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原标题: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此词,源自北宋儒者张载阐述《中庸》思想之于儒者,
而谓:『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正蒙‧干称》,相应《中庸》所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有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自诚明」则「因诚致明」,乃率天道之性,而谓「得天而未始遗人」;
「自明诚」则「因明致诚」,乃袭人道之教,而谓「致学而可以成圣」;
《中庸》又谓『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故谓「天人合一」,又以德合性教而谓「天人合德」。
《中庸》论述天道与人道之思想,乃是相关天道之自然无为与人道之造作有为,同样见于当时道家思想。
《老子》有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庄子‧在宥》有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皆以阐述「自然无为」与「造作有为」之差异。
然而因为中国古代思想于天人之际的相互关系,本有种种论述观念,后来往往皆以「天人合一」此词作为标举;
因而后世许多「天人合一」词义用法,已经不限原本张载创设相关《中庸》意涵,而指涉对应及种种不同哲学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此词,当代也就成为容纳许多观念集合的复合意义词汇。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相关观念
「天人合一」词义,用以指涉相关「自然无为」(天道)与「造作有为」(人道)的会通统合关联。
此种相关《中庸》的「天人合一」观念,牵涉心理感应认知活动的运作机制;通常是以心灵的直觉印象,对应于天道之自然无为;而以心思的认知概念,对应于人道之造作有为。
易简得理
《系辞传》所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知」相关直觉印象之自然无为,「坤作」相关认知概念之造作有为,而以对应「天人合一」;《系辞传》又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东岐明乃以「天人合理」谓其智识之德。
「乾知」即在良知之体,「坤作」即应坎陷之用,而「坤以简能」即通科学化约之理论思维,「乾以易知」则可相关禅修之直觉感应体验。
禅修直觉之自然无为与科学认知之造作有为,皆可统合于易简得理,而谓「天人合一」。
法相与概念
易理所谓「乾知」感应的心念直觉物相,乃为物象之始,佛家大乘谓之「法相」,佛家上乘(南传上座部)谓之「究竟法」。
易理所谓「坤作」认知的概念想象物体,乃为物象之成,佛家上乘谓之「概念」,佛家大乘谓之「心不相应行法」。
「乾知」对应佛家识蕴作用,「坤作」对应佛家想蕴作用。
心性识知法相,乃在直觉感应,故谓『乾以易知』;认知形成概念,乃涉想象造作,故谓『坤作成物』;
思虑化约概念群集,而成有效观念体系,故谓『坤以简能』。
法相感应之自然无为与概念认知之造作有为,于心理活动乃是统合相关,而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对应观念
「天人合一」词义,王家荣用以指涉个体身心或个体环境(人),之联系对应于超越个体之对象(天)。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是中国古有的世界观,认为人类的个体身心或群体事务等种种人世现象会与自然有所相应。
譬如论述作为独立于人体身心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个体身心的「人」,两者的气运变化与生理变化有着对应相关的规律,即有医书《黄帝内经》阐述说明『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也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则是阐述事物观念名称之天人相应而谓『是故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
天人感应汉朝董仲舒阐述上天与人世之间,会有相互感应的善恶吉凶的关联影响,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即谓『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此一思想乃以人世善恶感应上天吉凶,其实早已见于古籍《尚书》,譬如《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体验观念
「天人合一」词义,用以指涉个体身心(人),之融会合一于超越个体之对象(天),在东西方的宗教修行都有发生此类超常经验。
而现代科学发现此种相关体验,可以对应于脑部顶叶的活动运作;所以有些科学家就以唯物论观点,认为这些体验都只是大脑异常活动产生的幻觉;不过科学观点却无法解释,为何大脑幻觉竟会发生由身体之外而返视自身与环境的出窍体验。
《易传》之《文言传》有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而此一大人合于天地之德,或也称为「天人合德」。
物我合一
道家《庄子‧齐物论》有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与时空万物合而为一的超常经验,在佛家大乘称为「众生相」,乃是禅修境界某种发生个体小我融于时空万物大我的精神体验。
一般修行禅定至于专注禅相,就会容易发生此类体验。
物我合一的禅定体验,约对应于佛家所谓欲界定或色界定的定力阶段。
道人合一
道家《老子》有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指称「道」之超脱于天地时空万物境界,对应于佛家无色界境界。
《庄子‧天运》之谓『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
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
…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
即是指称至人合道至于大道境界,而超脱于天地时空万物境界,对应于佛家所谓无色界定的定力境界。
这种「道人合一」的修行境界,在现今道教内丹修炼又可分为两种层次:
炼神还虚:其「虚」对应着佛家无色界虚空的空无边处定境,在佛家大乘称为「寿命相」。
炼虚合道:其「道」对应着佛家无色界心识的识无边处定境,相关佛家大乘五重唯识观的「遣相证性」。
梵我合一
奥义书中论述梵我关系之词 Brahmatmaikyam,意谓「梵我一如」。
吠檀多派大师商羯罗的「不二一元论」(Advaita),认为奥义书把「梵」区分为二:有形的梵和无形的梵。
有形的梵指的是现象界或者众多的我(小我);无形的梵指的是宇宙本体最高的我(大我)。
有形的梵是不真实的,而无形的梵才是真实的。
所谓「不二一元论」就是说:真正实在的唯有最高本体梵,而作为现象界的我(小我)在本质上就是梵,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
而婆罗门教传统至于印度教的修行,正有相关追求个体小我合于大梵神我的梵我合一体验。
神人合一
欧西诸宗教传统的祈祷冥想,也会有个体与至上神我合一的宗教体验。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文章结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娜娜米什么梗 他是什么意思
某天成为王的女儿剧情 出品方是谁
刨活是什么意思 是怎么解释的
为你按下f键意思 为你按下f键是什么梗
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是什么 原来是这首歌
如何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墨子提出办法解决理想与现实问题
经常说“随缘”,随的到底是什么?
天黑黑原唱是谁 天黑黑是谁填词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歌词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为谁辛苦为谁甜歌词出自哪里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792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15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38813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17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170
- 6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314
- 7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260
- 8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568
- 9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032
- 10妻子频繁出轨老外,没想到被丈 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