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京华》首发式暨《北京文学》创刊75周年座谈会举行

8月8日,在《北京文学》创刊75周年之际,“新时代·新高地·新北京作家群——作品精选《文起京华》首发式暨《北京文学》创刊7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老舍文学院协办。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丁梅,北京市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北京文学》原副主编陈世崇,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董事长赵红仕、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勇等出席会议。

“新时代·新高地·新北京作家群——作品精选《文起京华》首发式暨《北京文学》创刊75周年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李敬泽回顾了年轻时自己给《北京文学》的一次投稿经历,以及与编辑见面的戏剧性情形。1987年,他在《北京文学》发表了第一篇评论,同期还刊登有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通过讲述余华等一批当代知名作家当时作为年轻作者受到《北京文学》关心呵护的有趣往事,李敬泽肯定了《北京文学》持之以恒挖掘、培养、关爱青年文学人才的做法。霍志静表示,《北京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园地,一代又一代才华横溢的作家从这里起步,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这里发表。今天,更要主动担当和参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成为原创作品的首发平台、新秀作家的展示平台、北京作品的创新平台、文学IP的孵化平台。

马新明在致辞中讲道:《文起京华》是《北京文学》新栏目“新北京作家群”的精品选集,“新北京作家群”已经成为首都北京的文学品牌和当下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北京文学》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不断向文学高峰阔步迈进,“力争实现‘六个新’突破,即壮大‘新群体’、书写‘新主题’、拓展‘新空间’、推动‘新转化’、创新‘新传播’、打造‘新高地’,不断拓展北京大文学格局,建设规模宏大的文学人才队伍,构建北京文学发展新高地……加大推介‘文学新人’力度,以精品栏目为抓手,运用好北京文学年度推优评选机制,评选出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3年,《北京文学》开设“新北京作家群”栏目,持续关注近年来活跃在北京的中青年作家力作,推出一批北京中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取得较大社会反响。《文起京华——新北京作家群作品精选》精选“新北京作家群”栏目发表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理论文章,囊括徐则臣等11位中青年作家作品。正如该书所言,“‘新北京作家群’的‘新’令人欣喜:新题材,新气质,新叙述,新想象……杂花生树,色彩斑斓,摇曳生姿,无不显示着北京文学的创作活力。”北京作协主席、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认为,《北京文学》是一本海纳百川的刊物,作品风格各具风貌,水准卓尔不群。写新北京某种意义上就是写中国新时代的变化,以及这些转化在未来中国文化的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文学》做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文起京华——新北京作家群作品精选》

作者:徐则臣 等

编选:《北京文学》编辑部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年7月

在单元对谈环节,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孟繁华表示,北京文学的文学传统是不断丰富的传统,是一个不断开放、包容的传统。《北京文学》作为一本杂志,是中国文学的发动机、实验场、晴雨表,它所有的动作都会被全国的杂志关注。北京作协原副主席、作家刘庆邦回忆了40多年来与《北京文学》的深厚友谊,他表示,自己在跟《北京文学》一起成长。在《北京文学》原副主编、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看来,《北京文学》不是精英杂志,而是面向更广泛读者,贴近现实生活、时代精神,具有人民性的文学刊物,这也是75年前创刊的老主编老舍先生的思想,是《北京文学》一直坚持不懈的传统。

青年作家,《文起京华》作者孙睿表示,“新北京作家群”的命名,会促使他在创作时去思考地理环境之于情节逻辑的必然性,任何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是有它的唯一性的,北京就有很多故事发生的唯一性。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是今年《北京文学》第7期的封面人物,同期发表了最新作品《小姚护士和她的病号》并被多家刊物转载,他在发言中特别提到文学期刊跟作者之间的重要联系,回顾了当年投稿《北京文学》的细节以及编辑对他人生和写作的指点与帮助。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乔叶讲到,她来自河南,现在生活在北京这样一个大海一样的城市,大海给予她丰厚的营养,她在这里有了一个吸纳的过程、学习和蜕变的过程,不断新生的过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徐刚认为,“新北京作家群一方面要挖掘深度,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新格局在里面。这是我们今天的创作,包括理论批评工作要去竭力捕捉的新的东西,也是对理论批评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家政女工、作家范雨素看来,“北京的文墨不光滋养北京的读书人,也滋养我们这样的农民工。我们这两年反复提到的‘新大众文艺’,给‘新大众文艺’的写作者以力量。”青年作家,《文起京华》作者杜梨同样表示,“要相信北京这个城市,相信它的历史,从它的历史和动植物保护里,能看到北京更新更多的未来,突破曾经陈旧的想象,让北京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记者/何安安

编辑/李永博

校对/卢茜

相关知识

《文起京华》首发式暨《北京文学》创刊75周年座谈会举行
《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出版座谈会暨新书首发式举行
《中华当代诗词研究》首发式暨诗词创作与研究座谈会成功举行
赓续京华文脉 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举行
推进江苏文学批评人才队伍建设,全省文学批评座谈会暨《江苏青年批评家文丛》首发式举行
阳江市作协举行会员大会暨第五套丛书首发式
纪念曹禺诞辰113周年座谈会暨《曹禺全集》首发式在京举办
重庆少数民族文学座谈会暨张远伦散文集分享会在渝举行
《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举办
文澜珊《大话诗词》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网址: 《文起京华》首发式暨《北京文学》创刊75周年座谈会举行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1051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