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爱上“津”彩文化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河海要冲的天然区位使天津成为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之地,也赋予津派文化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并蓄的鲜明特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天津求学,也深深地被天津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他们学习中医、习练武术、唱响京剧、表演茶道、练习书法……在升腾的烟火气中,他们爱上了津味非遗,爱上了“津”彩文化,爱上了中华文化;在魅力四射的津派文化中,他们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与京剧结缘

在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里,锣鼓铿锵,琴声悠扬,舞台上的京剧演员扮相俊美、身段婀娜。令人惊讶的是,一口京腔京韵的表演者竟然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越南留学生阮氏绒就是其中一员。“记得第一次看到中国舞时,优美的舞姿与独特的意境深深打动了我。从那时起,我便萌生了学习中国舞的想法。大学时,我加入了舞蹈社团,开始学习中国舞。在练习过程中,我不仅领悟了动作的美感,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敛与优雅。每一次表演,对我来说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中国文化热爱的表达。”阮氏绒说。

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阮氏绒圆了自己的“京剧梦”。她说:“在刘佳、张福秀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领略了京剧‘唱念做打’的独特魅力,学会用身段与唱腔来传递情感,也发现中国舞与京剧虽然艺术形式不同,却同样追求外在表现动作与内在意韵的完美融合。京剧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在讲述故事,传达情感,蕴含着独特的中华文化之美。”

阮氏绒说:“在南开大学,我观看了京剧校史剧《爱国三问》。剧中的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深深震撼了我。这部剧让我更加体会到京剧的力量,不仅展现艺术之美,还有民族精神。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国际学生,学习与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与意义。这段文化旅程跨越了国界,从热爱到敬仰,是一场难忘的心灵蜕变。”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佳说:“在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虽然大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大都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心向往之。”

为了满足留学生学习京剧艺术的需求,南开大学京剧传承基地开设了鉴赏和实践课程,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与京剧结缘。“以前,大多数学生满足于对服饰装扮这些表层文化符号的‘打卡式’体验,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关注京剧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开始把京剧表演训练作为提高汉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有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组成团队,围绕京剧本体和京剧海外传播开展科学研究。留学生们这种从关注表层文化符号到探究深层文化内涵的转变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也说明美育课程的系统引导对促进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将帮助更多留学生通过璀璨的民族瑰宝感受中华风范与智慧。”刘佳说。

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感受“精武精神”

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大四学生王璐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她说:“我的童年是在看成龙和李小龙的电影中度过的。在我的国家,很多人都知道他们。”

2023年,王璐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中国,也开启了“习武”之路。“开始时,我什么都做不好,连基本的蹲姿都做不到。现在我不仅能控制身体,还能控制情绪了。”她告诉记者。

随着学习的深入,王璐对于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也有了更全面、更细致的理解:“学习武术就是学习掌控自己的身体与心性。比如太极拳就是控制呼吸的艺术,要放松,感受它内在的平静。以前我容易焦虑,现在打完一套拳感觉身心舒畅。”目前,王璐跟随霍元甲玄孙女霍静虹学习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霍氏练手拳。“通过和霍老师的接触,我也了解到她的先祖霍元甲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武术大师。”毕业在即,王璐已决定继续留在中国读研究生,“中国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和文化,等着我去一一感受。”

百年来,霍元甲参与创立的精武体育会秉持“乃文乃武,惟精惟一”宗旨,从国内走向海外,将“精武精神”传遍世界。今天,在天津扎根、开花的“精武精神”吸引全球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天津霍元甲学校对外接待联络办公室主任王思禹介绍:“自2013年起,学校通过研学、参观交流、培训等方式,累计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员4000余人。今年以来,学校已接待来自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学员60余人。”

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友好使者

索菲雅出生在俄罗斯的“文化之都”圣彼得堡,浓郁的艺术氛围滋养了她对于多元文化的兴趣。2023年,索菲雅成为天津大学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如今,她已成为忠实的“中医粉”。“我从小就脊柱侧弯,发作的时候背部非常疼。我的老师建议我扎针灸,试过之后非常有效。”索菲雅说。

这次经历让索菲雅开始对中医产生兴趣,“中医的治疗思路和西医迥然不同,它不是头痛医头式的吃药治病,而是找出身体的根源问题慢慢调理。”

索菲雅不仅学中医,还喜欢书法、茶道。她说:“书法课程让我体会到中国的汉字如同绘画一样美。在中国旅游的时候,我看到了甲骨文,那些‘日’‘月’汉字的雏形令人着迷,对我来说认识汉字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也是在感受一段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从泡茶、敬茶到喝茶,每个步骤、每个动作都非常有讲究。”

学习的道路并非坦途,热爱是持之以恒的最大动力。索菲雅谈到:“对我来说,学习中文的难度很大,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问自己,学习中文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工具,而是想不断探索它背后的文化精髓,这种热爱一直支持着我。我希望继续深造,立志于搭建‘中俄文化的桥梁’。”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马知遥告诉记者:“我们做过一些问卷调查,外国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大多是关于文化的,比如饮食、服装,也有旅游、教育、交通等当代元素。现在外国留学生喜欢中国文化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他们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也非常感兴趣。我们设置了十余个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感知中国文化之根,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通过每年组织三至五次的文化体验活动,让他们实地感受文化交流互鉴的魅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友好使者。”

相关知识

津彩大灯会
津彩一刻|打卡“津门故里” 品味“津味”文化
天津水西公园津彩大灯会启幕
天津:京津沪渝学者共研津派文化 《津派文化研究》集刊首发
人总是会反复爱上杨洋,果然名不虚传!
被杨洋工装大片帅到了,酷飒满分,人总是会不断地爱上杨洋
洋彩开窗人物螭龙耳四方瓶
津派文化研究中心在天津成立
彰显津沽地域文化标识 四大板块打造戏剧盛会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文化经典》走进大学校园

网址: “洋学生”爱上“津”彩文化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2177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