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与转基因剧的本质区别:田汉〈白蛇传〉“小青妹”唱腔解析

传统戏的“唱念做打”,常常是在严密程式规定下的自由表现。这意味着每一出戏的表演,不论是唱、念、做、打,都无法严格固定成一成不变的模式。就算是同一位演员,面对不同的嗓音状态、体力、环境、时间等变化,同一出戏的演绎也能有所不同。这种情况在戏曲界屡见不鲜。举个例子,梅兰芳在四九年后录制的《宇宙锋》和程砚秋的《三击掌》,每次录音版本的唱法和表演细节都各不相同,虽然故事主线和情节大体不变,细节却会有显著差异。

传统戏和样板戏之间的区别,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样板戏,或许被看作是现代新编戏剧,其内容、唱腔、对白乃至舞台调度都是固定的,演员只能按剧本和导演的要求进行表演,无法突破剧本和导演的设定,甚至连一点点个人创意都不允许。这一切看似与西方戏剧非常接近。与传统戏的自由灵动不同,现代戏的表演受到了严格控制,包含了导演的绝对主导地位,庞大的乐队伴奏、堆砌的布景、变化莫测的灯光与烟雾等现代化元素,都与我国的传统戏剧背道而驰。从样板戏开始,所谓的“新编现代戏”已经成为一种被“转基因”过的剧种。

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剧种的转折点,从哪儿开始呢?其实,四九年以后,虽然田汉、欧阳予倩等一批崇尚西方戏剧的人士已占据话语权,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出新的戏剧形式。田汉作为当时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的局长,业余时间也创作了几部剧本。虽然这些剧本数量不多,加起来也就四五部,我们熟知的《谢瑶环》和《白蛇传》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

接下来,我们来细数一下田汉版《白蛇传》中,小青唱段的不同唱法。以“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为例,这一段的唱腔在不同流派的演绎中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回顾这些变奏,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过去的创作方式遗风犹在,而如今似乎再难见到如此变化的多样性。

比如,王瑶卿的弟子刘秀荣演绎的《白蛇传》中的这段唱腔,就是王瑶卿亲自设计的南梆子导板唱法:“小青妹你且慢举龙泉宝剑”,接着进入南梆子的原板,唱出“叫官人莫要怕细听我言”。这一唱法与谢锐青的版本如出一辙,网上也可以找到谢锐青的教戏录音,唱法几乎一模一样。

李胜素的版本则与王门的唱法高度一致,可能因为她也是刘秀荣的学生,跟随刘老师学过这出戏。李维康也采用了南梆子的导板起调,和王门弟子的唱法十分接近。张君秋在这段唱法中也使用了导板起调,但他独特的地方在于,他在“剑”字转调时,使用了“回龙”转调的方式,较其他版本有所区别。

赵燕侠的唱腔也采用了西皮导板起调,但她的唱法独具一格,特别是在唱“小青妹”时,处理得格外寂寥。她在中间加入了慢板“许郎夫你莫要怕”,其后则是原板起唱。这个慢板的转折和赵派的特征,堪称她的亮点之一,尽管有人批评赵派,但不得不承认,她的这段处理颇具吸引力。

杜近芳的版本也以西皮导板起调为主,唱法较为规范,没有过多修饰。而李炳淑的版本与杜近芳类似,但她在唱到“你妻本事本事峨嵋一蛇仙”时,使用了散板,或许是通过这一微妙的停顿,表达了许仙逐渐揭开真相的心情。

史依弘的唱腔也从导板起调,但处理得相对柔和,或许是试图展现梅派的风格。然而,这种柔软却削弱了情绪的冲突感。她接下来的散板与原板接合,似乎更接近李炳淑改良版的风格。

至于王蓉蓉和张火丁,虽然在唱法的框架上与前辈相似,但她们对戏的理解有所创新,因此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声明:此文章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知识

传统戏与转基因剧的本质区别:田汉〈白蛇传〉“小青妹”唱腔解析
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荣获第37届田汉戏剧·剧目奖
她是田汉唯一没有爱过的妻子,被迫离婚后,大度与田汉成为朋友
经久不衰!川剧《白蛇传》成都上演
粤剧《白蛇传·情》十周年特别演出,共赴一场“情”的盛宴
​粤昆合演《白蛇传》亮相大湾区舞台
崔光丽、刘露携手,这场川剧与京剧跨越剧种的对话在成都呈现
一票难求!粤剧《白蛇传·情》广州场大热上演
国家大剧院制作京剧《白蛇传》首演,呈现戏曲美学独有写意之美
姚安娜在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中饰演的小配角——谢之遥的迷妹小琴…

网址: 传统戏与转基因剧的本质区别:田汉〈白蛇传〉“小青妹”唱腔解析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1989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