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31咸:亨,利贞,取女吉,沁芳亭,《道德经》兵者
原标题: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31咸:亨,利贞,取女吉,沁芳亭,《道德经》兵者
刘先银经典点说高考作文:这,才是成熟的模样(记叙文)《红楼梦》“沁芳”
“沁芳亭”“沁芳”二字是宝玉所取,亭上还有一副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刘先银经典点说经典学写作:元春省亲,那么感人的初衷,执行起来会是什么样?
01壹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本不是什么大事,再家常不过的场景。但如果女儿是皇妃,性质就不一样了,不仅情形会大为不同,意义也相当重大。
《红楼梦》中,贾政的长女元春被晋封为贵妃,又被恩准回家省亲,这是一份罕见的双重恩典。用凤姐的话来说,这件事可见皇帝的隆恩,因为“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来未有的”。
皇权的尊贵大过人伦,成为皇妃的女儿不再只是女儿,她代表着由至高无上的权力赐予的荣耀,容不得有任何轻慢。所以,面对贵妃省亲这件亘古未有的大事,贾家迅速行动起来,筹划修建省亲殿宇,察度采办人丁,兴师动众,一派隆重热闹的景象。
书中描写筹划阶段的忙碌时,说“自此后,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
但是,这其实不足以让普通读者对贵族之家的奢华程度感受深刻。所以,曹公还在第十六回中,用贾琏、凤姐夫妻和乳母赵嬷嬷讨论旧事的场景,以遥想贾家、王家以及江南甄家当年接驾的盛况做铺垫,让我们对花钱如流水的贵族派头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当年,贾家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就把银子花得如淌海水似的。
凤姐的娘家王家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凤姐的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她家养活。还有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王家的。
而江南的甄家,更是独他家接驾四次。赵嬷嬷说,“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不过,在赵嬷嬷看来,谁家会有那么多钱买接驾这个虚热闹,甄家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但凤姐不这么说。
赵嬷嬷不是当家人,她的话不过是不明就里的想象。接驾花费的钱从哪里来,凤姐比她清楚。甄家有能力接驾四次,连出身王家的凤姐都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可见,那些钱并不是由皇帝实报实销的。
02贰
通过接驾的旧事,我们了解了四大家族往昔的盛势,知道接驾简直是“烧钱”。而通过凤姐的纳罕,我们又知晓了一个重要信息——接驾需要倒贴钱。
接驾究竟有多费钱?如果曹公直接说数据,无疑太空洞,也太隔膜。而有了这一段往事的铺垫,一切就变得形象直观起来。
接一次圣驾,的确可以说是耗费大量资财买个虚热闹,这是超级富豪才能玩得起的游戏,而且,还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富豪。
要财富与地位兼具,就得是四大家族这样的人家。只是,要花掉一大笔钱,又不会伤及根本,这意味着,这个家族还必须拥有强大的赚钱能力。
皇家的“输血”只是锦上添花,自己拥有“造血”能力方为万全之道。唯有如此,这一次耗费的资财,他日才有可能补回来,不至于血本无归。也唯有如此,这一次无论如何铺张,都不至于伤了元气,从此一蹶不振。
家族人丁兴旺,子弟争气,欣欣向荣,包揽多个要职,这些都是家族“造血”能力的体现。但对此时的贾家来说,每一项都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这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事,只能为贾府带来表面上的荣光。
虽然这次元春回家只是贵妃省亲,并非圣驾亲临,但有了这一段关于辉煌旧事的描写作为参照,我们对迎接元春的奢靡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判断。
贾家这一次,要动用老本了。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么大的开支,钱从哪里出,主意是老仆赖大出的。他说,江南甄家还收着贾家五万两银子,先从这里支取。
