清气,也正是他人格的写照。

我们特邀杨再春先生的弟子撰写纪念文章,怀念杨再春先生。

是恩师,是同乡,更是榜样

即使有心理准备,但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心依然悲痛万分。杨再春先生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同乡,更是我的榜样。

也许同是唐山老乡的缘故,杨先生对我这个弟子格外厚爱与照顾。20年来,我们的师徒情谊天地可表。也许是缘分天赐,20年前的2005年7月,我有幸拜入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与先生交往20年来,无论做人和为艺,先生均为吾辈典范。

2013年4月,蒙先生厚爱与提携,我荣幸单独与先生在北京举办“杨再春携弟子陈启壮书法作品观摩展”。先生不仅亲自策划展览,亲自邀请诸多名家和领导出席开幕式,亲自手书展览前言及展标,还亲自参与布展。更让我感动和意外的是先生在布展现场主动提出将自己所有作品放在后面展区,却将我这个弟子的所有作品放在最前面,吓得我急忙推脱万万不可。在我心中,这样做无异欺师灭祖,弟子在先生面前怎敢造次。可先生执意如此,并笑着说:“师父与徒弟合办展览,就是有提携之意,这样做才能更好体现师父对徒弟的提携效果。”先生这句话说得如此轻松,但当今书坛,又有几位名家能甘当人梯而有如此的高境界呢?!以先生之身份和名望,能带我这个弟子展览已是莫大的幸运,更何况如此。

半个月后,让我感动的一幕再次出现,先生与我的师生书法观摩展(唐山站)在家乡唐山美术馆再次隆重举办。先生再次亲自策展,亲自邀请相关领导和嘉宾,并亲自来唐山出席开幕式,作品陈列依然是我的在前,先生作品在后。开幕式上,先生神采奕奕,谈笑风生,也不避谈自己一年前患癌的经历,对我这个弟子也是颇为赞赏与鼓励。

其实,先生患病一年多来,我多次去北京陪伴照顾,亲身体会到了先生的乐观、豁达与坚强,先生的精神气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觉中,先生就变成了我的榜样。想起先生一年来经历的诸多痛苦磨难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我不禁在开幕式发言时紧紧地拥抱着先生,感恩,心疼,景仰,幸福……各种心绪瞬间交织在一起,这一刻,我泪如雨下,这就是我伟大且崇高的先生——杨再春。

2025年7月25日泣笔

文/陈启壮

12块钱,终于有了第一本师父的书

7月21日,我最敬爱的师父杨再春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噩耗传来,仿佛一道晴天霹雳,将我的世界瞬间击得粉碎。悲痛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每一个回忆的片段都化作尖锐的刺,扎在我的心上,让我痛不欲生。

在前一天的电话里,师父的女儿杨帆委托我帮着拍一些视频,留做资料。因为我在廊坊,惟恐路况难测,早晨四点多,匆匆洗漱后,我马不停蹄地往殡仪馆赶。北京的交通,此刻也如我心情般拥堵,即便我打了提前量,可那漫长的路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仿佛连时间都在为师父的离去而悲泣。

到了殡仪馆,远远望见敞着大门的告别厅,上面师父的名字如针般刺痛我的眼,泪水瞬间决堤。

我与师父的缘分,要追溯到十来岁。那时,师父在中央电视台做书法讲座,没有如今网络电视的便利,我只能买《中国电视周报》,提前画下讲座时间,准时拿着小本本守在电视机前,也因此记住了杨再春这个名字。后来,我在新华书店看到师父编写的《书法实用对联500例》,12块钱的定价对当时的我而言是笔巨款,我甚至没勇气跟妈妈开口。每次放学,我都绕路去新华书店。当时的书店还不是开放式的,我每次都要让书店的店员阿姨帮我把这本书拿出来给我看,每次翻看一会,人家就问我买不买,我只能绝望地摇摇头,人家就会不耐烦把地书收走。我下次再来,就尽量挑其他的店员帮我拿书,主要是怕被人家认出来不再让我看了。后来,这件事被我的一个邻居知道了,就去劝我妈,说孩子喜欢就给他买一本吧!就此,我终于真正拥有了第一本师父的书。从此养成了攒钱的习惯,见到师父的书就会买下来。

