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风雅德比丨南通VS淮安:水韵千年 诗意交织

9月20日,南通队将在主场“南鸟巢”迎战“苏北五虎”中的淮安队。

南通与淮安,一个滨江临海、依江海而兴,一个坐拥湖河、因运河而兴。两座城市虽相隔200多公里,但都承载着水韵江苏的独特气质与发展脉络。

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

南通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其滨江临海、河网密布的地理特征孕育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登临南通狼山眺望长江入海,赞其壮阔,道出江海交汇的磅礴气象。《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可是它给世人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

南通绝美江景

“江波无奈暮云阴,一片朝宗只此心。”1276年,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使元营,坚持只议和不投降,遭到扣留。他伺机逃出,经过二十多天流亡,到达通州(今南通)。惊涛骇浪间,文天祥写下了《怀扬通州》,以“江海”“朝宗”暗喻对国家的忠贞,亦映照出南通临江达海之势。

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之处,自古便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素有“运河之都”美誉。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出自明成祖时“黑衣宰相”姚广孝的《淮安览古》。这首诗将淮安当年的地位之重要、城市之繁华写得可谓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以致数百年来为世人赞美和传诵。

淮安里运河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此诗为北宋苏轼登临盱眙南山(第一山)时,远望淮河所发感慨。

水韵悠悠 风骨各异

南通的水,是长江入海前最后的拥抱。江海交汇处,水色泾渭分明,犹如这城市的性子——既怀内陆的沉稳,又得海洋的开放。南通人说话带着水汽润泽的软糯,却又不失江海赋予的利落。

“我家小筑城之北,细水春流直绕墙。行过石桥西畔去,丛篁深覆读书堂。”清代诗人胡长龄《家园杂忆》以其简单淳朴的笔触,刻画出200多年前南通小桥流水、书声琅琅的雅致风光。

南通濠河风景区

而淮安的水,是京杭大运河绵长的吟唱。这里的水更显沉静内敛,如同淮扬菜中那一碗文思豆腐羹——看似平淡,实则刀工精细、底蕴深厚。淮安人临水而居,性格里透着运河般的通达与从容。

淮安清江浦楼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惟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笔下,淮安是一座清风明月的城,人生的起伏如迷雾,淮安之水,一见清心,可以忘却凡尘往事。巧合的是,骆宾王墓就在南通狼山。

古今交融 千年风华

南通,这座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的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江海交汇处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又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它既是“中国近代第一城”,亦是江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今交融的独特气质渗透在它的每一寸肌理之中。

南通狼山

作为江淮流域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孕育了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淮水儿女。近年来,淮安积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推进重点工程,昔日的“运河之都”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

淮安白马湖

“里运长廊文化赏,泽湖古堰景区观。衙门旧址维修好,新建工程启用欢。”摘自网友马甸闲翁《七律•故乡淮安》。

“黄金水道通天下,宝地仙乡多寿星。濠河环绕留遐想,项练佳人翡翠明。”摘自网友李祥林《咏江苏南通》。

南通的水喧嚣向外,奔向浩瀚无垠;淮安的水宁静向内,连着古今变迁。水之不同,恰如两地风物人情之别,但都同样温润、灵动,令人回味无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宏波整理

相关知识

水韵江苏,风雅德比丨南通VS淮安:水韵千年 诗意交织
水韵江苏 风雅德比|彭城雄魄VS广陵清音:双城山水含韵,诗魂风雅千年
陈铎丁建华任志宏发声,《话说“水韵江苏”》好听
首届“水韵江苏与世界的对话”友城绘海外巡展成功举办
戏曲元宵晚会,水韵江苏·梅香泰州
“欢乐春节·水韵江苏”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500多场贯穿全年!家门口尽享水韵江苏非遗盛宴
非遗客栈“开门迎客” ,00后解码“水韵江苏”
苏韵书香丨全民阅读蓬勃发展 书香江苏更添活力
“茶和天下·苏韵雅集”江苏文旅主题交流推介会在韩举行

网址: 水韵江苏,风雅德比丨南通VS淮安:水韵千年 诗意交织 http://m.taoroudan.com/newsview52912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