四大家族盘根错节,关系密切,可谓荣辱与共,甄家跟贾家更是关系匪浅。贾家有个贾宝玉,甄家有个甄宝玉,二人的成长有诸多相似之处,简直是互为镜像。
甄谐音“真”,贾谐音“假”,真假之间,更是藏着深远的寓意。
曾四次接驾的甄家,往昔荣光胜过贾家,但甄家再盛极一时,终究还是走向了败落。
甄家如此,贾家又如何逃得过由盛转衰的命运。
03叁
贾府的工程,耗费资财之盛,成为拖垮这个家族的关键因素。但其实,贾家的工程还算省事的。
因为有宁荣两府的底子,最后商定,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三里半大的土地,用来修建省亲别院。
而同期被恩准省亲的吴贵妃家,经贾琏之口,说是还去城外踏看地方了,工程量更大。还有周贵人家,也是在家里动了工,修盖省亲别院。
可见,迎接省亲这件事,的确不是贾家可以主动选择不奢靡的。
无上的荣耀背后,必然也是难以想象的承担。面对皇恩浩荡,再会当家过日子的人,也不敢做主在这件事上俭省。
对贾家而言,这就是命运的不可抗拒之力,就算是想躲也躲不掉。而对故事来说,这就是悲剧性的建立。
于是,我们只能在一派虚浮的繁荣中,看着被命运之手支配的贾家,如何在巅峰忙得不可开交,却浑然不知脚下所踩,已是悬崖百丈冰。
其实,也并非真的浑然不觉。书中讲到,贾赦住的是荣府旧园,其中的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因为两处离得甚近,刚好能凑成一处,省许多财力。
纵然有“省”的意思,也必须把握好分寸,这太难了。
虽然曹公又补充说,如此纵有不敷,所添亦有限,但这个“有限”实在让人一言难尽。因为,这个“有限”的底线,对此时的贾家而言,依然高得离谱。
那么,皇帝为什么要下这么“坑”的旨意?有意思的是,源于他能体贴万人之心。
皇帝推崇孝道,推己及人,想到深宫中的妃子们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必然心中思念。但即便其眷属可以入宫请安,在宫里也得受国体仪制拘束,母女之间还是不能惬怀。于是,皇帝大开方便之恩,准许有条件的妃子家启请内廷銮舆入私第,让他们的女儿可以回家略尽骨肉私情。
初衷太感人了,这个旨意一下,谁不感恩戴德。
皇帝真不是想借此拖垮谁家,但这个旨意执行下来,后果真的很严重。于人于事,这更是无可奈何之处。
贾政为什么不同意用【翼然】呢?
【翼然】和【泻玉】都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请注意欧阳修的原文,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意思是说,这是个小瀑布。泉水流于山间,形成落差,故而用【泻】字。
【翼然】是指飞鸟之势。醉翁亭处于峰回路转之间,尽管临于泉上,但事实上,肯定是由于山体的衬托,加上亭子的飞檐翘角,才让人联想到飞鸟。
不要忘记,《醉翁亭记》开篇第一句话就说【环滁皆山也】。
也就是说,【翼然】这名不能代表水亭,无法描绘出水之特质。相对而言,更能描绘山之特质。
沁芳亭,红楼梦中大观园一座亭子名称,沁芳亭桥在潇湘馆的西侧。“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进入大观园的第一座桥,是沁芳亭桥,它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拱,兽面衔吐,四周均有美人靠,波光倩影,宛若琼阁。
沁芳池里鱼儿悠游,游玩的孩子专门带着鱼食来喂鱼儿,争食的鱼儿搅得水中涟漪片片,惹得许多游人驻足观看。
桥上建有一个亭,称为“沁芳亭”。“沁芳”二字是宝玉所取,亭上还有一副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译:潇湘馆四面被水环绕,水中植有成片成片的荷花,碧绿葱翠的荷叶铺满池塘,清新脱俗的荷花,袅袅的开着。清新的空气,静谧的空间,悠闲的人们,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刘先银经典点说:“沁芳亭”——据《红楼梦》中描述,前有山,后有水,奇花异草沁人心脾,沁芳二字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是贾宝玉根据实景和元妃省亲之事独创之名。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在山涧间的天然之泉,这里出来的水,没有经过人为的雕琢,这些水,就如黛玉一样,自由奔放,清冽出于本心。这是真儒,是如黛玉一样的女孩。
在这样的水上建亭子,那是水依山向,亭临水势,那是相得益彰,在这样儒家的浸润下,亭子当然偏偏欲飞,那才是“翼然”。
而大观园的这股水,是人工引的水,是为大观园添景的一股水,是为取悦君王,为元春省亲称颂的水,岂有“翼然”的丰姿?
