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失街亭的马谡并非被诸葛亮立马正军法,而是这样死的

在历史演义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马谡因失去重要的战略据点街亭而向诸葛亮郑重地负荆请罪。诸葛亮为了维护军法的严肃性,最终选择了亲手将马谡斩杀,这一幕在《三国演义》中更是让人感慨不已,成为了忠臣与失误之间的经典对决。然而,细究其真实历史,我们发现在史实上却并非如此戏剧化。实际上,马谡在街亭失守后,因形势所迫而带领大军狼狈地撤回汉中。他内心深知自己在这一战役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但没有如演义所述那般当面向诸葛亮请罪,而是选择了以逃避来面对自己内心的惶恐,畏罪潜逃,成为那个历史瞬间的逃兵。

在此期间,作为丞相长史的向朗与马谡关系密切,出于对朋友的情义,向朗选择了隐瞒马谡的行踪。因而在马谡受到追捕的情况下,有了向朗为其掩护的情节,这一行为导致在后来的事件曝光后,二人都受到了相应的责难。马谡因此在家中闲赋了整整二十年,这段时间在三国志的记载中也有明确的交代,岁月的流逝中,马谡的一生变得愈加沉重与无奈。

最终,马谡在诸葛亮的部下王平的缉拿下被捕。他与诸葛亮本应有的会面并未成行,事实上,当他被带到牢狱时,诸葛亮已经在此之前对他做出了判决,虽然已定下了死刑的判决,但是最终马谡并没有等待到行刑的那一天。他在监狱中因病去世,或许是出于内心的悔恨,或许是因感到深深的羞愧,最终以一种伤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局,让原本应该承受惩罚的马谡,反倒成了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可怜角色。他的死亡,不是因刀剑所致,而是因内心的煎熬和对前途的绝望,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

相关知识

名著新看点:诸葛亮为什么会错看马谡?
为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力匡扶蜀汉?都怪猪队友太多
演义中魏延被诸葛亮所杀,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王老板”技惊四座,年轻观众挤入剧院追看《失空斩》
三国演义把他写成怂货,正史中,他大败赵云、诸葛亮,力压司马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执意杀魏延?别给演义骗了,其实另有真相
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的陈式,在正史中结局如何?
正史中猛如虎,演义中却变猫的将领都有谁?江东人物最受打压
诸葛亮真的不喜欢魏延吗?别被演义骗了
三国演义:如果马谡当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司马懿给出了答案

网址: 演义中失街亭的马谡并非被诸葛亮立马正军法,而是这样死的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0894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