后来到北京工作,在师父的展览上我认识了杨帆,这让我与师父的缘分更进一步。我内向害羞,却一直渴望能拜在师父门下,因为师父的书风曾深深影响我,拜他为师,是我小时候就埋下的心愿。最终,还是在杨帆的引荐下,如愿成为了他老人家的徒弟。

如今,师父已离去,但他的教诲、他的书法精神,早已融入我的生命。他用笔墨勾勒出的艺术世界,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师父,您虽已远去,可您留下的墨香与温暖,会一直陪伴着我,激励我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会带着您的期望,将这份对书法的热爱传承下去。

文/影视导演楚石

先生的豁达通透感染着我

转眼一周了,恩师的音容笑貌时时在脑海中循环播放。因从小酷爱书法,印象里的杨再春先生是望而不可及的当代大家,黑白电视里经常看到杨先生的书法讲座。我与恩师结缘于2019年,我们有了深入的情感交流,相识恨晚,每每相处总是意犹未尽,师生之情在老爷子的耳提面命授业中越加深厚。

老爷子豁达通透的性情感染着我,恩师的鞭策更是日日在耳。每次到老师家交作业,恩师皆不厌其烦地给批评,引经据典地给做示范。近两年,身染重疾、倍受病痛的老爷子依然开朗乐观,面对疾病的豁达更是感动着我辈。

与恩师视频中畅聊,老师正在草原避暑,提及恩师马上寿日,老爷子乐呵呵地说:“董俭,草原上的篝火烟花真漂亮,真回忆小时候放烟花的感觉。”我担心地问:“您老人家在草原身体咋样?”老爷子哈哈地笑着说好得很啊!大口吃肉小口喝酒还想骑马呢!八十的老爷子这精神状态,谁能想到身患癌症多年。

虽然北京离老师所在的位置有几百公里,不管了,推掉任何事情去草原为恩师祝寿!择日带着老婆和友人驱车直奔乌兰布统。老爷子见我到了激动得兴致昂扬,拉着我们一行就畅游乌兰布统,为我们讲摄影,与我们在最佳的角度合影,嘴角上扬满面笑容地说自己不仅仅是书法家,还是摄影家。其精神状态比小伙子还好。为了必须让老爷子开心,晚饭后偷偷地给恩师安排烟花,众多的人围在篝火旁,开心畅聊,胆大的燃起烟花尽情的放着。恩师惊奇地大声问:“董俭,这也太壮观了,从哪里搞来的?这得花不少钱吧?”我大声说:“老师您甭管,只要您开心就好!”之所以大声是因为在烟花的轰鸣中小声听不见。半个小时后,气温渐渐冷了,老师还是和孩子般的高兴,师娘心疼老师的身体督促回房间休息,几次的督促恩师就是不理,依然开心地问还有多少烟花没放呢。

恩师走了,我内心的痛只有回忆来缓解,愿恩师天堂安好。弟子董俭叩拜。

文/董俭

编辑/张丽

相关知识

别史|书坛墨香永再春 ——纪念书法家杨再春先生
著名书法家、出版家杨再春先生逝世
杨再春先生的书法什么水平
缅怀︱杨再春先生,一路走好
笔底云烟成绝响:追怀书法家杨再春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创始人之一杨再春逝世,享年81岁
书法家杨再春去世,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首脑
对话书法家杨再春丨当汗水凝结成墨,让文字长出骨骼
中书协创始人杨再春去世,被誉为“书坛泰斗”,他的字曾饱受争议
百幅甘肃省女书法家杨瑞云先生书法作品展出

网址: 众弟子怀念书法家杨再春先生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0656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