泻玉到沁芳:宝黛琴瑟和鸣只是宝玉痴心,黛玉注定必死。
贾政不喜“翼然”,却用“泻玉”,为何?
“翼然”虽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却是描写滁州山林之美,没有凸显出大观园园林“曲径通幽”之妙;“泻玉”虽偏于水,但宝玉言“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此泉也用‘泻’字,似乎不妥”。由此看出,独创之成果是最契合实情实景的智慧结晶。放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途径。这其实是贾政认命的态度。他知道儒家早已没了自在“翼然”的机会,认了命,因此用“泻玉”命名。“泻玉”,“玉”是什么?是黛玉,是儒家之真谛。贾政自知真儒已经没有生存之地,他认命了,要把“玉”之真谛泻去,以邀宠帝王,求得一丝生存之机。
贾政认了命,但宝玉却不认命。他把“泻玉”改为“沁芳”。他一心想要保留真儒的一线生机。他把自己当作那个水上的沁芳亭,要在大观园这方寸之地,保护红楼女孩们不受外界干扰。所谓“沁芳”,是用自己一己之力,护佑诸芳周全的决心,保留真儒的一丝血脉。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
刘先银经典点说《观世变:不让历史说谎》
刘先银经典点说《观世变:不让历史说谎》
《易经》被贯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究竟何为易?这本经典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有什么关系?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语出《周易•系辞上》。指人们运用《易经》就能通晓宇宙间的事故。
寂然不动感遂通,三才一体交相融。万物互联本自性,弥伦天地知始终。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孔子在《系辞传》中说的非常清楚: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易经本身是没有思维,也没有行动的,但你坐在这里寂然不动,就可以感应到天道,了解万物的运行趋势和轨迹。
咸:亨,利贞,取女吉。白话:咸卦。通达,适宜正固。娶妻吉祥
咸卦:咸卦是易经中的第三十一卦,都是下经的首位卦。本卦为异卦处。“咸”是感的意思,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动作,由此及彼,以己感人,对客体施加影响,产生相应的作用。因而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以复为感,感复有应,双向互动,交相感应,天地之间的事物也就在这个循环不已的动态的过程中结成了普遍联系的同一整体。
执其随:(执,同咸,换辞同义。)意即伤。随,声假为隋。《集韵》:(隋,顺裂肉也。)顺裂肉,指股下突起之肉。《象辞》解(随)如字。与经意有别。
九三,股即大腿根部。再次磁感应,但是太固执又盲目跟风地追随,看起来固执就是说凶了。做一切事太固执了都是不好的,真实的磁感应就应当是即使是无意的磁感应,要明白与世无争。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来往,朋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来往,未光大银行也。
白话文
九四:贞卜吉祥如意,没有追悔。纷沓来往,小伙伴们都听从你的意旨。《象辞》说:贞正,吉祥如意,没有追悔,因为沒有遭受危害。虽然几个盆友纷沓来往,但变游还很狭小。
憧憧,《释文》:(王肃云::来往绵绵不绝貌`。)朋,这儿当指朋友。感,受,遭受。光,借为广。
九四,歪斜而被磁感应了则有伤害。(憧憧)表达情意不确定,情意不定则盆友也不容易定,因而磁感应之情重在平稳,平稳的磁感应方可有盆友来追随。
九五:咸其脢,无怨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白话文
九五:伤其背肉,但沒有灾难。《象辞》说:耸动其背,做出承受吊物的反映,来看其志在低贱的事。
脢(méi梅),《说文》:(背肉也。)九五,脢指后背肉,形容与你建议不一样的人。能与你建议不一样的人磁感应,能在最微小的地方去磁感应,那算是杰出的。
上六:成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白话文
上六:伤其腮帮、面颊、嘴巴。《象辞》说:伤其腮帮、面颊、嘴巴,它是滚翻口说吸引的灾难。
滕,《说文》:(水超涌也。)意如滚翻之腾。上六,这儿磁感应的位置全在面部,说明磁感应表面层。花言巧语、花言巧语、充分发挥演讲口才,这类磁感应是假磁感应,并不是真磁感应。
