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中国味道,藏在美食里的文化味儿正在西海岸新区升腾

何谓美食?

是杜甫“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是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美食作舟,扬楫千年。如今,在青岛嘉年华逛一圈品品美食,或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美食答案。

9月5日,美食嘉年华在青岛嘉年华美食文化街启幕,这也标志着第二十六届中国美食节、第三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2025民族美食文化节序幕已启,“三节联动”高潮不断。

“中国味道、海洋产业、民族特色、百姓节日”,中国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里,美食最能具明何谓生生不息。在这里,塞北的羊肉与湖广的鲜爽相遇,港味的精美与鲁菜的厚重相拥,每一次美食的交融,都是地域与历史文化的碰撞,在唐岛湾畔升腾起万千人间烟火。

此次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东道主,为“三节联动”的美食盛会揉进了强烈的海洋文化特色,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汇聚于此,也必将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融合味觉享受、视觉冲击与互动体验的美食文化盛宴。

海洋食材

古今琅琊

在琅琊镇的一个农家院落里,一段土墙显得不算起眼,但它即是跨越两千年而来的夏河城古城墙遗址。为了保护这段古城墙,这户农家几代人为之努力。

据说,当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其中琅琊郡的郡都就是夏河城。

历史的冲刷让曾经的巍巍高城只剩下断壁残垣,但这片历经多少金戈铁马的土地,如今百姓幸福,百业兴盛,依然名曰琅琊。

距离夏河城遗址不远的琅琊台遗址,则更能让人们更真切地看清那段历史。年初,琅琊台遗址考古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为山东唯一。去年5月,考古专家对琅琊台遗址展开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专家首次在小台遗址中发现了陶制排水管道,同时新发现了多处夯土坡遗迹。这些重要发现,进一步印证了青岛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航点之一的地位。

琅琊台遗址的考古发现也实证了我国早期封建王朝多元文化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揭示了秦汉帝国的疆域观念和海疆治理策略,反映了秦汉时期海洋意识与海洋战略的蓬勃发展。

由此可见,琅琊文化带有很明显的海洋文化特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这片土地和海洋造就了其向海图强的特性,而它在传承中也在滋养着这片土地欣欣向荣。

可以说,琅琊台等遗址,不仅见证了历史,也赋予如今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以自豪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历史涵养千年而成的琅琊文化,也在滋养着这片热土,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下去,造就了如今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城市品质。

琅琊郡的古城没有留下来,但琅琊粉条、琅琊鸡等美食却传承下来,用三餐的频率显示着美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美食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让我们得以通过味觉品味千年。

中华鲅鱼宴(部分展示)

灵琅八鲜

7月29日,日本大阪世博园中国馆内,以“蔚蓝纽带•和合共生——‘海洋十年’与中日友好新篇章”为主题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合中心”)专场活动成功举办,旨在向世界全景式展示中国,特别是山东省深度践行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积极推动海洋国际合作的丰硕成果与创新实践,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山东力量”。

就在此次活动中,西海岸新区渔业协会会长王飞代表新区渔业企业向世界展示“灵琅八鲜”海洋渔业区域公用品牌。

作为新区海洋渔业的“金字招牌”,“灵琅八鲜”此次亮相意义非凡。从诞生之日起,“灵琅八鲜” 的深刻内涵与生动诠释,都充分展现了西海岸新区“耕海牧渔” 的传统智慧,以及 “生态优先、创新驱动” 的现代化发展理念。

2022年,全省首个海洋渔业区域公用品牌——“灵琅八鲜”正式亮相,西海岸新区在海洋渔业领域迈出了创新一大步。

“灵琅八鲜”之名,源于灵山岛与灵山湾的灵秀之气,而“琅”字则融合了琅琊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琳琅满目的美好寓意。

“灵琅八鲜”涵盖了鱼、虾、蟹、贝、蛸、参、藻、螺等丰富的八大品类,巧妙地将“品牌故事”与“海洋文化”相融合,大大提升了西海岸新区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它的推广应用,也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丰富物产的写照。

泊里西施舌是新区优质海洋物产的代表。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施舌以斧足肥厚,颜色乳白,上尖下阔,光滑圆润而显著,以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惊心,在北方海域属于“大个头”,因此也得以与海参鲍鱼齐名。

