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觉性院,始建于后唐,是厦门历史上最早创立的一所佛教寺院

在厦门这座海上之城,车水马龙,楼宇林立,热闹得仿佛连风声都带着喧嚣。然而在这样的钢筋丛林深处,却还静静地伏着一座古老的寺院。它不与市声争辉,只任光阴在瓦楞间滴落,像是被尘世遗忘的一枚旧印。它便是觉性院。

若追溯其根源,便得回到唐代。那时陈氏一族迁入鹭岛,建起兼宗祠与佛堂的家庙,既奉祖先,又祀观音。此后僧众云集,鼎盛之时可与南普陀寺并肩齐名。僧人夜骑关门,足见其门庭的广阔。而它的名字“觉性”,直指人心,似在提醒世人:迷雾重重,不过是心头幻影。只是因方言误传,竟一度写成“角圣”“觉圣”,倒添了几分世俗趣味。

然而盛景终非永恒。元末战火摧残,古刹化作废墟;明永乐间重兴,却在清代衰落至只余数椽;至二十世纪,又被动荡吞没,钟声断绝,佛影无踪。牛舍、菇房的杂乱气息曾笼罩殿堂,这一切几乎让人以为,这座古刹终将消散于烟尘。

可命运偏偏留下余地。九十年代初,一位名叫吴喜的女居士,带着几位同伴,清草垒墙,重燃香火。此后又有德煌法师主持扩建,使寺院重归正统。虽无雕梁画栋,却自有闽南古韵:燕尾翘脊的殿宇,简瓦青板的屋脊,供奉诸佛诸菩萨,香火缭绕。每逢斋天法会,信众云集,其庄严不减当年。

觉性院最为人传颂的,当属那口古钟。昔日钟声,凭风渡海,远至同安;清人曾以诗赞其空灵:“因风隐隐将过海,和梵微微欲度林。”最奇处,莫过于1938年日军侵厦之时,钟竟自鸣不息,而附近村落得以幸免。于是“觉性灵钟”便成了民间口耳相传的护佑。

今日的觉性院,依旧在厂房环伺中独守清净。山门对联写着:“觉海金波尘不动,性天朗耀大光明。”这八字似乎正是它的写照。外界车马喧腾,古刹却如一棵菩提,默默矗立,守望心性的澄明。真正的永恒,从不在金瓦辉煌,而在不灭的觉悟。

愿这片钟声与香火,继续穿越尘世喧嚣,慰藉行人心灵;也愿读此文的你,得一分清明与安定,于纷扰中自持,于风雨中自在。

相关知识

厦门觉性院,始建于后唐,是厦门历史上最早创立的一所佛教寺院
田岷:厦门是一个福地,争取做一个厦门女人!
“我为中山路作幅画”登场 厦门22位名家助阵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人间佛教思想是推进佛教中国化实践的重点抓手
“戏野·黑匣子”实验基地落地厦门
防御台风,厦门真的是认真的!
2023厦门音乐季七月奏响
厦门揭牌设立珠光青瓷烧制技艺传习中心
吴晓波:为什么我偏爱厦门
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厦门启幕 展出295件作品

网址: 厦门觉性院,始建于后唐,是厦门历史上最早创立的一所佛教寺院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2342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