咸卦整体上是在提醒大伙儿该怎样解决人际交往。人和人之间要专心致志磁感应,真心实意地磁感应,不可以花言巧语。因为无论是全部社会发展还是具体一个机构的可靠性,靠的全是人和人之间的和睦关联。要想在与人相处中八面玲珑,最先还要保证心胸开阔,得用谦虚来容下许多人。要做大事儿、成大器还要与他人混熟,还要有一棵包容的心,不必有过多的以偏概全。每个人常有包容的心,天地才足以友谊、和睦。
或许对这种卦也有许多不一样的了解,有些人将它当做是讲气功修炼的,意守位置从脚指头慢慢往上面。也许多人认为这种卦是讲男人女人房内交欢的全过程的。我觉得不可以限于特大的实际难题,这是讲大规律的,因而能够应用于许多层面。
《易经·系辞上》第十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就易学的基本原理而言,世界上的同一性在于乾坤并建,“二气感应以相与”,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二气并非彼此隔绝,各自孤立,而是相互感应,相互依存,结为一体,离开了这种感应的过程,也就没有世界,所以古时侯人常说,“《易》以感为体”,“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咸卦以阴阳交感为主题,联系到天道与人事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从卦爻结构来看,上兑阴卦为柔,下艮阳卦为刚,“柔上而刚下”,这种结构有利于交感作用的进行,与泰卦坤上而乾下的结构是相似的。这是由于,在阴阳交感的过程中,阳是主动的一方,阴是被动的一方,阳气的走势由下往上升腾,阴气的走势是由上往下沉降,阳必甘居于下位,主动向居于上位的阴方表示交合的诚意,争取阴方的接纳,交感的过程才能顺利进行,从而产生“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志同”的效应。
所谓“咸亨”,是说这种交感自有亨通之理,感而遂通,只有通过交感的过程,阴阳双方才能凝聚为畅达亨通的和谐的整体。所说“止而说”,是说这种交感应当止于正道,达成两情相悦的目的。咸卦下体艮为止,上体兑为悦,艮为少男,兑为奼女,少男主动追求姹女chà nǚ,既要谦恭居下,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又要止于正道,表示出于至诚的忠贞纯洁的相爱之情,由此而赢得女方悦而相从,把阴阳男女的交感结合建立在“止而说”的坚实基础之上。这种阴阳交感是易学的普遍性的原理,上达天道,下及人事。从天道的层面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交感促使万物生长发育。从人事的层面看,“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圣人感化人心促使天下和平融洽。全面观察各种交感现象,深刻领会其中的感通之理,可以见出天地万物的性情。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系列课程,以“知行合一”为主要方式,以卦象学习为交流工具,以认识自然社会、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合理生存方式为目的,继而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伴着了解与学习《易经》的心态,让我们停下来,去探索、认知自己和宇宙万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我们希望《易经》系列课程的学习,达到自我认知的新高度、回归宇宙本我的原始状态、在喧闹拥挤的都市中,化烦恼为智慧,发现自己内心的一片宁静祥和之地。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译文——原文对照
第三十一章,反战章二
第一段: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夫兵者,不祥之器。(精美的兵器啊,我感到阵阵萧杀之气传来,而不是美丽的图案。)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恶,wù;处,chǔ,下同)(兵器中透出不吉祥的暗示,人神都会为此不安,心中极度厌恶。有道者不会停留在兵器面前,整个地方都充满杀气。)
第二段: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上古圣人传下的习俗,其中含有密意,我今天对世人宣讲。遵循教法的君子安居时坐在左边,用兵时则坐在右边。)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锋利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并非是君子日常用品。)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为,wéi)(敌人进犯时不得已而用之,安居时要安于恬淡,不能轻易动怒。)
