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十年之久不敢看红楼梦的她,却演了半部红楼梦,红了一辈子

说来有趣,曾经有位演员,演了《红楼梦》中的贾迎春半部,结果却红了一辈子。三十多年过去,谈起87版《红楼梦》,几乎每个人都会先想到她——金莉莉。你或许不知,她那“半部戏”的缘分背后,竟然藏着不少意外的故事。

当年,金莉莉在中戏可是大有名气,她是学校里五位最亮眼的姑娘之一,大家都称她为“五朵金花”之一。其他几位像巩俐、史可,后来也都成了影视圈中的明星。然而,尽管有着这么好的起点,金莉莉的后续角色却并不多,令人意外的是,观众记住她的,还是那部未拍完的《红楼梦》。

这个故事得从剧组的选择说起。当初,《红楼梦》87版的选角相当严格,导演王扶林和团队挑选了好久,最终决定由金莉莉来扮演贾迎春。可戏拍到一半,她考上了中戏。那时,对任何一个年轻演员来说,中戏的文凭几乎是职业生涯的金字招牌。王扶林导演当时着急得拍桌子,毕竟,剧组花费了大半年时间筹备服化道和场景,若换人来拍,之前的心血等于白费。但冷静下来后,导演还是意识到,年轻人的未来更重要,不能因为一部戏耽误她的学业,于是最终决定让金莉莉去上学。

有趣的是,虽然《红楼梦》播出后大获成功,金莉莉演的那半部贾迎春依旧成为经典,但她自己却有整整十年不敢看这部剧。每次提到《红楼梦》,她总忍不住掉眼泪。可能你会疑惑,演了经典角色,为什么还会如此抵触?其实,这很能理解。就像我们投入了感情去做一件事,却没有完成,心里总会有些许遗憾。金莉莉心中对贾迎春有深厚的感情,却因为学业未能拍完,难免会觉得有点不甘。

更让她感到无奈的是,观众始终将她与贾迎春画上等号,可能让她有些压力,觉得自己其他的角色都被忽视了。其实,她后续也演了很多戏,比如与陈坤合作的《非你不可》,她在其中扮演陈坤的母亲,这个角色接地气且富有亲和力。但无论怎样,观众还是会说:“那不是演贾迎春的金莉莉吗?”可见,一部戏的影响力,确实能盖过演员后来的所有努力。

这种情况其实在娱乐圈并不罕见。比如,游本昌老师演了《济公》之后,无论他演了多少其他角色,大家一见到他,依然会喊“济公爷爷”。赵雅芝演完《新白娘子传奇》后,每次提起“白娘子”,大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依然是她。有时候,演员会觉得自己被一个角色限制住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能有一个角色被观众记住一辈子,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很多人可能觉得,演员一辈子靠一个角色出名是不是有些“亏”,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问题。每年影视圈都会有成千上万的角色,能被记住三五年都很难,更别说几十年了。金莉莉这“半部戏”的缘分,能让观众记三十多年,背后无疑是《红楼梦》这部名著的魅力在撑着。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其中的角色栩栩如生,贾迎春的懦弱、善良和那种让人同情的劲儿,早已深深刻在读者心中。演员只需将这些情感展现出来,便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再加上87版剧组的认真,演员们为角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学礼仪、研台词,几乎将自己融入角色,这种敬业精神,现如今许多剧组都无法比拟。

王扶林导演在剧组聚会时曾对金莉莉说:“你的人生挺圆满的,拍了《红楼梦》,上了大学,没啥可遗憾的。”这话可谓说得精准。她选择了上学,没耽误自己的未来;演了半部贾迎春,却被观众记了一辈子。能“鱼与熊掌兼得”的事情,谁能遇上?

如今,金莉莉已经释怀。她终于明白,观众记住她的贾迎春,不是因为忘了她的其他角色,而是因为那部作品,那个人物,已经深深扎根在大家的心里。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几十年后仍然能脱口而出角色的名字,不是因为其他,而是那份记忆已经根深蒂固。

其实,经典角色与演员之间的关系,就像钥匙与锁。演员用自己的理解打开了角色的门,而观众则通过这扇门记住了角色,也记住了那个开门的人。金莉莉的故事之所以特别,就是她只打开了一半的门,却让大家记住了一辈子。这个故事背后,是名著的深度,是角色的温度,也是在好作品面前,观众无法割舍的情感。

有时候,人生的选择看似遗憾,实则隐藏着另一种圆满。金莉莉没拍完《红楼梦》,却实现了大学梦;演了半部戏,却得到了终身的“角色红利”。这种“完美的不完美”,大概就是命运对那些认真做事的人的馈赠。

相关知识

《红楼梦》:以美学的角度,看《红楼梦》里梦幻与现实的较量
红楼梦:曹雪芹的神来之笔,看多姑娘如何管理她的后宫
18岁她因红楼梦一夜成名……
王朔怒批87版红楼梦:简直没法看!把原著毁了不说,差点把我看吐
红楼梦:贾府靠林黛玉续命十年,却恩将仇报,拆散宝黛姻缘逼死她
因看《红楼梦》哀伤至死!江苏常州人爱《红楼梦》远不止于此
专栏作家 |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初心”
痛别!《红楼梦》里的“鸳鸯姐姐”走了
从《红楼梦》中的小细节,看曹雪芹笔下大家族的礼教

网址: 曾有十年之久不敢看红楼梦的她,却演了半部红楼梦,红了一辈子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1789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