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版画到舞剧,专家盛赞《杨家岭的春天》跨界致敬延安精神

8月9日,舞剧《杨家岭的春天》即将代表北京在上海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活动。6日,人民的文艺——舞剧《杨家岭的春天》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举办,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盛赞该剧用艺术跨界融合的方式致敬延安精神。

会议现场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由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首演于2022年,至今已演出40多场。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在民族兴亡的呐喊声中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与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活,开创了文艺的春天。该剧将木刻版画转化为舞蹈创作,以舞入画、由画带舞,也对中国汉族秧歌、安塞腰鼓、陕北秧歌进行创造性转化,与皮影、剪纸、信天游等民俗元素交织成朴拙的舞蹈语言,展现文艺青年的心灵蜕变。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很多跨学科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是研究版画家古元的专家,“《杨家岭的春天》选取古元创作的《抗旱》《挑水》《收获》等经典版画作品,情节设计既是舞蹈的语言也是版画的语言。”尚辉在舞蹈中感受到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重新获得生活的滋养,“编剧巧妙的构思凸显出艺术与生活的双向互动,体现出当代文艺工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致敬。”《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也认为,该剧把延安版画的革命质感搬上舞台,扑面而来的黄土地气息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气象令人振奋。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副主任汪子涵在剧中出演版画家,经过几年的创排与演出,他深深感受到“溯源”是该剧的核心概念。当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杨家岭走进人民,今天,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回顾杨家岭的故事,正是不忘来时路的体现。舞台上全体演员都用充满真实性的舞蹈语言,与观众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肖向荣表示,舞蹈学院师生在演绎《杨家岭的春天》时,真切感受延安精神的感召,“编导利用艺术通感,将二维版画转化为三维舞蹈,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碰撞,舞剧用接地气的方式完成多线叙事,以小见大展现延安文艺精神。”肖向荣介绍,未来主创团队将吸收各方意见,进一步打磨作品,讲述好文艺故事。

研讨会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舞蹈家协会承办。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轩

相关知识

从版画到舞剧,专家盛赞《杨家岭的春天》跨界致敬延安精神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升级再上演
《杨家岭的春天》再上演,邀“老鲁艺”重温昔年的“文艺春天”
舞画联袂 《杨家岭的春天》焕新绽放
延安木刻版画“舞动起来” 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编剧透露创作灵感来自延安采风
《杨家岭的春天》焕新亮相国家大剧院,添加“版画系学生”新角色
探班《杨家岭的春天》:以舞入画 以画代舞
《杨家岭的春天》5月再登国家大剧院
《杨家岭的春天》升级再登台
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在京上演 以舞蹈演绎木刻版画

网址: 从版画到舞剧,专家盛赞《杨家岭的春天》跨界致敬延安精神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0811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