琅琊文化入宴,在鲜美之外别有一番历史绵延的悠长,

“中华琅琊宴”以“山海交融·古法新韵”为创作理念,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海洋资源禀赋,将千年琅琊文化、非遗技艺、本土食材与现代烹饪技法深度融合,通过菜品设计展现出西海岸新区地域特色、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打造具有历史厚重感与时代生命力的文化宴席。

顶汤冲浪琅琊西施舌也入选了“中华琅琊宴”,并将在今年“三节联动”的美食节期间亮相。

要知道,这道美食里不仅精选了泊里海域野生西施舌,还用了藏马山老母鸡吊汤,吊至八小时的黄金顶汤现冲。贝肉如凝脂般滑嫩,汤色澄澈见底,佐以鸡蛋提鲜,再现"浪涌珍珠"的渔家意境。

好的食材是好的美食之关键,正是“灵琅八鲜”等西海岸新区优质的特产,才造就了独有的美食文化,即使是乡野市集也能做出佳肴珍馐。

“中华琅琊宴”中还有一道美食——琅琊鲜虾汤海鲜烩饼。它选用红石崖小港海捕对虾熬制浓汤,烩入泊里大集现烙大饼,汤色橙红,饼块吸足虾膏精华,正是渔家"汤饭"的升级演绎。

海鲜烩饼最近几年的确太火了,全国的食客都往泊里大集汇聚,只为了一口海味鲜汤吊出的家常味道。至于往烩饼里加入的海鲜也各随心意,丰俭由人,没有定法。这不就是海洋在给予美味之外所赋予的包容与宽厚么。

“中华琅琊宴”以“琅琊文化”为魂,融合山海资源与历史文脉,打造一场兼具仪式感与烟火气的沉浸式宴席。

海悦·食光里

海之“食”尚

坐在青岛嘉年华海悦·食光里的餐位上,距离大海仅有50米,品一口美食,啜一口咖啡,赏一眼海景。如今这已经成为很多青岛人的“食”尚生活。

从秦始皇登临琅琊台那时起,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向海眺望。海洋给了人类无尽的想象、无穷的美味,也成就了人类发展的传承给养。

肩负“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使命,青岛西海岸新区可谓不负众望。2024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分别占青岛市、山东省、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40.6%、11.8%、2%,从产业升级、全球合作到政策保障,全方位构筑蓝色发展新高地。

以美食为例,从传统的出海张网,到如今的深海养殖,我们向大海寻味的路越走越宽。

青岛嘉年华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力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发布了全国首个深远海养殖省级地方标准;至今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16处,占全国总量的近1/10。在这里还交付运营了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建成“刺参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等3处水产种业基地项目……

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融合发展,和合共生。这一点在今年“三节联动”的美食节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美食节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化交流盛会,今年美食节深度融合美食文化、民族文化与海洋文化,通过“四大平台+五大展区+精准对接+十大论坛+千款美食”的立体架构,汇聚千家展商、联动万名观众,搭建产业交流对接平台,着力打造系统性强、参与面广、促消费效果显著的餐饮行业年度盛典。

以食为媒,在人潮汹涌中品味“食”的青岛西海岸新区。

青岛嘉年华夜景

依海而建,陆海同频是青岛嘉年华项目特质。作为青岛市知名的滨海微度假目的地,青岛嘉年华始终瞄准海洋文旅发展方向。

美食节期间,青岛嘉年华也将在1500米最美海岸线上打造全时态美食聚场、策划多样化美食活动、设立艺术感打卡区域,举办惠民美食嘉年华活动,让海风吹过的每一寸滨海空间都变成舒适爱逛的美食空间。

海洋与美食碰撞,文化在新区交融。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借助美食节为舞台,与远道而来的嘉宾一起,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共谋海洋繁荣。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相关知识

半岛观察|中国味道,藏在美食里的文化味儿正在西海岸新区升腾
“上合”传统工艺合作发展研讨会在西海岸新区举办
震撼亮相!360º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公演
泊里啤酒美食嘉年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穿越时空的美食》重现千年前宫廷硬菜 细品文化大餐里的中国味
“村晚”文化大餐升腾浓浓年味儿
在年俗传承中感受升腾的“年味”
感悟时令之美,《四时悠然——藏在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出版
《黄河味道》首播,舌尖上的黄河,有美食,更有底层生活烟火
品出典籍中的文化味道

网址: 半岛观察|中国味道,藏在美食里的文化味儿正在西海岸新区升腾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2665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