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期光影 叩问时代”彭一三电影评论短视频研讨会在遵义举行

  2025年9月13日,彭一三电影评论短视频系列100期研讨会在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宴酒楼举行。

  名城遵义文化界泰斗谢尊修老前辈、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刚、常务副会长林茂前以及众多评论专家、学者和嘉宾,与影迷朋友齐聚一堂,共话影视评论。

  研讨会现场,主持人现场宣读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贺词;大家现场观看彭一三影评代表作品并聆听彭一三率先分享从事电影评论的初衷和传播感受。

  研讨会主要流程分为邀请发言和自由发言两个阶段,遵义师范学院原副院长、教授王刚,92岁高龄的名城遵义文化泰斗谢尊修,遵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唐燕飞,遵义市文化局退休干部黄公政,原遵义师院教授潘辛毅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发言中,大家对彭一三100期影评作品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彭一三坚持电影评论,以独到视角剖析光影艺术的行为给予肯定;对其影评作的观点鲜明、语言直白,家国情怀、爱恨情仇及其新媒体传播实践表示赞赏。

影评之旅,从个人坚持到文化现象

  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感受颇深。这不仅是彭一三电影评论短视频系列100期研讨会,更是一场关于电影、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对话,与会者中既有92岁高龄的文化泰斗谢尊修,也有年轻的影迷代表;既有学术领域的教授专家,也有民间评论爱好者。他们因“繁荣电影文化产业”和“振兴民族大众电影”的共同愿景相聚,在遵义这座历史名城,展开一场关于光影艺术的深度交流。

  电影不只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语言,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彭一三老师影评短视频100期的坚持,让电影的光芒照进市井里的人间烟火。

  事实上,彭一三的影评之路并非始于宏大叙事,而是源于对电影最本真的热爱。他的短视频作品虽每期仅短短数分钟,却以其独到的视角、犀利的观点和贴近大众的表达,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令人惊叹的是,当系列视频仅发布十余期时,便已引起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注意。他不仅成为贵州唯一代表参加景德镇映山红红色题材高端论坛,更获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领导的认可。2024年,他被评为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先进会员——这一切,均源自于他对电影评论的热情、坚守与创新。

  此次研讨会以民间文化沙龙座谈会的形式展开,发言、交流过程没有繁冗的仪式,没有僵化的流程,有的只是真诚的分享与激烈的思想碰撞。

短视频影评,一种新文化力量的崛起

  彭一三老师的短视频影评实践,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下文化传播的一种新趋势,那就是短视频不再只是消遣工具,而是成为思想表达和文化评论的重要载体。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他在“快节奏”中注入了“慢思考”,在“碎片化”中保持了“系统性”。

  正如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茂前所说:“彭一三用短视频的形式,实现了文化评论的‘下沉’与‘上行’——下沉至普通观众,上行至学术视野。这是一种双向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彭一三的评论范围涵盖中外电影、商业片与艺术片、经典与热门。他既不迎合流量,也不故作高深,而是始终坚持以内容为核心、以观众为导向。

  正如一位资深人士在自由发言环节中所说:“评论的意义不在于否定或赞美,而在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叩问时代,光影常在评论不息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100期短视频的庆祝,更是一次关于文化如何走进大众、评论如何反馈时代的思考。彭一三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振兴,不在于宏大口号,而在于每一个个体是否愿意以微光点亮微光,以思考激发思考。

  正如遵义这座城市本身——历史深厚却始终向前,文化的生命力正源于其包容与创新。而彭一三和他的100期短视频,正是这种生命力的一个注脚。

或许,最好的评论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在光影与文字之间,彭一三和他的同行者们正在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电影记忆——它属于民间,也属于未来。(穆向东 摄影报道)

相关知识

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电影主题研讨会在长举行
长篇报告文学《望洋惊叹》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张宇长篇小说《呼吸》研讨会在登封举行
吴云骊散文集《止于慈悲》作品研讨会在洛阳举行
《如何是好》研讨会在长沙举行,专家学者盛赞阎真最新力作
秦俊文学作品研讨会在邓州举行
话语体系与国家形象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举行
第二届三平祖师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漳州举行
演绎雕塑之美——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在遵义举行
复兴海南福安古窑陶瓷文化研讨会在澄迈举行

网址: “百期光影 叩问时代”彭一三电影评论短视频研讨会在遵义举行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2832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