第三段: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乐,lè,下同)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杀人为乐者,不可能长久得志于天下,必然早早灭亡。)
第四段: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吉祥的事以左边为上,凶事则以右边为上。)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偏将军坐在左边,上将军坐在右边。)
言以丧礼处之。(这些习俗都是含有丧礼的密意。)
第五段: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场上敌我双方都阵亡了很多将士,将军们应该为死去的生命嚎啕大哭。)
战胜,以丧礼处之。(我方虽然获胜,但应该为地方死难者举行葬礼,以安慰他们的灵魂。)
经文很含蓄,“--”表示隐含义,补充理解。
【文本分歧】:此章王弼无注,《集注》本加一校注:“疑此非老子之作也”,道藏本无此校注。此校注引发宋代以来道德经文本争议,宋代晁说之再版道德经时在跋文中说:“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晁以为王弼无注就意味着王弼此章不是老子原文,这是天大的误解。王弼注有详有简,个别有无注(第66章同样无注)。严格说,王弼注是为自己注,领会极深处洋洋洒洒,注墨极多,第38章达1300字,很多章节只有几十个字,基本不注字。河上公注释是为初学者注,注文大致平均,对疑难字加注。晁说之更说:“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幸赖傅奕能辩之”。晁说之是道德经的信徒,更欣赏王弼注,说“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宋代王弼注已经罕见,晁反复求索,终于得到,并重新版刻,使之流行,并赞叹宋真宗对道德经的评价:“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赅,真得老子清静之旨”。道德经的宗旨是“清静”,也就是安心法门,有智慧的帝王也迫切需要“清静”。
在晁等看来,老子反战,济世救人的教法似乎与“清静之旨”相违,这是没有领会道德经的二大教法是“道”和“德”,构成道妙德善的统一。反战、济世救人正是德善的体现,不然老子就与后世只修“清静”的道士没有区别了。六祖把没有“妙用”的住空观静斥为枯禅(木石禅),禅的最高境界是无心,但与木石无心完全不同,正是因为“妙用恒沙”。不然坐禅最后等于木石,成为木石禅了。德善正是“妙用”,不然老子修道成为修木石道,证道成为证木石道。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大菩萨境界。老子反战,济世救人正是大菩萨境界。晁没有机会看到帛书,帛书上赫然写着“圣人常善救人”。这与慈悲三宝章(67章)的义理完全相通。此章脚注和晁的判断误导了后人,对王弼本、河上公本的怀疑浪费了青春,更糟蹋了道德经和老子教法。华夏文明的智慧后世确实有衰落,但不能因此否定伟大的远古哲人留下的深刻思想。
题解:此章是反战章二,紧接上章。老子道法不仅呵斥战争和好战者,而且进一步呵斥兵器,认为兵器是不祥之器,会带来灾祸。小时候父母教育孩子“扬刀三分罪”,手拿利器就已经犯了三分罪,小孩要远离凶器,这是真正的反战教育。在不恰当的场合摆放利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起心动念都是造恶。有道者应该远离陈列凶器的场所,这是提前戒断。
老子进一步宣讲远古传下的习俗中含有的密意,“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代证悟者立下规则,左代表吉利,右代表凶险,古代的象征文化很发达,今天人们已经遗忘了。葬礼上毫无疑问要穿丧服,婚礼上毫无疑问要穿礼服,今天还有这样的规则,这都是上古传下来的教法。上半篇主要宣讲象征,下半篇主要宣讲对阵亡者的慈悲情怀,这是对上天好生之德的亵渎。读完此章,好像听到远古战场上传来的丧钟,这是有道者敲响的丧钟。希望后世人明白丧钟为谁而鸣。
刘先银题写书名《学而时习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31咸:亨,利贞,取女吉,沁芳亭,《道德经》兵者
吉吉国王梗 现在网上说的吉吉国王什么梗
“想让我帮你带孩子?先给我50万再说”,儿媳:你想钱想疯了吧!
寻秦记剧情 寻秦记剧情简介
赵玉吉个人资料简介 赵玉吉介绍
都市之最强狂兵小说介绍 都市之最强狂兵简介
三个奶爸结局 三个奶爸结局介绍
最好听的轻音乐 好听的轻音乐介绍
巧手成就卓越·匠心造就非凡——吕梁市离石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抖音名字女生 抖音名字女生大全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