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收官!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百花齐放佳作如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曹竹青 秦娟 彭茜

岱岳云起处,文脉启新章。历经三个多月的火热征稿,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于2025年8月31日正式截稿。这场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与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联合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山东省作协文学创作室(山东省文学馆)承办的文学盛宴,聚焦“新时代、新山东、新表达”,设立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三大类别,吸引了全国创作者踊跃参与,作品以多元视角刻画中华大地的时代变迁。

截至8月31日截稿,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投稿作品数量接近6000篇,专题阅读量超过1100万。大赛通过名家助阵、“文学会客厅”专访、数字赋能创作、破圈传播推广等方式,构建了开放共生的文学创作生态。

对话名家 启迪创作

“文学会客厅”搭建思想高地

大赛特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张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等21位国内顶级文学家和评论家倾力加持,以权威阵容为赛事注入深厚文学底蕴。名家们通过专属视频寄语,将自身深耕文坛的创作心得与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倾囊分享:李敬泽以 “扎根文学沃土,沉淀生命智慧;让黄河涛声激荡文字,令数字原野生长篇章” 的寄语,指引创作者锚定文化根脉与时代方向;张清华则聚焦行业前沿,鼓励青年作家 “紧跟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勇于突破创作边界,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文学答卷”。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以真知灼见为笔,不仅点燃了广大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更精准引导大赛紧扣时代脉搏,助力赛事突破地域与圈层限制,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让“青未了”的文学影响力辐射更深远。

作为大赛亮点品牌栏目,“文学会客厅”由齐鲁壹点重磅打造,创新采用“名家专访 + 深度对话”的模式,构建起文学思想交锋、创作经验传承的高端平台。栏目特别邀请张清华、赵德发、穆涛等文学大家坐镇,围绕创作心路与艺术追求展开深度交流:穆涛提出“‘青未了’写作需穿透生活表象,聚焦社会与人性的深度洞察”;赵德发分享了从乡土文学创作走向海洋题材探索的转型思考,为创作者提供多元创作视角。赵德发、穆涛等名家同期入驻壹点号,在此发布作品、交流创作理念,以深刻思想阐释文学作为“时代回声”与“文化纽带”的意义,促使大赛从竞赛评选升华至思想引领与生态共建的高度。

依托齐鲁壹点全媒体传播矩阵,“文学会客厅”成功打破时空壁垒,将文学对话从线下延伸至“云端”,推向更广阔的公众视野。截至目前,栏目已吸引超百万人次观看,不仅让文学走进大众生活,更极大拓展了大赛的社会影响力与传播覆盖面,成为“青未了”文学品牌传播的重要引擎。

创新表达 亮点纷呈

三大体裁作品绘多元图景

截至8月31日,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共收到近6000篇投稿。这些作品汇聚了多元创作力量——既有文坛深耕数十载的实力作家,以岁月沉淀的笔力勾勒齐鲁烟火;也有初露锋芒的新锐作者,用年轻视角为古老土地注入新叙事;更有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以赤诚笔触记录生活感悟、刻画时代变迁。

大赛设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三大类别,各类别作品既别具特色,又共同诠释着文学的温度与力量,打破传统地域书写桎梏,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浪潮紧密相连。

散文类作品多以“细腻”为底色,用真挚情感与独特视角搭建起与生活、自然、人文对话的桥梁。作者们或聚焦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在村落、街巷中捕捉烟火气息,让文字满溢生活质感;或凝望山川湖海、四季更迭,于一花一叶、一风一雨间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或回溯人文记忆,挖掘文化深处的精神脉络。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生活的诗意与人文的厚重。

短篇小说类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尽显创作者的想象力与创作活力,成为大赛中最具“新鲜感”的板块。其中,现实主义创作占据重要分量,作者们聚焦当下社会生活,从职场人的奋斗与迷茫、普通人的亲情与爱情、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切入,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凑的情节,勾勒出人们的生活图景与精神面貌。同时,奇幻、科幻、历史重构等非现实题材作品亦亮点纷呈。犀利的笔锋、浪漫的叙事、深刻的隐喻交织,让每一篇小说都成为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口,引发读者对现实与未来的多元思考。

