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新视角看《海鸥》

《海鸥》剧照

为纪念契诃夫诞辰165周年,莫斯科艺术剧院携契诃夫经典之作《海鸥》,首次踏上中国巡演之旅。近日,该剧登台北京保利剧院,更在演出前举行了此次中国巡演启幕仪式。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为推动中俄两国高水平文化交流,8月打造“俄罗斯经典文学话剧演出季”,除《海鸥》外,还包括由已故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瓦赫坦戈夫剧院演出的《叶普盖尼·奥涅金》和《万尼亚舅舅》。

《海鸥》之于契诃夫,不止于四幕喜剧。1896年首演失败一度让他想要放弃戏剧事业,而189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亲自执导,并以革命性的姿态大获成功,契诃夫自此真正展现出他的戏剧才能,一种全新美学和语调也就此诞生——艺术剧院的演出不再依赖演员的个体表演,而是通过导演及统一风格来征服观众。这部作品更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美学体系的艺术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开启了现代戏剧体系的新时代。自此契诃夫被称为“天才剧作家”,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大幕也以“海鸥”为荣,这一飞翔着的海鸥形象更成了剧院的院徽。虽然是不折不扣的看家戏,但这版《海鸥》呈现的状态还是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从斯坦尼出发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究竟该走向各方。

之所以选择排演《海鸥》,莫斯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兼院长、《海鸥》导演康斯坦丁·哈宾斯基说,“是想用今天的视角重新去感受这部作品,这种感受肯定跟百年前是不一样的。我们想呈现一个全新的阐释,也希望能够跟今天的观众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鸣。”

对于《海鸥》这样的作品,哈宾斯基认为每一次去读,都会发现新的东西,这跟自己的年龄、经历有关,甚至跟你所处的国家的社会现状有关,因此这是一部可以被重复打开的作品。而且剧中女性是真正的主角,被视为推动整个戏剧运行的力量。而此次中国之行,剧组会加一两个中国词汇,以增强同中国观众共情的幽默点。

之前,剧组还与中国观众进行了面对面互动,在哈宾斯基的印象中,中国观众提了很多非常有趣且独特的问题,有些甚至自己也答不上来,但这样的对话形式,还是让他觉得非常充实、很有内容。

文/本报记者郭佳

相关知识

聊斋故事,历久弥新!短剧版聊斋开播,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法诠释经典
莫斯科艺术剧院来华巡演 全新演绎《海鸥》
让海鸥飞起来吧!看话剧《海鸥》有感
格鲁吉亚版《海鸥》登台曹禺剧场,简约现代视角切入契诃夫名作
别眨眼!第一次用这个视角看烟花
用第三视角带你看主持人朱迅 如何“玩单杠”
用源仲第一视角看《念无双》我与神女谈恋爱!
有海鸥撕开这一夜——评大卫·多伊阿什维利执导的话剧《海鸥》
话剧《海鸥》上演沉浸式观演重塑经典
莫斯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康斯坦丁·哈宾斯基:让契诃夫的“海鸥”跨越百年展翅飞翔

网址: 用全新视角看《海鸥》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1058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