报告文学类作品以“真实”为核心,聚焦社会热点与时代议题,用客观、严谨的纪实笔触,记录时代变迁中的关键瞬间与典型人物,尽显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创作者们深入一线,或追踪重大工程建设背后的奋斗故事,或挖掘基层榜样的感人事迹,从平凡人物的坚守中,提炼出不平凡的精神力量。作品以翔实的细节、饱满的情感,让大众在阅读中直观触摸中国发展的强劲脉动,更自然引发对社会议题的深度审视与理性思考,实现了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作品集部分作品截图

智能创作 立体传播

数字赋能文学赛事新风尚

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通过全国首个智能文学创作平台的技术创新与立体化传播矩阵的精准运作,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打造了文学赛事创新升级的新样板。

由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自主研发的“青未了”智能文学创作平台,打破传统文学赛事的参与模式,实现了文学作品从创作到传播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

参赛作者只需扫码即可一键直达投稿系统,“智能投稿系统”依托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自主研发的壹点“天玑”大模型,支持在线实时创作、智能分类投稿以及AI辅助校审等功能,让创作者告别繁琐流程,专注于灵感表达。“青未了”智能文学创作平台开放共享的文学交流场域和互动评论,也为优秀作品的二次传播与价值升华提供了全新路径。这场文学与数字技术的双向奔赴,引领传统文学赛事完成了一场数字化的华丽转身。

作为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的承办单位之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为大赛提供了权威、专业、立体化的传播平台,全媒体共振让文学走向 “云端”。齐鲁壹点客户端开辟的 “青未了” 专题页面,集纳展示新闻动态、名家寄语和所有参赛作品,成为赛事核心传播阵地,并为参赛作品打造破圈传播的超级引擎,阅读量突破1100万。在此基础上,“文学会客厅”等新媒体产品打破平面文字的局限,构建起声画并茂的立体叙事场景。这种 “文字+视频+互动” 的多形态内容生产模式,使文学作品从纸端跃入 “云端”,形成了 “正能量” 与 “大流量” 的双向奔赴。

多维评审 优中拔萃

专家坐镇层层严选推文学佳作

随着征稿圆满结束,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将进入评审阶段。作为主办方,山东省作家协会和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将汇聚多方力量共同组建权威、专业、公平、公正的顶级专家评审团,通过初评、复评、终评层层评选,确保每一部获奖作品都经得起时代的考量。大赛初评与复评环节由山东省知名作家、专家学者、文学期刊主编等担任评委,以专业视角为作品质量筑牢首道防线;终评阶段组建包含省内外文学名家、专家教授、重点文学期刊主编等在内的终评委员会,对作品从文本价值、社会意义、传播潜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定。获奖名单计划于2025年11月公示。大赛按短篇小说组、散文组和报告文学组各设: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2名(各5000元)、三等奖3名(各1000元)及优秀奖若干。优秀作品将编辑出版专辑并重点推荐。

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不仅是一场文学角逐,更是一次思想激荡与创作觉醒的旅程。感谢所有创作者的热忱参与,让齐鲁大地见证了“青未了”的文脉绵延。愿您的每一粒文字种子,在数字原野中生长成为参天大树。请继续关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专题,静待评审花开!

相关知识

征稿收官!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百花齐放佳作如潮
奖金16.3万元〡首届“苏州故事”文学创作大赛邀您投稿
郑州市首届女子书画大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
2023年泛北部湾网络文学大赛开展多场征稿宣传
第二届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颁奖 这些作品脱颖而出
中老年摄影书画大赛完美收官
“民族瑰宝 薪火相传”郑州市2023非遗相声大赛收官
重庆市青少年诗词大赛收官
2025年深圳职工文学创作大赛结果出炉
首届陕西省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作品展开幕

网址: 征稿收官!首届“青未了”文学创作大赛百花齐放佳作如潮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2361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